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的一部分安全感是出租車司機給的。只要約好車了,不管加班到多晚,司機師傅都會來接你。對于一些出租車司機來說,給乘客講講自己的故事,是緩解生活中孤獨與苦悶的一種方式。
你上一次跟陌生人聊天是什么時候?大部分人的回答是坐出租車的時候。
出租車司機可能很幽默,也可能很體貼。可以說,成年人的一部分安全感是出租車司機給的。只要約好車了,不管加班到多晚,司機師傅都會來接你。成年人的一部分快樂,也是出租車司機給的。聽一聽他們講的故事,笑一笑之后就覺得沒有什么過不去的坎兒了。
對于我們來說,坐上出租車,就可以暫時放下生活里的煩惱,聽聽別人的故事。對于一些出租車司機來說,給乘客講講自己的故事,是緩解生活中孤獨與苦悶的一種方式。下面是5位出租車司機的故事,不妨感受一下他們的悲歡離合。
焦慮
出租車司機和網約車司機可能是最能理解外賣騎手的一群人。
網友浪落列了一串數字:“一次打車,師傅說起步價7.3元,他到賬5.2元,賺到的錢近三成都是平臺的抽成。”
選擇這一行,很多人起早貪黑,只為了掙點兒辛苦錢,盤活家里那本難念的經。
網友邏格斯歌遇到過一個從老家到上海來奔生活的司機。司機師傅是江蘇鹽城人,來上海是希望能多賺一點兒錢。他開車的時候很焦慮,拿著兩部手機,手里還轉著一串佛珠。他喜歡打聽別人的工資,問了很多人,大家都說在上海要一個月掙一萬五才行。聊了一路,他還是很焦慮,總想著能多賺一點兒錢。
辜負
除了抽成,網約車時代來臨后,各種平臺的評分系統也是出租車司機的焦慮來源。但傷人最深的,還是被辜負的好意。
網友小筐聽過一個司機大叔的故事。在北京去年疫情嚴重的時候,有一天他深夜12點接到一個小姑娘的單。小姑娘說想回房山,但因為沒戴口罩,已經被兩個司機拒絕了。司機大叔看她比自己的女兒還小,怕她一個人在外面不安全,就接了這一單。結果訂單結束后,他被小姑娘投訴了,說他載了沒戴口罩的人。系統一下扣了他12分,而一個好評只能漲0.02分,要600個好評才能抵得過。被扣分之后,系統不給他派單了,他只能跑到郊區的邊緣才能接到單。直到現在評分都沒有恢復,收入大受影響。
但是他最后又總結:“確實是我的錯,我沒有大局觀,要是疫情因為我傳播了怎么辦?這個小姑娘也沒錯。”
害怕
人與人的信任是非常脆弱的,這種情況在車內會被放大。開車的人小心翼翼,打車的人草木皆兵。
今年6月,杭州的出租車司機高師傅走了一條新開通的路線,但乘客高女士以為他故意偏航,因為害怕直接跳了車。
9月又發生了一起惡性事件,湖南一女子在高速乘車時,故意刺傷了司機的脖子。
獨自坐車的乘客和獨自開車的司機,也不知道誰更害怕誰。據網友Painkiller說,有一天凌晨,他一個人打了輛車回家,他穿著黑背心、大褲衩,坐在后排,全程沒說話。快到家的時候,突然下起了暴雨,他就把折疊傘柄拉開。司機聽到聲響,瞬間回頭,停了一下才說:“原來是撐傘……”他當時沒明白,下車后才意識到,司機可能以為他抽出來的是一把刀。
鄉愁
網友木易曾經給一位漂泊在外的華裔出租車司機帶去了幾句鄉音。
幾年前在曼谷打出租,司機祖籍廣東潮州,爺爺輩到泰國打工,娶了當地人,后代成了泰國人。司機會說一點兒潮州話,他知道木易來自福建閩南,非常開心,一直想用閩南語交流。他說他已經成了徹底的泰國人了,但是特別想回中國看看,想去北京、上海、西安。說到這里,他話鋒一轉:“估計我這輩子都不可能回中國了,年紀大了,而且也買不起機票。”說這話時,他的眼里滿是落寞和無奈。
遺憾
當然,發生在異地的不僅是回不去的鄉愁故事,還有愛情故事。
網友不進則退有一次坐出租車,司機師傅來自黑龍江,在深圳打拼了十幾年,三十多歲了還沒有結婚。
網友問他,在這兒好多年了,為什么不找個本地姑娘談戀愛啊?他笑著說,之前在加油站認識了一個梅州的姑娘,兩人互相有好感,但因為經濟原因沒能在一起。最后姑娘嫁了別人,現在他去加油站還能看到她。說到這里,他突然有些靦腆地說:“我都還沒有牽過她的手呢。”
現代人很少有機會能在一個密閉空間里跟一個陌生人相處超過20分鐘,一輛出租車,像是一個小小的心理交流會。很多人在出租車上崩潰過、痛哭過,被司機安慰過、鼓勵過;也有很多人在出租車上“問禪”,獲得了看世界的新視角。而出租車司機給我們講笑話,說故事,吹牛,這些也許都暗含著生活哲理。
(《青年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