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雙江 楊波
摘 要:農業主導產業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實現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動力之源,是發展農村經濟的根本出路,是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的重要抓手,張家界沙堤片區當前正處于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過渡的關鍵時期,發展農業主導產業并充分挖掘資源優勢,是體現區域經濟特色、實現產業結構優化的重要途徑。因地制宜、實事求是、科學合理地確立沙堤片區農業主導產業發展方向,不僅能做大做活沙堤農業,實現持續穩定增收,更是引領沙堤農業提質增效和促進沙堤經濟全面升級發展的重要前提。該文介紹了沙堤片區農業產業化發展現狀,分析了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沙堤片區;農業;主導產業;閑置土地;發展方向
中圖分類號 F3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21)21-0015-03
1 沙堤片區農業產業化發展現狀
近年來,張家界沙堤片區在原有農業產業園的基礎上,深挖農業優勢資源、發展特色優勢農業、優化農業結構調整、壯大農業產業規模、推動片區農業經濟快速發展,為農業增產增效和家庭增收發揮了關鍵作用。
1.1 農產品基地建設初具規模 到目前為止,沙堤片區已發展時鮮水果面積666.7hm2,年產2萬t,總產值7000萬元左右,主要品種有紐荷爾臍橙、菊花芯、黃金梨、金秋梨、黃桃、葡萄、莓茶、五星大枇杷等,主要分布在龔家垴、高橋、朝陽、板坪、郝坪、吳家邊等村;發展時鮮蔬菜面積120hm2,其中,商品蔬菜年產值達700萬元左右;發展生豬專業養殖戶10戶,年出售生豬1500頭,年產值250萬元左右;發展肉羊專業養殖戶5戶,年出欄肉用成羊500只,年產值100萬元左右。
1.2 農業龍頭企業建設穩步發展 沙堤片區現有規模農業龍頭企業15家(市級或享受市級龍頭企業待遇的2家,區級13家)。按發展類別分,規模養殖企業有花溪豬養殖場、梅青家庭農莊等5家;規模食品加工類企業有張家界市湘潤食品有限公司、張家界金星油脂加工廠、永虹食品廠等4家;規模種植類企業有中荷農業葡萄合作社、高橋臍橙合作社、燕子窩莓茶專業合作社等4家;規模旅游休閑類有太極溪休閑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乾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2家。
1.3 農產品品牌建設初見成效 沙堤片區農產品品牌建設成效顯著,近年來已注冊了湘潤食品的“苗家婆”商標、金星油脂加工廠的“吳大哥”商標、三成農業的“九嘎公”商標等,其中綠色食品2個,無公害食品1個。
2 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農業主導產業不明,規模化效應不顯 沙堤片區特色農產品種類繁多,但由于缺少規劃和小農經濟意識根深蒂固,農業產業發展面臨零星分散、投入產出比低、拳頭產品匱乏等問題。例如,蔬果種植面積雖已達800hm2,但由于地塊分散,集中連片種植區幾乎都小于20hm2,難以實現機械化和規模化作業,產業規模小導致品質和效益無保障,市場競爭力弱。
2.2 農業龍頭企業量少力弱,無法形成產業鏈 沙堤片區僅有2家年產值在500~1000萬元的農業企業,而且均非標志性農業企業。由于龍頭企業量少力弱,機械化程度低,規模化效應不顯,導致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弱,產業鏈建設嚴重滯后。
2.3 初級農產品加工居多,產品附加值低 沙堤片區農業企業大多開展農產品的初級加工,由于缺乏科技附加值導致企業的贏利能力差且發展緩慢,對片區農業的帶動能力弱。
2.4 農產品品牌較少,尚未形成優勢 到目前為止,沙堤片區能走出張家界的農產品僅有“苗家婆”豆腐花、“吳大哥”植物油、張家界莓茶、“天門山”葡萄等品牌,尚未形成品牌優勢,對片區的農業產業發展帶動力偏弱。
2.5 從業者趨于保守,創新開拓意識弱 農企經營管理者原來多為種植養殖大戶,是典型的農民企業家,他們的文化水平偏低,知識技能儲備少,小農經濟意識強,對于人才的培養、引進和品牌建設不夠重視,趨于保守見好就收,擴大再生產不舍得大投入,抑制了企業的快速發展壯大。
2.6 農業基礎設施差,閑置土地利用率低 據2016年全國農業普查統計,沙堤片區有閑置山陰田近200hm2,閑置土壤較好的荒山666.7hm2,集中連片在66.7hm2左右的有2處,在33.3hm2左右的有4處,很適合農業產業開發。但由于農業基礎設施差,交通閉塞,缺乏灌溉設備設施,農業開發初始投入大,基本未得到有效利用。
3 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對策建議
農業產業化是現代農業發展的重點。在市場經濟的引領下,沙堤片區應實事求是,堅持因地制宜,按客觀規律辦事,防止脫離群眾,脫離實際的傾向,力求實效,實現優化環境,優化產業結構的目標,促進農村生產力的發展,根據片區農業站近幾年的實踐論證,主導產業確立必須遵循以下幾條原則性評價標準。
3.1 滿足市場需求 市場需求是產業發展的原動力,滿足市場需求是確立農業主導產業的最重要標準準則。一種產業能否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形成并發展壯大,關鍵取決于該產業及其產品的市場前景(市場占有率)。基于“收入彈性基準”和“生產率上升基準”理論,應當選擇有巨大需求,生產率上升較快,收入彈性較大且技術水平較高的產業作為農業主導產業。所謂收入彈性或需求的收入彈性,常用于表征消費者對某種商品需求量的相對變動對消費者收入量相對變動的反應程度。這就是在價格不變的前提下,該產業產品的增加率與人均國民經濟收入的增加率之比。收入彈性系數大于1意味著社會需求的收入彈性就大,小于1則揭示出社會需求的收入彈性小。社會需求收入彈性大的產業,產業發展能帶來更大的收入,進而刺激創造更高的市場需求。因此必須遵循市場規律,科學分析、研究并預測國內外市場需求,根據市場需求結構變動規律和趨勢,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優選主導產業,打造優勢產品。只有這樣,農業產業才能持續發展。如果不講究科學,盲目發展,盲目跟風,就會導致惡性循環,給產業帶來滅頂之災。比如:張家界市旅游職業技術學校在沙堤片區郝坪村發展的約6.7hm2金秋梨基地,還有板坪村、郝坪村各自辦的雜種李子(有3~4個品種混雜)水果場,高橋村辦的朋娜臍橙水果場等,都因不適應市場需求,已相繼倒閉或高接換種。
3.2 實現優質、高產、穩產 優質顧名思義就是作為農業主導產業開發(含引種)生產出來的產品,必須要適應當地土、肥、氣、熱等自然條件,產品的各種含量比例適中,口感好,人人都愛吃。高產穩產就是作為農業主導產業開發的品種,必須達到年年豐產豐收的目的,要不然就不符合作為主導產業開發的標準。作為產業開發,開發者首先都得與土地承包戶簽訂土地流轉合同,土地流轉費、流轉期限都會寫在流轉合同里,一旦開發的主導產業出現明顯的大小年結果、產量下降、品質一般等現象,就會造成開發者對土地租金、人工工資等成本都無法負擔的后果,并且還存在改種土地流轉合同期限所剩不多與不改種繼續虧損的矛盾局面。所以開發者如不慎重,產業就有可能走向倒閉。例如:1.永定區農業局在沙堤片區郝坪村引種的紅提和青提兩個葡萄品種,雖然產品質量都很優良,但紅提大小年結果現象特別明顯,青提投產5~6年性狀還較穩定,到第7年后產量就顯現明顯的下滑趨勢。永定區農業局考慮到現狀,建議改種成同時引進種植的夏黑和超藤無核王兩個葡萄品種,因其品質、高產穩產性能很優良,很適合沙堤片區作為農業主導產業開發,目前這兩個品種和近兩年引種的陽光玫瑰葡萄基本已替代紅提和青提成為當地種植葡萄的當家品種。2.沙堤片區前幾年從福建引種的琯溪蜜柚,在本地栽培多年高產穩產性能都好,但其果品含酸量逐年變重,品質下降,無論肥水管理如何調控,勻無法改良其品質,目前基本所有琯溪蜜柚都已改接或改植成其他水果品種。
3.3 選擇市場占有期良好的產品 產品市場占有期就是作為農業主導產業開發的產品能占有市場的年限及1年中在市場的商品性保持期,換句話說,就是作為農業主導產業開發生產出來的產品,其產品質量要特別優異,在商品市場中該產品在消費者心目中能存活的年限,和該產品在產出后的常溫存貯、設施存貯及加工存貯保質期限。例如:(1)沙堤片區龔家垴村發展的黃金梨,剛產出2~3d內品質極優,但不管是在常溫下還是在冷藏庫內存放7d后就會變質變味;由于當時老百姓勻種植在農田內,目前大約還有4.7hm2左右的梨樹保留,鮮果直銷本地市場,大多數種植戶都已將樹砍除,改種糧食作物。(2)沙堤片區高橋村水果場發展的正宗紐荷爾臍橙產出后在常溫下都能保持4~5個月的商品性能,而且品質優異,豐產穩產性也很強,很適合沙堤片區作為主導產業發展;目前該品種已成為當地柑橘的當家品種,種植面積在106.7hm2左右。
3.4 發揮資源優勢 資源優勢是指某一區域獨特的地理位置及其在氣候、土地、水資源等自然資源方面,交通(是否有機耕道)、電力、通信、經濟基礎等社會資源方面,以及技術、勞動力、關系等資源方面所具備的有利于發展經濟的各種優勢。發揮資源優勢是發展區域經濟、選擇確立主導產業的重要原則之一。沙堤片區發展農業產業的資源優勢其實很多,比如:(1)氣候資源:地處北緯30°附近,屬中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區,雨量充沛(年均降水量1400mm),光照充足,無霜期長,冬季短暫,年均溫約16℃,夏季最熱月均溫27℃,冬季最冷月均溫4.3℃(以1月最冷,極端氣溫在0~4℃),這樣的氣候,非常適合多種經濟作物的生長。(2)地理位置:距省會長沙約400km,坐落在張家界市城區(相距約6km)與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和武陵源區城區(相距約12km)之間。轄區內交通方便,省道武陵山大道與沙堤大道兩條公路橫穿境內,張花高速途經高橋村、氽水溪村和貫坪村,高速出口在貫坪村與武陵山大道相接處。武陵山地區最大的火車站-張家界西站就坐落在片區的朱家峪村境內。這樣的地理位置,極大的方便為農業產業的輸出和對中外游客的就地展賣。(3)土地資源:片區總面積有8023hm2,耕地面積1027.7hm2,其中稻田818.6hm2,旱地209.1hm2,大多數為砂壤土、紅黃壤土,也有部分紫色土,粘壤土。目前,雖然有坪區4個城市邊緣村要搞城市化建設,但仍有山區耕地約667hm2,坪區連片閑置坡地、深灣稻田約267hm2,山區閑置且土壤較好的荒山約667hm2有待開發。這樣豐富的土地和良好的土壤資源,如加以建設開發,可以說大多數土地都很適合農業產業發展。(4)技術資源:沙堤片區農業技術推廣和農產品質量監管站共有各類技術人員9人,都是有10年以上農業生產工作經驗的老同志。(5)勞動力資源:片區共有10個自然村,24405人,其中具有勞動能力的11000人左右,目前真正在家務農的還不到2000人,且大多數是50歲以上的老人和婦女。另外,約有20%具有勞動能力的人群,處于生產無路,打工無門,無所事事的狀態。所以農業產業開發,既可給開發者帶來豐厚的利潤,又可以給當地農戶帶來閑置土地流轉費,促進當地富余勞動力就地就業。
3.5 優勢產品優先發展 沙堤片區在長期的農業發展過程中,逐步培育出了一批特色優勢農產品,如葡萄、紐荷爾臍橙、莓茶、菊花芯等,這為沙堤農業主導產業的形成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通過考察論證和優選,可從特色優勢農產品中選定主導產品和農業產業化項目,這樣目標明確,投資少而見效快。已經形成的特色優勢農產品大都生產規模較大,銷售市場穩定,有的甚至已建成具有一定規模和較高質量的生產基地。通過這些生產基地,可進一步延伸產業鏈,發展加工、銷售與物流業,實現規模化經營,構建產銷一體化的全產業鏈生產經營體系。
3.6 堅持國家政策導向 國家產業政策是國家制定的政策措施和手段的總和,目的是根據國民經濟發展需求,通過調整產業組織形式和產業結構,提高供給總量的增長速度,并使供給結構能夠適應需求結構。農業主導產業的選定必須堅持以國家產業政策為導向,首選那些國家產業政策大力支持、鼓勵而非限制發展的產業。
3.7 合理布局農業產業化項目 農業產業化項目的布局應當體現以下3個原則:一是合理協調,規模能力與市場容量相適應的原則;二是利益最大化原則,要根據各種條件,選擇在成本最低時配置產業化項目;三是科技創新驅動原則,產業化項目應體現科技進步,能最大限度地運用現代科技。現根據沙堤實際和確立農業主導產業的標準,對農業產業發展方向提出以下建議:建議沙堤片區坪區及山區海拔在320m以下地段,山區以發展正宗紐荷爾臍橙、早熟蜜桔為主,因為這2個品種北方無法生產,特別是優質早熟蜜桔在當地也有較好市場;稻田或平地可發展夏黑、超藤無核王葡萄和商品蔬菜。山區海拔在320m以上地段,稻田可發展有機稻和晚春早秋反季節蔬菜;坡地可發展莓茶及桃李梨等名優時鮮水果以及時填補當地水果市場空白。閑置的深灣田及荒山只要搞好引水和機耕道建設,就可種植優質牧草,發展牲畜及牛羊魚養殖業,隨之可利用禽畜糞便發展有機肥加工業。同時,也可整合村組大量荒山,發展楠竹種植(因為楠竹管理粗放,受益快),利用成片楠竹林造就的優美環境發展生態休閑旅游業;利用楠竹冬筍、春筍土特產發展有機旅游食品;利用優質楠竹發展竹席、竹工藝品等深加工業來豐富本地旅游產品,次品竹也可加工成竹筷、竹跳板、竹夾板、竹木纖維板、竹炭來滿足當地消費市場。
4 結語
探討沙堤片區農業主導產業的發展方向,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農業產業化項目,力求產業開發者嚴格把握這7條原則性評價標準的全部內容和規律性,從而實現沙堤片區優化產業結構,農業提質升級,促進沙堤片區經濟沿著健康、科學、高效道路前進。
參考文獻
[1]楊文鈺.農業產業化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金石.試論現階段我國農村產業結構調整[J].中國農業銀行武漢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1(01):69-73.
[3]陳柳欽.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內涵、特點及對策[J].重慶郵電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01):41-44.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