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營,江城城,孔令建
(山東工程職業技術大學 交通工程學院,濟南 250200)
電動汽車技術課程教學包括基本原理、檢測診斷、實驗實訓、實習等環節,其中每個環節對學生理解、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車輛的故障問題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分析電動汽車技術課程特點及培養目標的基礎上,結合我國目前職業本科教學的特點,總結該課程傳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新型的教育教學方法等改革措施,實現培養應用型、創新型人才的目標。
過于強調理論內容的授課,忽視實踐操作和職業技能的培養[1]。在驅動電機的檢測項目中,傳統本科教學是講解電機的工作原理、電機的繞線接法、電機的控制策略以及線束的檢測內容,單單是三相電機的工作原理和電機的繞線以及電機的控制等理論性內容,就占據了至少兩個課時的內容,實用性和應用型的電機檢測故障判斷內容在講解過程中往往所占課時比較少,或者是不作為重點內容講解,在職業本科學生的培養中,恰恰需要學生掌握的就是電機的實際檢測項目和故障判斷,課內實踐的教學活動往往得不到充分發揮。
由于職業本科招生生源不足,所以在職業本科生的錄取上是文理兼收的,電動汽車技術課程是理科的專業技術課,所以很多文科類學生基礎薄弱,專業基礎知識欠缺,而且要想在短時間內補上相應的專業物理學、力學、化學的知識很困難,這就導致很多學生在專業課內實踐的時候不能理解相應的內容,更不能做出相應的電路識讀和故障判斷的專業技術知識應用。因此,這就要求教師在講解和操作的時候要做到淺顯易懂,抓住重點[2]。
現階段,本科生的課程實踐內容講解實施過程往往是學生實訓后,撰寫相應的實驗實訓報告,教師給出相應的考核分數,此種課程實踐內容講解實施過程不能充分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的教學水平也不能充分發揮。在課程的實踐環節中,應當相應的加入故障模式,在帶故障的條件下讓學生參與實踐,找出故障部位,排除相應故障,這樣既考察了學生,也對教師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師要查閱相關的技術資料對本校的實驗實訓設備做到精通程度,還要有深厚的專業知識水平才能在設備上設置相應的故障,例如電機檢測項目上,可以設置電機解角傳感器故障,電機解角傳感器有三個線圈,分別是勵磁線圈、正弦線圈、余弦線圈。教師要從設備的維修手冊上找出電路,找到線圈對應的阻值,還要在設備上設置線圈故障,這就對教師的專業知識水平和崗位工作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電動汽車技術課程實踐教學環節的開發和實踐項目開發的過程中,根據本專業的培養目標和學生就業后的職業能力分析相關崗位的工作職責和崗位分工設定實踐項目,以保證將來能夠勝任相應的工作崗位。通過新能源汽車制造和售后維修服務企業鍛煉,企業調研和畢業生訪談等方式,充分提煉課程內容,結合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需要和企業崗位用工的需要,反復比較驗證,并經過課堂實踐教學驗證,得到如表1所示教學環節實踐項目。

表1 教學實踐環節項目表
本課程的實踐內容采用小組合作進行,教師負責講解和旁邊指導。在教學環節中教師負責講解基本專業知識和與本校實訓室實訓設備相關的儀器設備的使用說明,以及實踐環節中用到的基本理論知識。例如,實踐項目4中電機和電機傳感器的檢測實施過程中,基本教學環節是教師主要講解交流電機的基本結構和檢測方法,至于其他類型的電機只需要簡單介紹,因為市場純電動汽車中90%以上都是交流永磁電機,在傳感器的檢測環節上教師除了講解傳感器的基本結構原理,還要給學生展示實訓設備的維修手冊相關電路和檢測要點檢測方法,以及實踐過程中用到的絕緣電阻表的使用方法,以免學生在實踐過程中教學占用過多課時,具體實訓過程中可以讓學生5~7人為一組,教師規范操作后學生實踐分析,學生對原理和檢測方法精通以后再進行故障設置,此時可以班級內小組間討論互動,然后由各組組長根據討論結果實際驗證,這樣既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討論過程中教師也能發現新的問題提高教學水平。
評價考核分3部分。一是學生根據實訓內容撰寫的實訓報告;二是故障設置環節小組間的討論互評;三是教師點評,這樣形成多元化評價,考評權則可以交與學生,教師負責點評和總結。根據課內實訓教學需要設定不同類型的考評主體,有利于發揮教師和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增加考評的客觀性、公正性[3]。
職業技能型高校培養應用型人才,技能訓練非常必要。培養方案中要求技能訓練的學生不少于50%,課內實踐教學不是獨立的,要與理論教學相結合,合理安排兩者的比重和時間,做到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使學生明確相關的專業知識在實際工作中的應用,建立一個明確的專業知識結構[4],同時教師在教學中也能做到專業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的提升,還能改善自己的教育教學方法,特別是把這種方法應用在專業實踐教學中,鍛煉了教師的操作技能,且具有較強的實際問題解決能力,有利于學校“雙師型”教師的培育和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