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互聯網技術應用于金融模式的出現改變了傳統的居民消費方式。商業銀行傳統的業務模式遭受到較大的挑戰。然而,互聯網金融的出現促進了商業銀行業務模式的創新改革,加快了商業銀行的轉型升級,有利于建設健康的金融環境。本文介紹了互聯網金融的定義和發展現狀。結合商業銀行的現狀,本文從存款業務、貸款業務和中間業務三個方面分析了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業務的影響及對策。
關鍵詞:互聯網加金融;商業銀行;業務;影響;對策
一、互聯網金融
(一)互聯網金融定義
互聯網金融借助互聯網信息技術搭建具有“開放、平等、協作、分享”特征的新型金融業務模式。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會議將互聯網金融定位為基于網絡提供的網上銀行、證券等其他金融服務。學者謝平和鄒傳偉將互聯網金融定義為一種無金融中介模式的組織形式。學者葉冰將互聯網金融定義為第三方支付機構向大眾提供的動態金融服務。
(二)互聯網發展現狀
互聯網金融模式種類繁多,業務多樣。常見的互聯網金融模式包括電子商務平臺支付模式、網絡借貸模式和互聯網金融門戶模式。電子商務平臺模式通過第三方進行信用保障,將買賣雙方的資金充當中介保管,操作安全便捷,無需辦理銀行賬戶。網絡借貸模式為借貸雙方搭建互聯網平臺簽訂相關協議,借方到期后歸還本息及平臺相關服務費用,貸方獲取對應收益并承擔風險。互聯網金融門戶為客戶提供各種金融產品的匯總歸納信息。截止至2017年末,第三方支付的規模達到124.7萬億元,互聯網理財產品規模達到1.29億元。截止至2018年5月末,P2P網絡貸款余額達到1.3萬億元。
二、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業務的影響
相比傳統的商業銀行業務,互聯網存在方便、快捷等技術優勢。從以下幾項業務分析互聯網金融的影響:
(一)存款業務
與傳統商業銀行相比,互聯網金融產品的單筆投資金額限額較低,資金流動的方式也較為靈活。相對較高的活期利率迫使傳統銀行的存款業務面臨競爭。自2013年以來,支付寶的出現使傳統的商業銀行資產規模受到巨大的影響。以余額寶產品為例,余額寶由支付寶和天弘基金共同經營設計,實現資金隨用隨取等功能。余額寶的資產規模從2014年的1853億元增加至2017年的15798億元。不受投資金額條件限制的散戶和較高的資產回報率籌集了大量的資產。余額寶產品通過籌集資金回流再投資的方式,加大了傳統商業銀行的資產負債成本。存款業務作為銀行最根本的業務,銀行存款的流失傳統的商業銀行面臨較大的沖擊。
(二)貸款業務
貸款業務作為傳統商業銀行的重要資產組成業務。互聯網金融的出現給傳統業務帶來較大的沖擊。運用大數據技術手段,互聯網金融平臺對第三方支付平臺用戶的信用程度進行綜合性的評估。P2P平臺從2006年到2012年由1家增長至2000多家。P2P網絡借貸、眾籌融資等模式憑借便利等優勢全方位覆蓋小微企業及個人客戶,解決了小微企業融資難度大、貸款手續復雜和辦理周期較長等問題。互聯網金融充分挖掘潛在客戶,滿足多元化需求,瓜分傳統銀行貸款的市場份額。自2014年以來,商業銀行的貸款業務規模逐年下降。2016年,雖然商業銀行的貸款規模有所增加,但是增加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房地產的政策調控以及互聯網金融行業的整頓。隨著政策的不斷調整和互聯網金融制度的不斷完善,傳統商業銀行面對網絡貸款模式所帶來的沖擊將逐漸加大。
(三)中間業務
互聯網金融幾乎替代了傳統的支付結算方式。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方便、快捷和無紙化的微信、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平臺逐漸成為大眾消費的支付青睞。近年來,雖然國家對第三方支付機構的監管限制了第三方移動支付交易模式的增長速度,但是不斷完善的互聯網金融政策為新模式帶來了政策支持。同時,電子商務品臺逐步建設自身的融資模式。保險、基金、理財等業務在第三方支付平臺進行代銷,較低的費率為客戶帶來低成本實現資金保值升值。2014年《商業銀行服務政府指導價政府定價目錄》要求商業銀行降低人民幣結算產品的收費標準。相比傳統商業銀行中間業務,代銷手續費及業務規模受到嚴重沖擊。
三、商業銀行業務的發展方向
互聯網金融時代下,商業銀行應及時改變自身業務結構,調整業務模式。結合市場的需求,擴大商業銀行的金融服務范圍,提高自身的金融風險防范意識。
(一)存款業務
商業銀行通過分析自身的產品特點合理設計金融產品。結合商業銀行的管理制度和風險管理機制,商業銀行應借鑒互聯網金融產品的特點,優化存款利率,縮短存款周期,建設互聯網金融平臺,發展多元化存款業務類型,實現利潤最大化。
(二)貸款業務
商業銀行應通過降低貸款標準的方式擴大客戶規模。及時調整客戶群體結構有助于商業銀行提高信貸市場規模。此外,商業銀行隨著客戶群體的調整變化,相關的征信貸款制度也應及時進行更新。面對競爭日益激烈的網絡貸款模式,商業銀行也應根據客戶的需求及時改進金融產品,提升金融服務水平。各家銀行相繼推出P2P業務,例如,中國建設銀行推出小微快貸;招商銀行推出小企業e家等。隨著商業銀行互聯網金融產品的不斷豐富,貸款業務規模逐漸增加。
四、商業銀行應對互聯網金融的對策
(一)轉變思想,與第三方平臺合作交流
互聯網金融可以快速適應市場的變化,及時推出滿足客戶需求的新產品。商業銀行通過自身的信用、資本、風險管控和所擁有的的客戶群體等資源優勢與互聯網企業之間進行合作,實現資源共享,達到利益最大化。例如,客戶可以通過阿里巴巴、螞蟻金服旗下的支付寶平臺直接購買中國建設銀行的理財產品和辦理信用卡、ETC等相關業務。
(二)創新金融產品,適應市場環境
面對支付寶等產品的沖擊,商業銀行積極推出自身的貨幣基金項目,利用銀行自有的保險公司開發與保險掛鉤的銀行產品。商業銀行通過不斷進行創新,積極整合資源,努力構建自身的互聯網金融平臺。
(三)提升服務質量,建設良好金融基礎
線上渠道的快捷使客戶更多的選擇互聯網金融平臺。客戶在商業銀行體驗到的服務質量直接影響到商業銀行的業務規模。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高品質的硬件設施和較高的服務質量為商業銀行及時處理相關問題建設了良好的基礎。
結束語
信息技術時代下,金融領域與信息技術相融合衍生出互聯網金融的存在。互聯網金融的快速普及,使商業銀行業務受到巨大的挑戰。商業銀行需將小微企業等納入客戶服務范圍,加強與第三方支付平臺合作。商業銀行通過降低業務門檻標準,縮短存款周期,增加資金流動性。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帶給傳統商業銀行的業務帶來機遇與挑戰。國家監管部門逐步推出互聯網金融的相關政策,維護金融市場秩序,促進了商業銀行的轉型升級,有助于我國社會經濟的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陳奕秋.我國商業銀行對互聯網金融沖擊的應對[J].現代商業,2019,000(003):76-77.
[2]互聯網金融對傳統商業銀行的影響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20,No.431(09):76-77.
[3]南寧,張澤凡.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業務的影響及對策[J].現代經濟信息,2019,000(004):322.
[4]陳雪,施淼.商業銀行互聯網金融業務中的風險分析與防范[J].信息技術與信息化,2019,229(04):163-164.
賈曉燕 性別:女,民族:漢,籍貫:山東菏澤,出生年月:1994年8月20日,學歷:大專,職稱:無,研究方向:銀行金融業。
萊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菏澤分行 27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