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如《未來主義宣言》中所說一般,藝術家的主要思想精神就是抨擊貴族和資產階級社會的弊病,并且毫不吝嗇地贊揚進步和有誘惑力的改革變化,不幸的是最終產生了極端可怕的政治后果。
一、什么是未來主義
未來主義藝術開端于詩人菲利浦在1909年發表了《未來主義的創建和宣言》,于是第一場先鋒派的藝術運動便開始了。未來主義藝術認為任何工具和任何方式均可作為傳播藝術的途徑,提倡在繪畫風格和繪畫技巧上大膽創新,突破傳統甚至是批判舊的傳統。
未來主義藝術流派誕生于意大利,它強調運動、暴力及時光的流逝,用繪畫技巧來表現運動和節奏,強調了近代科技和工業交通方式改變了人類物質生活的方式,人類的精神世界必須作出改變。未來主義藝術家認為科技的發展改變了人的時空觀念,過去舊的文化已經失去價值,美學觀念也應該作出重大改變。
未來主義藝術作品的重要特點之一就是現代主義的興起,以及賦予浮躁和暴力以一定價值,所以勇敢、叛逆便自然而然地成為這一時期藝術風格的關鍵詞。
在未來主義藝術中,藝術家十分喜歡以汽車、工業、激動的人群或是噴射的飛機作為創作的主題,這些也恰恰是社會快速發展的明顯象征。未來主義藝術家為了傳達動態和運動的想法,將圖形進行一定程度的變形,就如同觀眾在注視作品的時候,作品里的內容活靈活現,好像變成了現實世界的一部分。
二、未來主義的藝術家
(一)翁貝托·波邱尼(Umberto Boccioni)
未來主義藝術之父飛利浦·馬里內蒂評價翁貝托·波邱尼,他認為翁貝托·波邱尼的作品充滿能量,仿佛藝術家的力量迫使作品無法停止,無法保持靜止。
這就是波邱尼,他的雕塑也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影響著20世紀藝術。他于1882年出生在意大利,童年時期被迫和父親搬到過很多城市,如熱那亞、帕多瓦等,促使了這位未來的重要藝術家早早具有開放性的思維,這對后期他的藝術研究具有革命性的意義。
他最典型的雕塑作品是《在空間里面連續性的獨特形式》,可謂未來主義藝術典型代表作品(見圖1)。這是一件看上去扭曲的人類形狀雕塑,沒有手臂,看上去又好像一個站立的野獸,小巧的頭部旋轉扭曲得好像被另一個時空吸引一般。遠觀這件雕塑作品,好像有很多不同時間和空間的動作殘影,創作者將這些不同的姿勢匯集于同一個時間維度的雕塑作品。他花很多時間潛心研究如何表現這些移動過程中的形態,波邱尼除了是一位才華橫溢的藝術家,也是一位細致的藝術理論家,并在1914年的未來主義藝術雕塑技巧展覽當中發表了多篇文章。
(二)賈科莫·巴拉(Giacomo Balla)
賈科莫·巴拉,這是一個看上去有一些陌生的名字,一旦開始描述他的作品,人們都會想起他是誰,在我國中學的美術課教材上,就印有這樣一幅作品,叫作《被拴住的狗的動態》(見圖2),這幅作品的構圖并不常見,打破了常規的構圖模式,讓觀賞者有一個全新的、獨特的觀賞視角,畫面中從拴著狗鏈的女子手中開始將畫面切割,引導觀賞者的注意力到畫面下方的狗,可以看到一只正在奔跑著的黑色的狗。純色的背景更能凸顯出狗在奔跑中的動態,作者把狗運動的動作重復地表現在畫面中,把運動中的事物表現的活靈活現。
巴拉不僅從事繪畫,還涉及電影、設計、雕塑等各個范圍的藝術,盡管他在20世紀30年代拋棄了未來主義藝術創作的理念而轉向研究照相寫實主義,但還是引領了未來主義藝術并且留下了十分深遠的藝術影響。
(三)吉諾·塞維里尼(Gino Severini)
吉諾·塞維里尼1883年出生于意大利,是20世紀初的意大利藝術家,他一生都在尋找新鮮的刺激感,從來不模仿某一個特殊的繪畫風格,而是從自己的角度來詮釋前衛的藝術流派和藝術風格。
他在羅馬遇到了也是未來主義藝術流派重要的藝術家之一,二人結下深厚的友誼,隨后又結識了翁貝托,于是吉諾和翁貝托一同向賈科莫學習未來主義繪畫。
盡管塞維里尼一直堅持未來主義藝術的道路,但是他似乎對常見的未來主義繪畫主題并不感興趣。在機械和速度相關的主題中,他更喜歡畫舞蹈主題,他的大部分作品也都是這個主題,他認為舞者的舞姿動作好似一面鏡子,照應出各種動作。
他于1916年轉向研究立體主義藝術,拋棄了熱愛的舞蹈主題,致力于研究景物畫。在他65歲那年,藝術風格再次轉變,新作品源于光的融合和色彩分割。他一直走著以未來主義和點畫派為基礎的道路,始終在走著自己探索的道路。
(四)卡洛·卡拉(Carlo Carrà)
卡洛·卡拉1881年出生于意大利,1895年在米蘭創作了一幅結合了現實主義藝術風格和分色主義藝術的風格作品,從此便開啟了他的藝術生涯。1909年他結識了《未來主義的創建和宣言》的作者菲利浦·馬里內蒂,并且加入了未來主義藝術團隊,成為未來主義藝術流派的重要代表藝術家之一。
通常情況下,人們能夠記住未來主義藝術就是通過一些瘋狂的評論詞語,這些也恰好是這項藝術運動的發展基礎,瘋狂、運動、激烈等是這項運動的特點。
未來主義者的作品中充斥著侵略性、暴力性、戰爭性。在佛羅倫薩曾經發生過一起斗毆,雙方的主角恰好是未來主義藝術家的樂隊,所以批評家也認為這是一個錯誤的藝術運動以及藝術流派。
未來主義藝術是20世紀初期(1909—1944年)在意大利興起的一場文化和藝術的運動,涵蓋了幾乎所有的藝術:繪畫、雕塑、文學作品、建筑設計、電影等。提出的是對文化世界新穎的視野角度,與過去傳統文化有著明顯的沖突。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翁貝托的離世標志著未來主義第二階段的到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可以歸納為第一階段,主要在意大利米蘭市發展,第二次未來主義的這一代藝術家在沖突的時代誕生,而且涉及廣告和時尚等領域。
三、結語
未來主義藝術運動潮流基本上就是侵略性、愛國主義和戰爭帶來的榮耀,使得更多方面的藝術形態和意識形態相融合。其實未來主義藝術正是在一個時代風格轉折的時間點誕生的,是人們對于過去的傳統藝術的反思,思考如何去轉變,如何進步。
其實任何一段藝術史都與歷史息息相關,所以人們需要研究各種流派和藝術風格,才會知道哪些藝術家能夠留在藝術史冊中。未來的藝術不一定是新的東西,也許是創新或者只是在之前的藝術風格中演變而來的。這就是人們要了解未來主義藝術的必要性。
作者簡介:王南皓(1994-),男,黑龍江哈爾濱人,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為版畫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