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菁菁
摘要:專業群是指由若干相近相關的專業或專業方向工作組成的專業集群,專業群建設是形成高職院校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途徑,是解決目前高職專業發展內在需要的重要切入點,是職業教育開展教學改革的重要措施,在專業群建設改革過程中,多數院校為推動內部體制改革在整合專業技術上強化專業群建設,包括獨資設立小語種類專業群、小語種專業整合與外語相關專業路徑、小語種專業整合與其他專業路徑等形式,但小語種專業在現行專業群建設中遇到了很多瓶頸問題,此過程中涉及小語種類專業的定位與發展,基于此,本文針對小語種專業的準確定位與深入發展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實現其創新發展的策略。
關鍵詞:專業群建設;高職;小語種專;業創新發展
隨著教學改革事業的不斷推進,高職院校教學面臨了新的挑戰,即結合市場發展與就業趨勢培養出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高素質人才,這一發展方向賦予了專業群建設在新時代高職教育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小語種專業作為語言類專業,一方面需要面臨高職人才培養中對工學結合內容的創新挑戰,另一方面要面對社會發展對外語提出的更高要求,因此高職院校要在適應社會發展基礎上,聚焦產業發展強化專業集群建設,在教學中融合更多的職業教育元素,建設出符合區域發展的專業集群。
一、目前高職小語種專業發展現狀
(一)語言教材實踐性與應用型不足
多數高職院校的小語種專業在教材設置與教學安排方面更加注重對原有教材與歷史文化的追溯,反而忽視了當下時代發展對專業發展與建設帶來的改變,這就使得實際授課內容與教材內容中存在滯后特點,在課程目標設置與考核內容等方面注重語言知識,強調對學生對語言知識的聽說讀寫譯能力培養,反而忽視了對語言的實際應用與實踐練習,進而導致專業發展不具備鮮明特點,學生自身實踐基礎不足。
(二)學生主體地位邊緣化
小語種作為應用范圍較小且只在少數國家應用的外語語種,其專業生源大多數為零基礎,對小語種專業的學習目標與學習計劃尚未明確建立,而專業在考核方面注重對學生語言知識的積累,在授課方面強調以課程框架與課程體系為主,相應考核標準與課程標準更新緩慢,難以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得學生對課程參與興趣逐漸下降,進而導致其個人發展受到影響。
(三)語音實際運用受限
多數高職在小語種專業授課過程中難以為學生構建相應的語言環境,使得學生語言實際運用受到限制,再加之學生受到自身母語文化影響,習慣以母語文化理解小語種知識,在實際授課中缺少以語言媒介充分發揮其在學生文化理解與思想認知等方面的潛在作用,在實際應用中缺少為學生多種語種交際社交環境與交流技術的構建,使得學生社交活動與語音運用受到限制,只能通過教材渠道獲取小語種信息與情感,進而導致學生在實際應用中只能以教材書面用語開展語言交流,無法體現語言互動真實性與靈活性。
二、專業群建設背景下高職小語種專業發展的價值
專業群建設并非單純對專業課程設置的集合,更是對專業教學資源、師資配置等內容的系統集合,使得各專業發展方向與面向企業的崗位鏈均在同一實訓體系內完成。小語種專業作為語言類專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專業群建設過程中要以立足職業院校發展特點,在注重學生工作技能與實踐技能基礎上培養學生職業能力,讓學生將小語種作為語言工具切實解決專業問題。專業群建設為高職小語種專業發展帶來了一定機遇,具體包括:一是產業發展帶來的就業機遇,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我國加強了與多個國家地域的合作,這一發展現狀為小語種專業帶來了一定就業機遇,各跨境企業對小語種專業人才的需求逐漸增強。二是專業群建設帶來的培養機遇,專業群建設促使高職院校小語種專業定位更加清晰明確,促使專業人才培養機制更加系統化,有效解決了以往專業發展中高職實際課程設置與教學安排與本科院校框架相似的問題。長期以來多數高職院校在小語種專業定位方面存在模糊問題,其專業應用概念寬泛雖然為學生個人發展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但同時也為學生帶來了就業行業與崗位群的模糊問題,而專業群建設促使高職小語種專業人才培養能力發展,促使其專業培養更符合行業人才需求。三是為有助于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傳統培養模式注重對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對其他專業知識與相關專業知識的接觸較少,對創業領域內容涉及較少,而專業群建設可以加強小語種專業與相關專業或其他專業的聯系,推動其實現創新發展,進而有助于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小語種專業作為外國語言類專業,其創新發展離不開跨境合作與跨境貿易的支持,專業群建設背景下的專業發展推動專業課程設置與產業實際需求相連接,這為該專業學生的創新發展提供了方向與空間。
三、專業群建設背景下高職小語種專業創新發展對策
(一)明確專業目標定位,提升人才供需契合度
高職院校小語種專業在人才培養方面要明確專業目標定位,通過多種措施提升人才培養有效性與行業實際需求的契合度。職業院校注重學生工作技能與實踐技能的鍛煉與培養,在專業群建設環境下,小語種專業的教學目標定位要注重以能力發展為本位,以就業創業為導向,為行業培養出實踐操作能力強的實踐型小語種人才,避免出現直接借鑒本科院校人才培養方案,或盲目追求學生自身理論高水平與能力知識高層次的復合,在實際專業目標設置中要注重凸顯其職業性與專業性特點。因此,小語種專業群目標定位在于應用型與高技能型人才,強化與產業發展的有效聯系,專業群在服務面向與人才培養定位上趨于協同。目前在產業發展背景下,小語種各專業將以語言工具為通用技能,形成國際市場、對接產業的新格局,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面向就業崗位群更加明確,職業能力的層次更加清晰。在教學理念上,實現從教師為主體到學生為主體、強調理論課程到理實結合課程、單一開展形式到多元化教學形式轉變,教師結合不同課程任務選取多種教學形式與手段,以促進學生的全力深度參與,充分發揮語言技能訓練應有的價值。在教學形式上,強調實踐教學的地位,實踐是提升學生應用能力的主要途徑,語言類課程中的實踐主要為傳統課堂中的實踐訓練與實訓活動等,高職要加強對相應基地的建設,包括語音模擬訓練室等,讓學生能夠在真實的語言場景中訓練,進而實現語言應用能力的不斷提升。
(二)強化專業資源整合,增強學生遷移能力
在專業群建設背景下,高職要強化專業資源的整合,以充分發揮其應有價值,促進學生遷移能力的增強。專業資源主要分為教學資源與就業資源。前者是指學生在校期間學習知識過程中所接觸的資源,首先是課程資源,主要指以面向職業崗位群所需具備的職業能力為主要內容的教學體系。在專業群建設過程中,將小語種專業歸屬于不同的專業群,比如應用法語專業與外貿類專業歸于跨境貿易專業群,在實際教學中從課程標準定制與內容選取與跨境商貿行業與外貿行業強化合作,以此為基礎構建出相應的教材內容過于教學案例等課程資源,進而實現課程資源的整合。其次是教師資源,由于小語種專業教師大多畢業于對應語言文學專業,他們往往具備扎實的小語種語言基礎與語言技能,但設計相應專業群方面的知識與技能較為欠缺,對此高職學校要強化對專業群教師團隊的建設,淡化原有教師團隊的專業專屬性特點,對專業任課教師與企業教師進行合理分配,以提升學生學習活動與實踐實訓的針對性。最后是實訓場地,小語種專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實訓條件建設較為不足,對此高職要強化對校內實訓資源與校外實訓資源的整合,構建出面向專業群開放共享的實踐教學體系,包括小語種外貿公共技能型實訓基地等,在實現節約成本的基礎上,為學生提供更為優質的實訓資源。后者是就業資源的整合,高職要立足專業群建設提升人才培養針對性,不僅要結合崗位群變化及時調整專業群結構,還要以就業為導向,明確就業指導目標,強化就業指導資源與信息資源的整合,促進企業與院校供需的有效銜接。
(三)立足專業群建設,推動協同創新發展
任何專業的目標定位、課程安排、實踐活動設計等活動都需要建立在人才教學改革基礎上得以調整與確定。在專業群建設的背景下,小語種可以組建自己學科下的獨立專業群,可以強化與其他學科的聯系組建專業群平臺,其教學改革結合協同創新發展理念實現改革有助于共同探索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創新培養路徑,進而實現產教研協同創新。協同創新發展理念是指結合創新目標,促進多元素與多主題之間的相互合作與相互銜接,進而形成創新合力實現創新產出的過程。對此,高職院校要以產教研協同創新發展模式為主要途徑,充分發揮高職院校與行業產業等的力量,構建出多方力量深入融合與協同創新發展的平臺。此過程的關鍵在于平臺的搭建,而專業群可以為其搭建良好的平臺,突出個體之間的協同與資源整合,進而發揮更大的價值與創新。協同創新理念的提出旨在實現產教融合與科研創新戰略,其可以適用于具體專業群建設,即各專業之間要強化協同配合,進一步推動協同發展與資源信息整合的實現,為打造高職專業集群優勢與提升人才配備水平貢獻力量。
四、結語
綜上所述,專業群建設是高職院校教學改革的重要發展方向,在此背景下,小語種專業要明確當下發展現狀中存在的不足,及時采取多途徑改革措施,在搭建專業群有效平臺基礎上,實現各專業之間的協同發展,進而探索出適合行業需要的人才培養創新模式,凸顯高職院校獨有特色,促進校企供需的緊密銜接。
參考文獻:
[1]劉蓓.高職院校“小語種”專業學生語言應用能力的養成[J].作家天地,2021(2):72-73.
[2]吳佳艷,吳夢.專業群建設背景下高職外語外貿類專業改革探索[J].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19(01):49-53.
[3]歐文婷.“一帶一路”背景下交通高職院校外語教學質量提升策略[J].廣西教育,2019(27):155-156.
[4]李桂云.基于專業群建設的高職外語類專業定位與發展的思考[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上旬),2015,31(05):20-21.
基金資助:2017年度湖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項目“基于外貿專業群建設的高職小語種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研究”(項目編號:17C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