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 瑩,王芳芳,劉 姿
疾病不確定感是由于病人對預后難以做出有效判斷時而產生的不良情緒[1]。青光眼是眼科常見的致盲性疾病,臨床表現為以視神經萎縮或視野缺損為主要特征[2]。急性閉角型青光眼是青光眼常見的類型,病人發病突然,病情進展快,致盲率高,從而導致病人心理壓力較大,增加病人疾病不確定感[3]。自我效能是指在應對外界應激事件時個人表現出的態度和信念,高自我效能者有助于急性閉角型青光眼病人采用積極的心態及措施應對疾病,從而減輕應激事件對病人心理造成的不良感受[4]。家庭功能是指家庭成員通過溝通或情感交流的方式有效處理各種事物,從而達到影響個體健康行為的目的[5]。研究指出,病人疾病不確定感受家庭功能與病人應對疾病的能力及信心等因素影響[6]。因此,本研究探討急性閉角型青光眼病人疾病不確定感與自我效能及家庭功能間的關系,旨在促進急性閉角型青光眼病人術后身心健康。
1.1 調查對象 本研究將我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集的急性閉角型青光眼病人82例納入研究。納入標準:病人符合青光眼小梁切除手術指證;病人無認知功能障礙、精神類疾病、溝通障礙或聽力障礙;病人知情同意并愿意配合。排除標準:有脈絡膜、視網膜脫離者;合并有心、肝、腎等臟器異常者;合并眼部惡性腫瘤者;藥物濫用或酒精依賴癥者。
1.2 調查內容與工具
1.2.1 一般資料 采用自制的一般資料調查問卷進行調查,包括病人年齡、性別、患病時間、學歷、婚姻狀況、家庭經濟狀況、醫療報銷方式、術后眼壓情況、自覺疾病嚴重程度等。
1.2.2 疾病不確定感 采用Mishel疾病不確定感量表(MUIS-A)[7]對病人進行評價,該量表包括不明確性、與疾病相關信息缺乏、復雜性和不可預測性4個維度,共33個條目。每個條目評分采用Likert 1~4分評分法,共33~132分。病人疾病不確定感水平與評分呈正相關,該量表Cronbach′s α系數是0.845~0.912,信度系數是0.845,表明該量表具有良好信效度。
1.2.3 自我效能 采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SES)[8]進行評價,量表包含10個條目,每個條目采用Likert 1~4分評分法,將所有條目評分相加即為總分(10~40分),自我效能水平與評分呈正相關。
1.2.4 家庭功能 采用家庭功能評定量表(FAD)評價家庭功能狀態[9],量表包括7個維度(解決問題、行為管理、家庭角色、情感介入、交流溝通、情感反應及總的功能),合計60個條目,每個條目賦值為1~4分,總評分為所有條目相加(60~240分),家庭功能狀態與評分呈負相關,量表Cronbach′s α系數是0.865~0.916,重測信度系數是0.829~0.913,表明該量表信效度理想。
1.3 調查方法 由經統一培訓的調查小組成員以問卷調查的形式獲得本次研究相關結果,調查前由調查小組成員向病人說明本次調查目的與意義,發放一般資料調查問卷、疾病不確定感量表、自我效能量表及家庭功能量表,本次共發放調查問卷85份,共回收82份(96.47%)。

2.1 急性閉角型青光眼疾病不確定感評分及單因素分析 病人疾病不確定感評分為(74.62±6.48)分。單因素分析顯示不同年齡、病程、文化程度、自覺疾病嚴重程度、眼壓控制無效病人疾病不確定感評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不同特征病人疾病不確定感評分比較 單位:分
2.2 急性閉角型青光眼疾病不確定感與自我效能及家庭功能的關系 經Pearson單因素分析顯示,病人的不確定感總分、復雜性、不確定性、信息缺乏性、不可預測性與家庭功能中行為控制及情感介入呈正相關(P<0.05),而與自我效能總評分、家庭功能中問題解決、溝通交流呈負相關(P<0.05)。見表2。

表2 急性閉角型青光眼病人疾病不確定感與自我效能及家庭功能的關系
2.3 影響急性閉角型青光眼病人不確定感的多元回歸分析 多元回歸分析顯示,年齡<60歲、自覺疾病嚴重程度、眼壓控制無效、行為控制、情感介入是影響急性閉角型青光眼病人疾病不確定感的危險因素(P<0.05),而自我效能、家庭功能中問題解決、溝通交流是急性閉角型青光眼病人疾病不確定感的保護因素(P<0.05)。見表3。

表3 影響急性閉角型青光眼病人疾病不確定感的多元回歸分析
3.1 急性閉角型青光眼疾病不確定感情況 研究指出,疾病不確定感是伴隨病人就診、治療過程中而產生的不良感受,疾病不確定感會增加病人面對疾病時的不安情緒,并影響病人疾病感知力和控制力[10]。本研究中急性閉角型青光眼病人疾病不確定感評分為(74.62±6.48)分,表明急性閉角型青光眼存在著較為明顯的疾病不確定感。這是由于青光眼發病突然,病人患病后會導致其日常生活功能受影響,從而加重了病人心理負擔,增加了病人疾病不確定感[11]。此外,由于病人疾病認知水平受病人理解能力及文化程度影響,導致病人獲得疾病信息的渠道也存在差異,導致病人疾病不確定感增加[12]。
3.2 影響急性閉角型青光眼病人的疾病不確定感危險因素 多元回歸分析顯示,年齡60歲以下、自覺疾病癥狀加重、眼壓控制無效、行為控制、情感介入是導致病人疾病不確定感升高的主要因素(P<0.05)。急性閉角型青光眼病人由于突然失去視力,病人面對突如其來的疾病容易產生驚恐及不安情緒,尤其對于年齡較小的病人,該階段病人承擔重大的家庭及社會責任,導致病人產生較大的心理壓力,加重病人疾病不確定感[13]。自覺疾病嚴重程度是指病人對疾病的主觀判斷,與疾病本身嚴重程度沒有直接關系,這可能由于病人面對疾病主觀體檢時較疾病客觀嚴重程度更容易引起病人負性心理[14-15]。眼壓不能有效控制說明病人病情較重,而病人的預后較差,故該部分病人心理負擔較重[16]。行為控制及情感介入是家庭功能中的重要內容之一,家庭成員以情感介入及行為控制的方式對病人進行管理會引起病人心理壓力變大,加重病人的疾病不確定感[17]。
3.3 急性閉角型青光眼病人疾病不確定感保護因素 本研究結果顯示,自我效能、家庭功能中問題解決、溝通交流是急性閉角型青光眼病人疾病不確定感的保護因素(P<0.05)。自我效能水平越高說明病人應對疾病時能獲得更多來自內在的自信,越有利于個體采取積極的方式面對疾病[18]。病人問題解決越好越能夠增強病人應對疾病的自信心,有利于減輕病人疾病不確定感。病人與家屬加強溝通交流可增強病人與家庭成員的親密度,獲得來源家庭成員更多的支持,從而增強病人治療信心,減輕病人疾病不確定感[19]。提示醫護人員對急性閉角型青光眼病人進行護理時不僅要對病人做好基礎護理和心理干預,還要完善病人家庭成員功能,通過讓家庭成員積極參與到病人疾病管理中,使病人獲得更多的正性情感和積極體驗,幫助增強病人樹立治療的信心,減輕病人疾病不確定感[20-21]。
急性閉角型青光眼病人疾病不確定感較明顯,而提高病人自我效能及改善病人家庭功能將有助于減輕急性閉角型青光眼病人疾病不確定感的產生,從而促進病人術后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