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金鶴
(遼寧省遼陽市中心醫院輸血科,遼寧 遼陽 111000)
尿路感染多由細菌、病毒、真菌等引起,女性尿道短直,細菌易侵入上行,導致膀胱感染,且女性尿道外口與陰道口、肛門相鄰,易受糞便及陰道內細菌污染,故女性患者是尿路感染的高發人群[1]。尿路感染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尿頻、尿急、尿痛等,部分患者臨床表現并不明顯,需進行詳細檢查確診[2]。尿常規檢驗是醫學檢驗中重要部分,可為存在尿液改變的相關疾病臨床診斷提供重要參考[3]?;诖?,本研究旨在探討尿常規檢驗在尿路感染診斷中的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7 年5 月至2019 年8 月在本院接受尿常規檢驗的167 例女性患者臨床資料,患者年齡21~67 歲,平均(45.27±14.10)歲。患者及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符合倫理學相關規定。
納入標準:尿路感染者符合《中國女性尿路感染診療專家共識》[4]內相關標準,且均為首次確診尿路感染者;無泌尿生殖道手術史。排除標準:合并泌尿系統功能障礙、神經源性膀胱等疾病者;長期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劑者;檢查前3 d內使用過抗生素者;合并糖尿病、結石、結核者。
1.2 方法 儀器:尿沉渣分析儀(美國IRIS,國械注進20172400126,型號:iChem VELOCITY);尿干化學分析儀[日本京都,國食藥監械(進)字2014 第2401415 號,型號:AX-4280];伊紅美藍培養基、血平板(青島海博生物);微生物鑒定藥敏測試系統(MicroScan WalkAway-96Si,德國西門子)及其配套鑒定板條。尿液留取:未行導尿者,清潔尿道外口,取清晨首次中段尿液,1 h 內送檢;留置導尿管者行導尿術取尿,晚睡前夾閉導尿管,確保尿液在膀胱停留時間>6 h,取清晨首次尿,1 h內送檢。取尿時應避免混入患者白帶,在非經期留取,并注意取尿前3 d保持清淡飲食。尿常規檢驗:①尿干化學分析儀檢測亞硝酸鹽(NIT)、尿白細胞酯酶(LEU),陽性判斷標準:NIT 為陽性(1+),或LEU 陽性(≥1+)。尿沉渣分析儀:取5 mL 尿液,1 500 r/min 離心5 min,取沉淀物0.12 mL,封片鏡檢,觀察10 個高倍視野,取平均值。陽性判斷標準:白細胞計數(WBC)>20/μL,或細菌檢出值≥2 750/μL。中段尿體外細菌培養:使用伊紅美藍培養基、血平板進行尿液細菌培養,35 ℃下培養18~24 h,記錄菌落數。尿路感染診斷標準:以中段尿培養結果為金標準,革蘭陽性桿菌菌落計數>1×104CFU/mL,革蘭陰性桿菌菌落計數>1×105CFU/mL。
1.3 觀察指標 觀察中段尿培養結果;比較尿常規檢驗與中段尿培養檢測結果。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中段尿培養結果 167例女性患者尿培養檢測,檢出陽性標本114份,占比為68.26%(114/167),其中非妊娠絕經前尿路感染34例,妊娠尿路感染41例,絕經后尿路感染39例;檢出陰性標本53份,占比為31.74%(53/167)。
2.2 尿常規檢驗與中段尿培養檢測結果比較 尿干化學法檢測尿路感染的敏感性為89.47%(102/114),特異性為47.17%(25/53);尿沉渣法檢測尿路感染的敏感性為91.23%(104/114),特異性為50.94%(27/53);尿干化學法聯合尿沉渣法檢測尿路感染的敏感性為99.12%(113/114),特異性為94.34%(50/53);尿干化學法聯合尿沉渣法檢測尿路感染的診斷準確率為97.60%(163/167),高于尿干化學法的76.05%(127/167)、尿沉渣法的78.44%(131/1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3.924、29.083,P均=0.000);尿干化學法聯合尿沉渣法檢測尿路感染的特異性高于單獨使用尿干化學法、尿沉渣法,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28.495、25.112,P=0.000、0.000);尿干化學法聯合尿沉渣法檢測尿路感染的敏感性高于單獨使用尿干化學法、尿沉渣法,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9.871、7.737,P=0.002、0.005)。見表1~3。

表1 尿干化學法與中段尿培養檢測結果比較

表2 尿沉渣法與中段尿培養檢測結果比較

表3 尿干化學法聯合尿沉渣法與中段尿培養檢測結果比較
尿路感染是臨床較常見的感染性疾病,初期多為單純性尿路感染,分為病原微生物下尿路生長、繁殖引起的急性單純性下尿路感染,臨床表現為尿道炎、膀胱炎,及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腎盂腎盞、腎實質部位感染,臨床表現為急性單純性腎盂腎炎,若不及時給予診斷治療,可導致病程遷延,發展為慢性尿路感染,增加患者身體與經濟負擔[5-6]。尿路感染的臨床診斷需結合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影像學檢查,排除尿路畸形、尿潴留、腎積水等復雜性因素,中段尿路培養是尿路感染診斷的金標準,但耗時較長,不能滿足臨床快速診斷的需求[7-8]。因此,尋找更快速簡便的診斷方法對尿路感染患者的臨床診斷具有重要意義。
尿常規檢驗具有快速簡易的優點,但易受患者基礎疾病、抗菌藥物使用情況的影響,本研究通過檢查前排除服用抗生素等藥物者,并要求患者保取尿前保持清淡飲食,從而有效減少干擾因素對標本質量的影響[9]。本研究結果顯示,尿干化學法、尿沉渣法檢測尿路感染的敏感性分別為89.47%、91.23%,特異性為47.17%、50.94%;尿干化學法聯合尿沉渣法檢測尿路感染的敏感性為99.12%,特異性為94.34%;尿干化學法聯合尿沉渣法檢測尿路感染的診斷準確率與特異性均高于單獨使用尿干化學法、尿沉渣法(P<0.05),可見WBC、NIT、LEU檢測均具有一定價值,但特異性較低,聯合進行尿常規檢驗可提升診斷效能。尿常規檢驗適用于任何人群,標本獲取簡單,檢查速度快,WBC、NIT、LEU是尿常規檢測中的重要項目,WBC、LEU增多提示有炎癥發生;NIT可反映革蘭氏陰性桿菌還原尿中蛋白質代謝產物的情況,但易受高鹽飲食及尿液停留時間影響;WBC 增多,LEU、NIT顯示陽性均可提示尿路感染[10]。通過尿常規多項檢驗項目綜合判斷,可使診斷結果更為精準,顯著提升診斷效能。尿路感染的臨床治療需根據患者感染病原菌類型制定,通過尿常規檢驗結果,醫師需結合經驗選擇抗菌藥物,若要得到精確的藥物敏感性結果,仍需結合中段尿培養,但尿常規檢驗仍可為尿路感染的早期篩查提供重要幫助[11]。
綜上所述,尿常規檢驗在女性尿路感染的臨床診斷中具有較高的診斷效能,具有一定臨床應用價值,但本研究受樣本量限制,入選患者均為初發尿路感染者,尚需進一步探討尿常規檢驗對不同感染類型患者中的診斷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