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前
圖像學起源于西方藝術史研究領域,是主要研究繪畫主題與傳統意義和其他文化發展之間聯系的一門學科。在20世紀初,我國著名作家王國維就清楚地認識到了世界與民族的關系。他指出,在學術研究過程中“未有西學不興,而中學能興者;亦未有中學不興,而西學能興者”。
隨著我國整體經濟的發展與國際地位的不斷提升,國際上的學者開始全面關注我國的美術史。對中國美術史的研究還處于初級階段,怎樣借鑒西方藝術史研究方法和理論體系,運用到我國的美術史研究過程中來,是當代學者應該考量的問題。
一、圖像學的內涵與發展
(一)圖像學的內涵
圖像學主要研究繪畫主題與傳統意義和其他文化發展之間的聯系。圖像學的最初實質是指對圖像進行合理地辨認與分類,因此圖像學的前身叫作圖像志。隨著科技的發展與各國能力的不斷提升,在現代美術史研究用法里,圖像學是對藝術作品題材的專題研究與思考,并且通過研究思考對圖像的整體主題、姿態以及意義進行全面的分類。
(二)圖像學的發展
圖像學起源于19世紀下半葉,由法國學者提出。起初圖像學的定義為對視覺藝術的歷史探究。隨著圖像學的興起,又有其他藝術家針對圖像學設定了新的概念,認為圖像學致力于辨別作品的更深層意義或是表達內容,只是觀念上或是象征意義上,研究的是在傳統中形式與內容的碰撞作用。并且合理地將藝術作品放置于時代的發展進程中,進而闡述藝術家是如何在當時將價值與信仰相聯系起來的。在早年前美國出版的《圖像學研究》中,有學者將圖像學定義為藝術的一個載體,其主要目的就是突出藝術品的主題性或者藝術品的意義,并且劃定了圖像的整體功能。它可以表示一個圖像可以再現一種事物,同時象征著另一種事物,在表達過程中也可以表達其他事物。這三種實質性的現象可以通過一個圖像展現。
二、通過圖像學研究中國美術史
(一)圖像學起源藝術史研究
圖像學是唯一一門從藝術史研究領域衍生出來的學科。學者通過圖像學對于美術歷史內容的研究,能夠得到出藝術圖像的整體意義,并且能夠引申出圖像在各個文化體系和各種文明中的變化以及表現出的思想理念。
(二)考古學曾經是研究中國美術歷史的主要手段
圖像學介入之前,學者主要使用現代科學考古手段對中國美術史進行研究,通過查閱文獻法資料和實物資料進行佐證。學者在研究年代久遠繪畫作品時,發現現代考古記錄中無法找到直接有效的文獻資料。雖然一些發表考古資料在做基礎研究時候很有價值,但是數據的完整性和學術深度不足,不能夠支撐對歷史人物或者作品的論證。
(三)運用圖像學研究中國美術史作品——以清代鄭板橋竹子繪畫為例
在圖像學合理運用于實現繪畫作品的探究過程中,研究者針對探究問題合理的設置出了大膽的猜想,試圖將不同的朝代以及不同朝代的繪畫作品。下文將合理運用圖像學,并且以著名畫家鄭板橋所創作的“竹子”題材作品為研究對象,進行“竹子”的解析。
1.竹子圖像的自然意義
我國著名書畫家鄭板橋的作品中多以描繪竹子為主,竹子具有一定的客觀存在性。竹子具有較多的優點,具有較強的生命力,很高的韌性,對于生長需求、環境及土壤的要求較低,并且生長速度較快,因此能夠廣泛地生長在自然資源較為匱乏的地區。正是竹子的這種品格,成為直至今天很多藝術家的創作源泉。
2.竹子藝術圖像的傳統意義
原本竹子是一種常見的植物,到作為藝術表現素材,竹子的這種圖像就具備藝術審美的屬性。早在北宋時期很多畫家就開始畫竹子,依據竹子的形象,產生了不同的表現手法,以北宋文同和清代的鄭板橋最具代表性。文同所畫的竹子形象真實,筆法嚴謹。鄭板橋畫的竹子將書法的筆勢融入其中,表現出竹子的古樸自然,蒼勁有力。很多畫家在不斷地豐富竹子的形象,畫竹子的技法和理論知識也在不斷增加,畫家的創作賦予了竹子特殊的意義,它是一種藝術創作的載體與媒介。
竹子在成為文人騷客筆下的藝術圖像之后,被賦予了新的生命力以及全新的內容。竹子圖像在繪畫過程中體現圖像的同時,文化內涵以及象征的意義也在不斷被完善。我國著名書畫家鄭板橋以擅長畫竹子而聞名,不僅針對竹子創作了大量藝術作品,也對竹子進行了深入刻畫,賦予了竹子完美的圖像與崇高的精神評價。
鄭板橋在《竹石》作品中就有提到“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畫作所表達的就是竹子堅韌以及勇敢的精神,從側面激勵人們不畏逆境,勇于突破。鄭板橋賦予竹子新的生命力,在豐富了竹子圖像的同時,又深化了竹子的整體含義,并且在繪畫過程中賦予竹子百折不撓、不屈的民族精神,竹子不但是傳統藝術中的藝術圖像,更承載著一種堅韌的精神風貌,是作者自己當時情緒的一種表達。竹子的這種氣節是我國民族高尚節操的一種體現,更關系到國家民族的根本利益。正如鄭板橋詩中所提“有蘭有竹有石,有節有香有骨,任他逆風嚴霜,自有春風消息”這就是民族氣節最好的體現。
三、圖像學對于中國美術史的作用
圖像學對中國美術史的研究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圖像學是對繪畫所表現出來的意義和意境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發掘出作品的內涵。對于中國美術史的研究來說,圖像學的引進有很大的幫助。藝術家研究美術歷史,能夠更好地研究美術的發展,也可以深入地了解美術藝術,能夠在原有基礎上進行創新。例如,蠟梅的傲骨、竹的堅韌,這些都能在一些作品表現出來,是作者對于自己或者社會現狀的一種表達。這樣研究者就能依據圖像學的方法,先從了解作品中表達的意義進行入手,分析作品所處年代的歷史背景,在美術中合理利用圖像學,從中感知美術學中蘊含的文化細節,分析美術圖像,在分析完成后對圖像中的主體所處的時間、地點進行全面性的深入解析,理解美術作品敘述出的深層內容,同時將欣賞角度變得多樣化。但對于圖像的判斷與繪畫中形象產生的來龍去脈,則必須從更遠、更廣泛的民族繪畫以及民族文化的角度進行全面的、規律性的發掘與把握,從根本上避免就事論事或判斷錯誤而妄加推測的弊病。
在開展中國美術史研究的過程中,多數研究者的研究方法與研究模式各不相同,但都會結合圖像學的應用進行研究。合理使用圖像學能夠加深學者對于研究圖像的解讀,緊緊結合作品的實際情況,才能更好地理解一幅作品。
四、結語
圖像學的合理利用能夠促進我國美術史的研究與發展,并且能夠反映出從古至今我國美術史從傳統繪畫方式到當前的多元化方式的發展過程。圖像學還可以作用于任何時代及任何畫家筆下的作品,從了解作品中表達的意義入手,分析作品所處年代的歷史背景,研究者可以從中感知美術學中蘊含的文化細節,對作品將會有更透徹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