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娜 曾馨樂
重慶江北嘴國金中心的寫字樓里,藏著一家名為“Bravo Couture”的法式刺繡工坊,主理人陳玥是個從海外歸來的重慶姑娘。
無論是陳玥還是她的工坊,都可以看到“國際范”和中國氣質的交融,正如用法式刺繡制成的“洪崖洞”,以及極具中國風的團扇、香囊、花鳥魚蟲……中西方的美以藝術的方式交織在一起,妙趣橫生。
“很棒的工坊”“Its a Great Workshop”
與陳玥相識是在2018年的重慶文博會。
即使在琳瑯滿目的展會上,陳玥也叫人眼前一亮:她穿著自己設計的黑色緞面套裝,妝容精致,整個人的氣質也如那緞面一樣鮮亮、洋氣。陳玥手握一把中國風的團扇,扇面上繡著亮片、珠子和羽毛,身后是她自己設計的旗袍、禮服,兼具東方的典雅和西方的浪漫。
陳玥并非學設計出身的,而是從一家知名金融機構總部辭職后“半路出家”的。
在英國謝菲爾德大學留學的兩年里,陳玥經常去倫敦看展、看秀。有一場秀讓她大受震撼。模特在單向玻璃組成的盒子里隨意展現自己。最后打開盒子時,無數只蝴蝶傾涌而出漫天飛舞。
“這個秀的主旨是想鼓勵人關注自己的內心,不被外界的目光左右。”陳玥說,從此她心里也住進了一只蝴蝶。她常常會問自己:“我真實的內心究竟是怎樣的?”
答案沒有立即出現。2012年,從英國畢業后,陳玥進入上海一家大型銀行總部工作。她學的是商科,按理說這是一條規劃中的人生軌跡,可她并不快樂,每天早上都會問自己,“我今天為什么要去上班?”
追隨真實內心的愿望日益強烈。半年后,陳玥內心那只“蝴蝶”終于沖出盒子——她想成為一名服裝設計師。
陳玥果斷遞交了辭職信,報名進入了意大利馬蘭戈尼上海分校學習服裝打版。一年后,她回到重慶,在北城天街開了一家高級定制設計工作室。“Bravo Couture”,意大利語翻譯過來便是“很棒的工坊”。
中西交融的和諧之美Beautifully Orchestrated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陳玥第一次接觸到法式刺繡還是在英國留學期間。她最常去V&A博物館,在那里看到水晶、珠子、緞帶、羽毛都用刺繡來表現時,一下子被“驚艷”到。從那時起,她便對極致華麗的法繡產生了濃厚興趣。
2014年,她前往巴黎的香奈兒Lesage法式刺繡工坊學習了一個月,此后每年都會去學習一段時間。Lesage工坊的氛圍是開放包容的,來自世界各地的學員們在課堂上交流著各自國家的傳統刺繡工藝,也將不同文化的材料,融入到法式刺繡中。
陳玥設計的第一件作品,采用的是中西式面料與工藝的交叉。禮服上半身用了旗袍式的領口設計,面料是天鵝絨;下半身是西式風格的裙擺搭配中國傳統面料的宋錦。一條簡單的裙子,包容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文化,呈現出意想不到的和諧之美。

這是陳玥將中國元素融入法式刺繡的起點。從小受傳統文化熏陶,陳玥創作時展現出廣闊的空間,比如成功地將法式刺繡工藝運用于中式婚慶中的喜扇,使喜扇在保留“喜結連理”寓意與典雅外觀的同時,變得更加時尚華麗。
對家鄉重慶有著深厚感情的陳玥,也想創作和重慶有關的法式刺繡作品。有一次,她在江邊散步時看見對岸燈火輝煌的洪崖洞倒影在嘉陵江中,搖搖曳曳、璀璨斑斕。設計師的靈感在那一刻迸發——她要用法式刺繡來創作重慶地標。
在2018年首次參加重慶文博會時,陳玥花了一多月時間全身心投入創作《江上蜃樓——夜幕下的洪崖洞》。作品中,由法式刺繡“搭建”的中式建筑洪崖洞,因法式鉤針串起的上千顆五彩斑斕的古董珠而更顯璀璨奪目。
放棄與堅持Give up or Hold on
在創作《江上蜃樓——夜幕下的洪崖洞》的那段時間,陳玥和助理從早繡到晚,為了達到最理想的效果,前后修改了十幾次。起初她嘗試用一些復雜的技法將墻體繡滿,卻發覺留白的效果更好。
不斷留白,這也是陳玥這幾年尋找內心快樂的軌跡。
剛創立“Bravo Couture”時,陳玥什么都想抓住,既做高級定制、也做成衣設計。然而不到兩年間,陳玥就果斷掐掉了賺錢但是“找不到絲毫設計帶來的快樂”的成衣設計業務,回到家專心做高級定制和法式刺繡。
她潛心設計了一個主題為《重生》的禮服系列,作品反映的是她創業失敗到重新開始的心路歷程。這是她對自己涅槃重生的一種記錄,也是她送給自己的禮物。
受疫情影響,陳玥不得不再次“斷舍離”,這次她要放棄的是自己喜愛的高級定制設計。
作為一個設計師,這是個令人心痛的決定。但讓她欣慰的是,法式刺繡工坊的業務還不錯,隨著課程模式標準化,未來還有推廣至全國的可能。越來越多年輕人前來體驗、學習法式刺繡,她帶著學員們用法式鉤針將珠子、亮片繡成花鳥魚蟲,在中秋繡香包,在端午縫艾包……一針一線間,傳遞的是她對中國文化的自信和對西方文化的學習。
在不斷舍棄的過程中,她尋找著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平衡,堅持著內心對美和快樂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