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秋紅,吳賢琳
隨著我國生物醫學模式的轉變,護理教育事業蒸蒸日上,護理專業被列為一級學科,護生招生規模不斷擴大,成為未來護理事業的中堅力量。臨床護理實踐[1]是學校護理教育的延續和應用,是理論與實踐結合應用的重要階段,是護生適應臨床護理工作、培養良好的工作習慣和臨床獨立思維能力的重要環節,是由護生向護士角色轉變、進行臨床獨立工作的重要過渡時期[2],容易發生角色適應不良而導致角色模糊的發生。角色模糊指個體所體驗到的角色環境的不確定性[3]。有研究顯示,角色模糊對工作滿意度、離職傾向有顯著影響[4]。李倫蘭等[5]對實習初期本科護生的調查顯示,其角色模糊處于中高水平,而且影響其臨床實踐能力的發展,降低臨床實習質量。而提高臨床護理實習質量,是提高醫療衛生水平、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的關鍵[6]。因此,實習初期管理者必須重視護生的角色認知。如何適應角色的轉換、加強護理專業與職業的認同感、增強實習滿意度,提高實習效果,關系到護生綜合能力的整體提升,也是實習順利進行的保證,更是我們正在面臨的重要課題。目前已有對本科護生的研究,專科護生相對本科護生來說更加傾向于職業技能型培養,為未來臨床輸送專業人才。因此,本研究以在某三級甲等醫院實習的護理專科實習護生為研究對象,對其角色模糊水平及其影響因素進行調查分析,為臨床老師制定合理的干預措施提供依據。
1.1 研究對象 本次研究采用目的抽樣,于2020年8月選擇湖南省某所三級甲等醫院臨床實習1月內的專科護生258人作為研究對象。樣本量取自變量的10~20倍[7],本研究納入自變量為10個,考慮到20%的樣本流失率,最終確定本研究的樣本量為(10×10)×1.2~(10×20)×1.2,即120~240人。
1.2 調查工具
1.2.1 一般資料問卷 研究者在查閱相關資料及請教相關專家的基礎上自行設計,主要包括研究對象性別、家庭所在地、是否獨生子女、選擇護理專業的原因、家庭成員(父母、兄弟姐妹)中有無醫務人員、對護理專業是否滿意、目前所在科室、是否發生針刺傷、是否與病人及其家屬發生矛盾、在校期間是否有過臨床見習等。
1.2.2 角色模糊量表 由馬劍虹等[8]于1999年參照 House等的角色認知研究問卷中的角色模糊分量表制定。該量表主要由8個條目組成,這8個條目采用Likert 5級等級量表進行評價,均采用反向計分,得分越低,則表示角色模糊的程度越高,角色認知越不全面。角色認知總均分的理論中位數為3分,角色模糊評分<3分,說明角色模糊為中等偏上水平,總分≥3分為中等偏下水平[8-9]。國內學者研究指出其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881,具有較高的信度[10]。
1.3 調查方法 選擇長沙市某三級甲等醫院臨床實習2個月內的專科護生,采用自愿參與的原則對參與者進行問卷調查。征得其同意后由專人現場發放問卷并解釋調查的內容、目的以及填寫要求,由護生獨立填寫問卷。回收問卷時調查者仔細核對,以免漏項或錯填。數據收集完畢,由雙人核對錄入計算機建立SPSS數據庫。本次共發放和回收問卷260份,整理后獲取有效問卷258份,有效回收率為99%。
1.4 統計學方法 原始數據由雙人核對及錄入,使用SPSS 18.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不符合正態分布的定量資料采用中位數和四分位間距進行描述。角色模糊總得分不符合正態分布,對專科護生的角色模糊情況的差異性檢驗,采用秩轉換的非參數檢驗(Wilcoxon秩和檢驗、Kruskal-Wallis H檢驗)進行兩兩比較和多組比較。使用多重線性逐步回歸分析探索角色模糊的影響因素。檢驗水準α<0.05。
2.1 專科護生的一般資料(見表1)

表1 專科護生一般資料(n=258)
2.2 專科護生角色模糊各維度得分及總分情況 專科護生角色模糊總得分不服從正態分布,其分布中位數為32分。各維度得分情況詳見表2。

表2 專科護生角色模糊得分情況(n=258)
2.3 專科護生角色模糊情況的單因素分析 專科護生的角色模糊得分不符合正態分布。以性別、家庭所在地、是否為獨生子女、在校期間是否擔任班干部、被護理專業錄取的方式、選擇護理專業的原因、家庭成員中有無醫務人員、對所學護理專業是否滿意、所在科室、是否發生針刺傷、是否與病人及其家屬發生過矛盾、實習環境、是否“一對一”帶教、大學在校期間是否有過臨床見習為自變量(X),以角色模糊總得分為因變量(Y),對專科護生的角色模糊情況進行差異性檢驗,采用秩轉換的非參數檢驗(Wilcoxon秩和檢驗、Kruskal-Wallis H檢驗)進行兩兩比較和多組比較。有意義的變量詳見表3。
2.4 多重線性逐步回歸分析 以角色模糊總得分為應變量(Y),以單因素分析中有統計學意義的變量為自變量(X),分析結果顯示,對所學護理專業是否滿意、畢業后是否愿意從事護理工作、實習環境3個因素進入回歸方程,且有統計學意義。即對所學護理專業是否滿意、畢業后是否愿意從事護理工作、實習環境是專科護生角色模糊狀況的影響因素。詳見表4。
3.1 實習初期專科護生角色模糊的總體情況 在角色模糊量表中第1項“我認為我已合理地安排了我的時間”得分最高,說明相對于其他條目,專科護生對自己的工作時間了解不夠,不能夠很好地按時間順序合理地安排工作中出現的問題。我國所接受的教育總體是包辦型的,即事先規劃好一切,按部就班執行。而在實習過程中沒有班主任的監督,也沒有家長的照料,長久形成的依賴很難將時間管理的計劃落實到位。現實中大部分實習護生都是被動地等待帶教老師的“召喚”與安排,對自己每天的時間安排不是很合理。此外,本次研究顯示實習初期專科護生的角色模糊分布中位數為32分,也表明護生剛進入臨床實習,雖然面對陌生的臨床環境,但總體來說仍然有較大的信心和信念去克服困難。這可能與專科護生的培養方案及課程設置有關,專科護生主要是為了培養專業臨床護理人才,除了要學習基本專業知識,而且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著重訓練其動手操作的能力,部分院校在學校課程設置方面嚴格執行臨床見習的政策,以便護生對臨床實習有一定的理論與實踐儲備,因此在實習期間能夠有序安排自己的護理工作,主動學習。本調查顯示63.57%的護生表示大學期間參加過臨床的見習活動,在見習的過程中使護生初步了解自己的角色定位,這極大地提高了護生在進入臨床后的實踐能力。
3.2 專科護生實習初期角色模糊影響因素分析
3.2.1 對護理專業的認可度 隨著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發布的新修訂學科目錄的公布,護理學已經成為一級學科[11],護理學的發展前景廣闊。同時,目前護理人力資源短缺[12],護理就業率高,也增強了護理專業學生對本專業的滿意度。本研究顯示91.86%的專科護生對護理專業很滿意。當對所學專業滿意時將激發學習的興趣。有研究顯示興趣是刺激學生學習的關鍵誘因,其強弱決定了大學生的學習效果[13]。絕大多數專科護生對本專業很滿意,這增強了護生對專業的認可度,激發了學習的自覺性,有利于更好地適應角色,減輕角色模糊。護理事業承擔救死扶傷的神圣使命,我國重視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并開設了相應的課程,著力于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此外,由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影響,作為護理人員有著神圣的使命感,護生深受南丁格爾精神的影響,有著堅定的信仰,致力于為解除病人的痛苦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本調查結果顯示93.8%的護生在畢業后愿意從事護理工作。護生認可護理專業的價值,就會對其專業做出積極的感知和行動,并從護理實踐中獲得成就感,體現自身的價值[5]。專業的滿意結合對就業的正確定位,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專科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好地融入學習和工作,減少了角色模糊的發生。
3.2.2 實習環境 臨床學習環境[14]是臨床環境中影響學生學習效果的各種因素的綜合,包括臨床工作人員、學習資源、教育機會、服務對象、學生等,是影響學生學習經歷的重要因素。臨床實習環境對護生的培養起著重要作用,護生對臨床學習環境的認知越好,其對自我實習表現的評價越高[14]。本次實習醫院是一所綜合性的三級甲等醫院,醫院內基礎設施完善,科室齊全。且醫院內建立了各類學習交流小組,為護生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能為護生提供廣闊的職業發展平臺。醫院匯集各類高層次護理人才,師資力量雄厚,95.35%的護生擁有“一對一”的帶教老師,使實習護生對臨床帶教的滿意度均明顯提高[15]。臨床帶教老師和醫院管理者為其提供良好的培訓,助其盡快進行角色轉化,適應臨床環境與角色定位。有研究指出角色模糊與社會支持呈負相關,良好的社會支持環境能幫助管理者盡快適應和正確認識自身的角色,緩解其角色模糊[16]。本調查中由于帶教老師和管理者為護生提供了良好的學習平臺,實習生不僅把自己當作學生,而把自己當作一名真正的護士在學習,進一步培養自己獨立完成護理任務的勇氣,這極大地削弱了專科護生角色模糊的產生。
本研究結果顯示,專科護生實習初期角色模糊處于中等偏下水平。角色模糊是衡量專科護生角色適應的重要尺度,而有利的臨床實習環境、對專業的滿意度及畢業的職業選擇對護生的角色模糊有重要影響。因此,后期的教育要注重護生的價值取向教育,通過各種方式培養護生對職業的認同感和滿意度,從而減少其角色模糊的產生。
希望本次研究能為我國的護理管理者、臨床帶教老師在提高護生臨床角色適應方面提供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