陳文越
要讓兩個人走到一起,感情絕對是重要一項。而要讓兩個城市拉進距離,當然首先是修一條路。如果還不夠,那就再鋪上鐵軌。至少在成都和重慶之間,我們看到了軌道是如何突破時空界限,讓兩個城市在協調發展中演繹“同城”“一體”的故事。
成渝之間有路的歷史很長,而通上鐵軌卻是1952年的事。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修建的第一條鐵路,成渝鐵路實現了沿線人民多年來的火車夢,成為兩地的交通紐帶。然而,老成渝線上的綠皮火車一跑幾十年,盡管幾經提速,但1990年我第一次從成都到重慶時,還是在硬座上坐了整整一個通宵。
真正的提速開始于新世紀。2006年,成遂渝鐵路通車,雙層的城際列車將兩地時間距離一下子縮短至4小時45分;2009年9月26日,“和諧號”成渝動車組開行,運行時間近2小時;2015年12月26日,成渝高鐵開通,運行時間1.5小時;2020年12月24日,“復興號”動車組運行,實現了62分鐘通達。成渝之間變得如此接近,以至于有人開玩笑說我坐動車到了成都,你可能還在回家的路上。
一條路的提速,演繹的不僅是成渝交通史,也折射出國家發展的大格局,涉及西部大開發、長江經濟帶、“一帶一路”等一個個重大布局。對照之下可以發現,這期間有關成渝地區的國家戰略也像鐵路一樣在不斷調整、升級。2006年,國家西部大開發“十一五”規劃明確提出建設成渝經濟區;2011年4月,國務院正式批復《成渝經濟區區域規劃》;2016年3月,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2020年1月中央首次提出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2021年10月20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正式發布。
在《綱要》中,特別提出現代化多層次軌道交通網絡建設的目標,實現重慶、成都間1小時可達。就在《綱要》發布前一個月的9月26日,成渝之間第4條鐵路——成渝中線高鐵建設啟動,建成后從重慶到成都只需要50分鐘。
成渝之間不斷提速的路也將不斷延伸、拓展。隨著唱好“雙城記”、共建經濟圈的不斷深入,還將有更多有形的路和無形的路,把成渝乃至西部更緊更近地連在一起,在新形勢下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區域經濟布局的重大戰略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