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彥奪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管殼式換熱器運行原理,其次闡述了管殼式換熱器的傳熱性能,通過相關分析希望進一步提高管殼式換熱器結構設計有效性,僅供參考。
關鍵詞:管殼式;換熱器;結構設計;傳熱性能
1管殼式換熱器原理及傳熱性能
1.1原理
管殼式換熱器是以間壁式換熱器作為主體,一旦管程和殼程二者之間存在的流體溫度產生差異,就會使溫度比較高的流體通過管壁。不僅能夠將包含的熱量直接傳輸給溫度比較低的流體,也能幫助溫度較高的流體迅速降溫,幫助溫度比較低的流體進行有效加熱,進而達到換熱的目的。如圖一所示將管殼式換熱器結構展現出來,其屬于壓力容器的范疇,并且具備換熱表面清洗方便和適用性強等多項優勢,所以其被換熱工作人員充分應用。
1.2傳熱性能
一是合理增加換熱面積[1]。主要就是對管殼式換熱器的整體結構進行優化,通過對內外導流筒的方式,達到增加具體傳熱面積的目的;適當的擴大換熱器外表面,如增加葉片和兩翼就能夠人為的將其外表面擴大,這樣就能夠顯著增大傳熱面積;將諸多管殼式換熱器進行有效串聯,在保證其共同作業的基礎上,進行共同換熱,這樣有助于增加換熱面積。
二是適當增大平均傳熱溫差。考慮到冷熱流體自身的溫度,是影響平均傳熱溫差的主要因素。比如:在冷熱流體溫差處于一定狀態時,那么平均傳熱溫差就是一個定值,即便是專業能力強的工作人員也無法改變。如果冷熱流體的溫差為變量時,那么為了能夠達到增大平均傳熱溫差的目的,就要從結構的角度出發,利用逆流和接近逆流的流向對其進行改變。
三是有效提高管殼換熱器自身傳熱系統。主要就是因為管殼式換熱器自身的傳熱系統,是否具備穩定性,對于能否有效傳熱具有直接影響。例如:冷熱流體的對流換系數中,如果有一個系數比較小,就要結合具體狀況加大系數值;通過減少污垢阻熱的方式,來提高傳熱系數,并且也要及時對污垢進行清理,甚至也要在前期階段落實污垢防止工作。
2管殼式換熱器結構優化設計策略
2.1 合理添加弓形擋板
管殼式換熱器的運行期間,極易產生磨損和腐蝕問題,如列管進口處的流體速度分布狀況,存在缺乏層次性的問題,這樣將阻礙管殼式換熱器運行期間,換熱效率的提升。基于此,在對管殼式換熱器結構進行優化設計時,設計人員就要在進口處,合理的添加一個弓形擋板;在完成此項優化設計工作之后,設計人員也要充分利用自身工作經驗,積極構建科學合理的數據模型,在精準的繪制流速圖基礎上,將沒有和已經完成弓形擋板添加工作這兩種情形下,管殼式換熱其實際流速狀況進行對比。如果在開展此項設計工作期間,保證拱形擋板的位置處于適中狀態,那么換熱器的流速分布狀況也會比較均勻。在此種狀況下,既能提升整體工作效率,也能提升流體流動穩定性,甚至對于后續提升用戶使用體驗滿意度也具有重要幫助。
2.2有效改變流體入口位置
細致分析傳統模式下的管殼式換熱器結構,就會發現通常都會將流體入口位置,設置在換熱器的上端,正是因為此項原因在應用期間,就會產生流體分布缺乏均勻性、極端流速問題發生概率高、傳熱器工作效率低等多項問題。這就要求結構設計人員,要將流體入口位置,設計在管殼式換熱器的側面,并且還要緊緊依據最新繪制的換熱器模型,來完成防止模擬工作。
2.3正確選擇對拉桿固定端
管殼式換熱器整體結構,是由多個不同部分共同組建而成,其中拉桿就是其中非常要的一個組成因素。為了能夠將結構優化設計工作落實到實處,設計人員就要嚴格按照標準的管束組裝工藝、防沖擋板結構設計要求,選擇正確的對拉桿固定端,保證圖二所示的焊接結構具有標準性。比如:在對防沖擋板和殼體進行焊接時,不可避免的會遇到管殼式換熱器殼體直徑過大,或是過小的問題,這就要采取具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2]。一旦發現殼體的直徑比較大,并且管束是以應用暗穿工藝為主,那么就要在靠近殼程介質進口一端的管板上,科學合理的對拉桿固定端進行設置;一旦發現殼體的直徑比較小,并且管束是以使用明穿工藝為主,則是要在遠離殼程介質口一端的管板上,有效的對拉桿固定端進行設置。
2.4全面分析管殼式換熱器傳熱需求
管殼式換熱器結構設計人員,在實際對其管板上的管控進行布設時,需要嚴格遵循具有規范性的排列形進行排列,如結合具體需求,對正三角形、正方形、同心圓等多種排列形式進行應用。不可否認,使用率最高的為正三角形排列形式,不僅要保證管間距具有一致性,也要對管板面積、流速等多項參數進行應用,為后續順利開展線鉆孔施工工作提供保障。與此同時,其也會在清洗工作中存在較大難度。如果是應用機械法,對管殼式換熱器進行清理,需要保證清理通道>6mm。除此之外,同心圓排列方式的應用頻率也比較高,其比較適用于管速度多、均勻布管、介質短路問題發生概率低的狀況。
結束語:
總之,管殼式換熱器是一種非常關鍵的熱工設備,結合我國目前管殼式換熱器結構設計狀況分析,能夠發現其深受技術水平等因素的影響,存在較為顯著的結構設計不足。因此,為了能夠保證此種結構設計工作滿足標準要求,設計人員就要在全面掌握結構設計需求、傳熱性能的基礎上,從多個不同角度出發,制定完善的結構優化設計方案,從而提升管殼式換熱器結構設計科學合理性。
參考文獻:
[1]陳玉良,張彬,李昆,田昧東,黃慶富.超期服役管殼式換熱器檢驗檢測方法探討[J].云南化工,2021,48(01):96-98.
[2]彭翔,李登洪,李吉泉,姜少飛.板翅式換熱器中新型微凸翅片結構設計及性能分析[J/OL].中國機械工程:1-8[2021-05-19].
揚子石化-巴斯夫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