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南
摘要:水資源是生產生活中一類必不可少的重要資源,飲水安全直接影響著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和人們的健康水平及幸福感指數。鄉村振興戰略下,為有效解決“三農”問題、帶動農村實現進一步的發展,必須提高對于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和管理工作的重視力度,著力對水質和水量加以保障。本文主要在分析當前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和管理中所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探討有效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的實踐策略,旨在提供具有借鑒意義的參考。
關鍵詞:鄉村振興戰略;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問題;策略
飲水安全是一個重要的民生問題,鄉村振興戰略下,水利部門必須提高對于水污染現象的關注力度,加強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和管理工作,力求“讓群眾喝上干凈、放心的水”。當前,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和管理實踐中仍然有諸多問題,必須正視問題的存在,采取針對性措施解決問題,切實提升工程建管水平,保障水資源的足量、優質、安全供應。
1當前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
1.1缺少完善的運行體制機制
單個農村供水工程通常規模較小,且許多工程存在著產權不清的問題,缺少健全的管理機構,甚至存在由個人負責工程管理的情況,不僅管理工作隊伍人手不足、無法全面覆蓋工作管理內容,而且人員的綜合素質也未達到標準要求,自然無法取得理想的管理效果,這在很大程度上對農村飲水安全產生了嚴重的負面影響。與此同時,由于大部分農村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較低,因而存在著人為減免水費的現象,缺少完善運行管理機制,造成供水工程通常無法完成水費收繳,加上缺少資金補助,因而難以及時完成設備更換和工程維修,導致工程使用壽命減少、效益降低,不符合可持續發展要求[1]。
1.2水質檢驗檢測工作不到位
建設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主要目標在于解決水質不達標的問題,為實現這一目標,必須加強水質檢驗和檢測工作,確保飲用水的質量達到相關標準的要求,從而為廣大農村群眾提供衛生放心的水。然而,當前大部分農村都未能有效落實水質檢驗及檢測工作的實踐要求,導致無法保障水質達標,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其一,農村水利部門存在重工程建設而輕水質檢驗的傾向,未能充分認識水質檢驗工作的重要性;其二,水質檢測通常成本費用較高,而水質監測經費撥款不足,因而部分農村地區缺少水質檢測資金,自然無法有效地展開水質檢測工作;其三,管理力度不足。目前仍有許多地區的水質檢測工作處于“放任自流”的狀態,沒有重視對于檢測流程和方法進行規范,因而難以通過檢測發現水質問題,無法有效保障水質達標[2]。
2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實踐建設策略
2.1做好科學規劃,合理確定建設方案
由于我國各個農村地區在發展狀況上存在差異,因此在建設農村飲水工程時,必須落實好因地制宜原則,重視從農村地區的實際情況出發,展開科學規劃,從而有效地降低建設成本,達到節省資金、保障工程順利實施的目的[3]。為此,正式開展工程建設前,首先需要重視做好實地調研工作,對當地的自然地理條件及經濟社會發展狀況進行全方面的了解,根據所得信息合理地確定飲水安全工程的建設類型、規模及供水方式,注意對當前工程建設的現實可行性展開分析,與此同時,也需要考慮長遠發展的實際需求。應重視從區域水資源條件出發合理地選擇水源,有限解決生活用水方面的需求。此外,對于用水規模也需要進行科學控制,注意在人口密集之處設置集中式供水工程,力求實現“供水到戶”。在人口分散居住的山區,可以應用分散式供水工程。至于經濟較為薄弱的地區,應首先確保供水點的供水系統建設完善,等到經濟條件改善之后,再解決飲水入戶問題。
2.2加強政策支持,有效保障工程建設
導致當前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運行體制機制不夠健全、水質檢測工作未能落實到位的主要原因,在于農村地區本身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較低,而又缺少資金支持[4]。因此,針對這一狀況,政府部門應加強政策支持力度,給予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資金、土地、稅收等各個方面有力的支撐,從而確保工程得到順利實施。與此同時,為保障工程保質保量地完成,需要對其管理制度及運行機制加以規范,重視出臺相關的指導文件,以制度的形式對于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管理內容、管理要求及規范的管理流程加以明確,
從而為工作人員提供科學的參照,同時有效地增強其責任意識,推動其嚴格按照制度要求實施管理工作。此外,政府部門應重視面向基層水利部門開展主題培訓,通過主題培訓幫助其掌握科學開展工程建設管理和水質檢測的方法,切實提升基層實踐能力,從而有效增強飲水的安全性。
2.3重視加強引導,推動社會力量參與
在鄉村振興戰略的指導下,要想充分保障農村地區的飲水安全,政府部門除加強政策支持之外,還需要重視做好引導工作,推動社會力量參與工程建設,從而推動工程建設融資籌資體系朝著多元化方向發展,進一步確保工程建設擁有充足的資金。在引導社會力量參與的過程之中,應重視落實好“誰投資、誰經營、誰收益”這一重要原則,與此同時,制定相應的保障制度,以制度的形式保障投資方的合法合規利益,從而增強工程建設對于社會資本的吸引力,形成互惠互利的良性循環發展模式。從“實現農村飲水安全”這一目標出發,在推動社會力量參與時,除吸引社會資本之外,還需要在農村地區加強飲水安全主題教育,以此增強廣大農村群眾節約用水、防治水污染的意識,并推動其自覺配合飲水安全工程的建設和維護要求、自覺保護供水工程,以此減輕工程建設阻力并延長工程的使用壽命[5]。
2.4實施防治結合,提高水源保護力度
要想保障供水工程得到長效可持續的安全高效運轉,就必須加強水源保護,將預防和治理兩項措施有機結合起來,重視做好以下幾項工作:其一,嚴格按照水污染預防的相關法律法規加強對于農村水源的巡邏檢查,及時發現和排除水源地存在的污染風險;其二,需要結合農村地區的實際情況開展綜合治理實踐,重視開展河道治理工作,與此同時,建設攔河壩等與供水的工程相配套的工程,以此增強供水工程的保水、蓄水能力,同時實現對于地下飲用水的有效涵養,達到改善和保護農村水環境和自然生態的目的;其三,做好水污染防治工作,明確污水排放標準,未經處理達標后污水不得排放,嚴格禁止隨意排放污水的行為;其四,加強宣傳教育工作,提高農村群眾保護水源的意識,推動其在開展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過程中合理地使用水資源,不隨意傾倒農田廢水,從而提高水污染防治的整體效果,有效推動水資源實現可持續利用,促進鄉村振興戰略目標實現。
結束語:
鄉村振興戰略下,為有效地推動農村經濟社會實現發展,必須提高對于飲水安全工程建設的關注力度,重視通過保障工程的建設數量及質量,有效地增強飲水安全,提升農民的生活幸福感及健康水平。針對當前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中存在的缺少健全運行體制機制及水質檢驗檢測工作落實不到位等問題,在工程建設過程中,相關部門應重視采取做好科學規劃、制定合理的建設方案、加強政策支持、推動社會力量參與以及提高水源防治保護力度等措施,力求切實改善工程建設質量,取得良好的建設效果。
參考文獻:
[1]汪亮.關于推進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及建后運行管理的建議[J].農業與技術,2020,40(02):69-70+73.
[2]崔德標,陳敏.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運行管理探討[J].水利技術監督,2020(03):16-17+272.
[3]杜青青.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與管理問題探討[J].黑龍江水利科技,2020,48(06):224-226.
[4]徐華巖.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及后期管理水平提升策略研究[J].中國標準化,2019(02):120-121.
[5]胡蘇翔.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和管理問題及對策[J].水利規劃與設計,2018(03):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