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建黨百年的宏大歷史背景下,湖南廣電與芒果TV貢獻了許多別開生面的好作品。前不久播出的《理想照耀中國》《百煉成鋼》兩部劇為市場經濟大潮下面臨困境甚或絕跡的中篇電視劇和短篇電視劇尋求到一條新生路。如今,芒果TV《黨的女兒》《青春正當時》兩部紀錄片橫空出世,再次體現了湖湘文化中“心憂天下、敢為人先”的重要價值。在各省級廣電紛紛拿出自己的實績向建黨百年獻禮時,湖南衛視和芒果TV看到了紀錄片的功用。事實上,紀錄片作為電視文化或網絡文化中的一種極為重要的藝術樣式,其作用不容小覷。
由芒果TV出品的紀錄片《黨的女兒》《青春正當時》,充分反映出黨的領導是文藝繁榮的重要保證。前者由全國婦聯與新華社聯合出品,記錄了從載入史冊的革命者向警予、江竹筠等,到如今奮斗在各行各業、凸顯職業品質的汪云、文花枝等;從為國爭光、頗具鉆研精神的研究者屠呦呦、唐克麗等,到在基層崗位奉獻青春的勞動者趙夢桃、黃文秀等人的故事……《黨的女兒》從建黨百年的歷史長河中采擷朵朵詩意浪花,她們將人生理想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中來,展示出女性共產黨員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與巾幗風采。片中,書信、影像等豐富史料與舞臺情景再現,帶領觀眾重溫了優秀女共產黨員的點滴感人事跡。《青春正當時》得到了共青團中央宣傳部的特別指導,每集選取一組在祖國建設重要崗位上的青年黨員群體,那些發生在女兵、學生、消防員、警察、工程師、老師等身上的挑戰與困境,真實反映了他們拼搏奮進的工作狀態和熱血奉獻的精神,讓觀眾記住了一群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青年。
紀錄片《黨的女兒》與《青春正當時》能夠高質量完成并最終收獲成功,得益于資源配置的最優組織形式。我們應當看到,這條創作規律尤為值得總結與重視。過去,我們常常認為只有物質生產才需要資源配置,事實上,精神生產同樣需要優秀的資源配置。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強調,加強和改進黨對文藝工作的領導,要把握住兩條:一是要緊緊依靠廣大文藝工作者,二是要尊重和遵循文藝規律。兩部紀錄片的創作在緊緊依靠藝術家、廣電人的同時,能夠自覺尊重和遵循文藝規律,將鏡頭落腳于對活生生的人的表現,而不是一條條新聞。《黨的女兒》共100集,每集只有6分鐘,然而6分鐘寫一個人談何容易?該片在結構上凝練節制、言簡意賅,100集從不同人物出發找到不同的敘事節奏,通過對人物細節的發現與刻畫,做到了托物言志、寓情于理、形神兼備、意境深遠。

要做到“知、情、意、行”的真正統一,并不是件簡單的事。對中國人特有的美學、文化、精神的強調,不能“只說不練”。在紀錄片《青春正當時》中,年輕的鐵路修建者、駐村干部、航空工程師等青年黨員的日常被更多人了解,他們立足各自崗位用實際行動建設祖國,較好體現了明代哲學家王陽明“知行合一”的思想理念。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兩部紀錄片在青春化的表達方面拿捏有度。我們應當看到,當下觀眾中不僅有青年人,也有老年人,強調青春化表達是需要的,但決不能因為對青春化表達的片面強調而損害了紀錄片的歷史滄桑感和思想穿透力。在紀錄片《青春正當時》中,每期節目都有一個儀式感的收尾,通過青年們在祖國各地、各自崗位上的握拳、宣誓:“對黨忠誠,積極工作,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永不叛黨。”錚錚誓言,見證的是無悔的青春力量, “不負青春、不負韶華、不負時代”的新時代中國青年,揭示了百年大黨朝氣蓬勃、永葆青春的關鍵。(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國文聯原副主席、著名文藝評論家仲呈祥)來源: 中國紀錄片研究中心-微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