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安俊
產業布局作為政府調控的重要手段,對新中國成立之初的國防戰備、改革開放之后的東部率先發展、20世紀末以來的區域協調發展等戰略的實施,發揮了極為關鍵的作用。
新中國成立之初,提出優先發展重工業的戰略,通過實施“156項工程”與三線建設,促進了產業空間的均衡化;改革開放后,改革紅利和人口紅利促進了產業在東部地區的大幅聚集;20世紀末,面對不斷擴大的區域差距,國家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在政府和市場的雙重驅動下,產業跨區域轉移不斷加快;“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則加快了中國對外的產業布局。盡管影響產業布局的因素很多,但國家發展戰略是產業布局的指南針。國家發展戰略的變化,引起經濟發展機制與動力變化;經濟發展機制與動力變化,驅動產業布局變化;產業布局變化,導致區域空間結構變化。這是新中國產業布局與空間結構演變的基本邏輯。
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中國的產業布局取得了偉大的成就,構建了世界制造基地,優化了區域空間結構,完善了產業布局學科體系,也積累了豐富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產業布局經驗:戰略上,把握優先次序,不斷調整產業布局方向;戰術上,營造地區性“小氣候”,建設開發區,分步推進產業在全國的縱深布局。
(晝錦摘自《中國軟科學》2020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