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叢陽
摘要: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不僅要傳授給學生專業知識和技能,還要充分利用學科教學的育人資源,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培養學生健全人格,讓他們在人生發展的道路上健康成長。具體教學實施過程,教師要尊重學生在啟蒙階段的情感與智力發展規律,在小學數學教學實施過程中,有效地培養學生品格,實現小學數學教書和育人的結合。因此,本文結合筆者實踐經驗,就小學數學教學中怎樣凸顯“教書育人”這個問題進行如下探討。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書育人;凸顯
小學教育是學生打基礎的重要階段,這一階段落實“教育育人”理念對學生的整個求學生涯都會產生積極影響。小學數學教師要抓住學生啟蒙教育的關鍵階段,系統化的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發展。同時,教師還要注重教學內容與教學模式的思想性,通過數學課程的開展,幫助學生塑造高尚品格,促進學生各方面素養的有效發展。
一、以身作則,發揮教師表率作用
小學生生活經驗不足,對新技能和新事物具有較強的好奇心,但是他們對新事物的認知與判斷往往缺乏獨立思考,周圍人的輔助性建議對其影響極大。教師的權威性,使得學生下意識地對教師言行進行模仿,教師要抓住小學生好奇心強、模仿能力強的特點,發揮自身榜樣作用,幫助學生構建完整價值觀。小學生在數學課堂的淘氣行為,并不是天性的“壞”,而是他們無法對某些事物的可行性進行準確判斷。教師要對他們的錯誤行為加以制止,到他們的思想觀念養成。
比如,在教學《探索活動:三角形面積》這部分內容時,教師不僅要輔助學生對課本上的知識進行學習,還要幫助學生認識教室中的三角形,算一算它們的面積,學著更好地愛惜它們。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行為本身就起到標桿作用,所以要有意識地為學生演示對教室中的“三角形”輕拿輕放,將每一個教學細節映照在學生腦海中,為他們施加積極的影響。師生手邊最常見的三角形是桌子與課本的一角,教師在借用這兩樣工具為學生展示三角形,引導學生計算它們的面積時,要用粉筆輕輕在上面畫出三角形的斜邊,并提問學生如果用小刀去刻或者用手將書頁折出三角形,會對它們產生哪些不利影響,啟發學生自覺愛惜學習用具。
二、聯系生活實踐,強化德育效果
數學是一門源于生活又用于解決生活問題的知識,小學數學內容已經能夠幫助學生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上的案例和生活案例,引導學生將數學學習和生活實踐聯系起來,滲透一些適合小學生學習的德育內容。這對于小學生的數學素養發展是極為有利的,可以促使他們意識到“原來數學這么有用”,并引導他們將德育知識應用到數學問題探究中。
例如:在教學《第11課、倍數與因數》時,教師可以通過“比一比”數量,讓學生對倍數建立立體化認知,并在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動腦思考及主動探索的精神。首先,教師可以為學生出示電子圖片,圖片中是一群活潑的小兔子在美麗的草地上吃蘿卜,這堆蘿卜中共有白蘿卜有10根、紅蘿卜有6根、胡蘿卜有2根。其次,通過設問引導學生思考各種蘿卜的數量關系。教師以紅蘿卜和胡蘿卜數量為例,提出倍的數量關系表示方法,為學生構建思維模型。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找一找白蘿卜與胡蘿卜的數量關系,培養學生主動探索與思考。
三、教學模式中滲透德育,落實教書育人
除了教學內容之外,教學模式的構建方式,也會對學生思想意識產生重要影響,這一點在教學實踐中得到了充分驗證。在教研活動中,教師可以嘗試將教學模式創新與教書育人工作的開展統一起來,將教學模式打造成教書育人資源,提升小學數學教學的德育效果。
例如:教師在教學《第17課、認識底和高》時,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合作、自主探究式學習,讓學生在具體的學習實踐中感受集體與合作的力量,培養學生集體主義精神和合作意識。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明確的教學目標,并為其布置合作、探究任務,以任務驅動學生自主性地學習。其次,在小組合作學習完成之后,引導各個小組總結學習成果,聊一聊對“底和高”的認識。在完成項目探究與成果分享的過程中,學生需要自主學習、相互合作、相互啟發,集體意識和協作能力得到有效提升,這正是教書育人的重要實施目標之一。
四、結語
總而言之,德育作為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任務,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教師要重視德育,對其內容和實施方式進行深入挖掘,豐富德育素材,推動德育、學生生活、知識教學的統一。小學生感性思維水平較高,教師要通過學生情感體驗的提升,強化德育效果,最終實現以智教人、以德育人的科學教學實施目的。
參考文獻:
[1]葉琴.德育滲透,兒童健康發展的“必需品”——以核心素養觀下小學數學新課程活動為例[J].數學大世界(下旬),2021(03):1.
[2]崔晶.淺談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應用數學文化的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0(09):150.
[3]劉杰.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發揮教書育人作用的重要舉措[J].考試周刊,2020(68):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