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琪
摘要:為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于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決策部署,扎實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落到我縣事業單位聘用合同管理實處,針對近期有事業單位受聘者在試用期提出辭聘并拒交違約金,為防控風險,推進“溫暖人社”建設,現就我縣事業單位聘用合同雙方試用期解除聘用合同是否收取違約金探討分析如下。
關鍵詞:事業單位 聘用合同 試用期 違約金
一、事業單位的公益屬性
事業單位與企業相比較,具以下特征:一是社會職能不同,事業單位主要提供非競爭性、非排他性的社會公共產品或公共服務,而企業主要提供具競爭性、排他性的私人產品;二是組織目標不同,事業單位以社會公益為目標,《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2014年7月1日起施行,以下簡稱《條例》)將立法宗旨明確為“促進公共服務發展”,將事業單位承擔公益服務職能,實行聘用制管理,貫穿于整個條例。而企業以追求利潤為目標;三是人力資源管理權限不同,事業單位的人事管理受政府干預較多,企業在人力資源管理方面擁有較大自主權。
作為我國特有的一種社會組織,事業單位自產生之初就帶有國家計劃的痕跡。[1]事業單位是用人主體,也同時代表國家行使行政管理職能。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職務行為主要體現為公共管理權利,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職務行為主要體現為公共服務義務。[2]
二、事業單位聘用制
事業單位聘用制是指事業單位與職工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政策等要求,通過簽訂聘用合同,明確聘用單位和受聘人員與工作有關的權利、義務的一種人事管理制度。[3]通過實行聘用制度,轉換事業單位的用人機制,有利于實現事業單位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崗位管理的轉變,由行政任用關系向平等協商的聘用關系轉變。
三、事業單位聘用合同的法律適用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以下簡稱《勞動合同法》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等組織(以下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適用本法。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與其建立勞動關系的勞動者,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依照本法執行。
《勞動合同法》第九十六條 事業單位與實行聘用制的工作人員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務院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未作規定的,依照本法有關規定執行。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審理事業單位人事爭議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法釋〔2003〕13號)第一條 事業單位與其工作人員之間因辭職、辭退及履行聘用合同所發生的爭議,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以下簡稱《 勞動法》)的規定處理。
2014年5月15日,國務院法制辦、中央組織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負責人就《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答記者問時提及“根據事業單位聘用合同的特點和實際情況,條例規定了聘用合同的期限、初次就業人員的試用期,明確了訂立聘用至退休的合同的條件,列明了聘用合同解除的情形以及合同解除、終止后人事關系的終止。條例未作出規定的,依照《勞動合同法》及其實施條例執行?!?/p>
綜合上述文件的立法意圖,可以理解為:聘用合同是一種特殊的勞動合同,聘用合同關系是一種特殊的勞動關系。[4]《條例》是事業單位聘用合同應該遵循的效力最高的法律依據,《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人事部<關于在事業單位試行人員聘用制度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02〕35號)及《事業單位試行人員聘用制度有關問題的解釋》(國人部發〔2003〕61號)都是適用聘用合同制度的法律依據,但其效力低于《條例》。合同中甲乙雙方之間關于訂立、履行、變更、辭聘、解聘及合同所發生的爭議,首先按《條例》等人事管理規定辦理,《條例》等人事管理法中只有原則框架卻無具體規范的,適用《勞動法》、《勞動合同法》及其實施條例的規定。
四、我縣聘用合同中約定的試用期條款
我縣屬艱苦邊遠地區,引進人才、留住人才工作難度大,為吸引人才,根據《條例》第十二條“事業單位與工作人員訂立的聘用合同,期限一般不低于3年。初次就業的工作人員與事業單位訂立的聘用合同期限為3年以上的,試用期為12個月?!蔽铱h試用期的規定只適合于初次參加工作的人員,且只約定一次,原固定用人制度職工與本單位簽訂聘用合同,不再約定試用期;軍隊轉業干部、復員退伍軍人等政策性安置人員首次簽訂聘用合同不約定試用期。初次就業人員試用期間執行的是試用期滿后轉正定級工資,試用期間,事業單位解除聘用合同,受聘人員不交納違約金。
五、試用期間受聘人員辭聘是否交納違約金探析結論
根據《事業單位試行人員聘用制度有關問題的解釋》17條“在聘用合同中對培訓費沒有約定的,受聘人員提出解除聘用合同后,單位不得收取培訓費用;有約定的,按約定收取培訓費,但不得超過培訓的實際支出,并按培訓結束后每服務一年遞減20%執行?!痹囉闷趦仁芷刚呦蚴聵I單位提出辭聘,是否收取違約金我縣分以下兩種情況執行:第一種情況是享受財政補助經費,減(免)學費、生活費、住宿費等優惠政策,或其他有證據證明單位或政府部門出資對受聘者進行過各類專項技術學習培訓的,如訂單定向免費培養生等由政府部門政策性安置到基層事業單位的人員,在試用期提出辭聘,應當收取定向培養協議上的違約金。另一種情況則是不能提供曾出資對職工進行各類專項技術學習培訓的,不收取培訓費和違約金。這樣執行既符合《勞動合同法》第二十二條的規定,也能為聘用合同雙方接納,為推進“溫暖人社”建設,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奠定了基礎。
參考文獻
[1]汪敏:《<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理解與適用》法律出版社2014年9月第1版,第7頁
[2]劉霞:《制度活力的重構-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新解》中國人事出版社2010年版,第26頁
[3]《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人事部<關于在事業單位試行人員聘用制度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02〕35號)
[4]龍其玉:《事業單位聘用合同的法律性質探究-兼論聘用合同與勞動合同的異同》,《行政與法》2014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