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贊輝,陸峰
(贛州逸豪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江西 贛州 341000)
電解銅箔作為一種基礎電子材料,是制作印制電路板的導電材料,廣泛應用于計算機、通訊電子、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車等領域,隨著我國電子產業的迅速發展,我國電解銅箔產業發展不斷加快[1],同時,在電解銅箔生產過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純水進行洗滌,產生大量廢水需要處理,增加了企業環境保護壓力,特別是在電解銅箔生產過程中,電鍍液中存在大量重金屬絡合物[2-3],無法直接用中和沉淀法進行處理,給廢水處理帶來一定難度[4]。
電解銅箔生產過程中絡合廢水主要來源在表面處理過程中,主要污染物為銅和焦磷酸鉀,焦磷酸鉀在電鍍工業常常用于絡合劑,因此,在此類廢水中,銅離子易與焦磷酸鉀形成焦磷酸銅鉀絡合物,通常不能通過常規的中和沉淀法去除,無法達標排放[5-6]。本文通過加硫酸將廢水進行酸化處理,焦磷酸銅鉀與硫酸反應形成磷酸根與銅離子,磷酸根離子與鈣離子反應生成磷酸鈣沉淀,達到除磷的目的,然后銅離子通過加氫氧化鈉,形成氫氧化銅沉淀除去,具體反應原理如下:

本文研究酸化pH、酸化時間、氯化鈣添加量、中和沉淀pH四個因素對含銅絡合廢水處理的影響,得到含銅絡合廢水深度處理最佳處理工藝條件,以供相關技術人員參考。
取自銅箔廠表面處理廢水池,經分析成份如表1。

表1 含銅絡合廢水檢測結果
實驗室小試:在1L燒杯中加入500ml含銅絡廢水,采用單因素試驗,分別對酸化pH、酸化時間、氯化鈣添加量、中和沉淀pH四個因素進行試驗,經過固液分離后檢測處理后的廢水中銅和磷含量。
工業實驗:選取5個不同批次的含銅絡合廢水,按小試確定的最佳工藝方案,在30m3的反應罐中進行工業試驗,考察此工藝的適用性,中和沉淀后經壓濾機壓濾后即為處理后的廢水,取樣檢測銅離子含量、磷含量。
磁力加熱攪拌器(ZNCL-BS),pH計(FE28),分析天平(MS204),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WFX-320),智能一體型總磷測定儀(5B-6P),30m3反應罐,板框壓濾機等。
濃硫酸(工業級,質量濃度≧98%)配制成硫酸與水體積比為1:10稀硫酸備用,液堿(工業級,質量濃度≧32%)配制成0.1mol/L備用。無水氯化鈣(分析純級,質量濃度≧96%)。
在5個1L燒杯中分別加入500ml準備好的含銅絡合廢水,分別使用稀硫酸調整廢水pH至1.0,2.0,3.0,4.0,5.0,攪拌30分鐘后,加入過量氯化鈣5.0g充分攪拌10分鐘,用0.1mol/L氫氧化鈉調整PH至8.0,完全沉淀后,過濾,取濾液分析P和Cu含量,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酸化pH對含銅絡合廢水處理的影響
通過不同酸化pH試驗,酸化pH值對含銅絡合廢水處理影響顯著,在不同的PH條件下,銅和磷的去除效果相差很大,當酸化pH大于4時,破絡效果差,銅和磷的去除效果差,因此酸化pH控制在2-3之間比較合適。
在5個1L燒杯中分別加入500ml準備好的含銅絡合廢水,用稀硫酸調整廢水pH至3.0,分別攪拌10、20、30、40、50分鐘后,加入過量氯化鈣5.0g,用0.1mol/L氫氧化鈉調整PH至8.0,完全沉淀后,過濾,取濾液分析P和Cu含量,結果如表3所示。

表3 酸化時間對含銅絡合廢水處理的影響
通過不同酸化時間試驗,酸化時間對含銅絡合廢水處理影響不顯著,在不同的酸化時間下,廢水中銅和磷都能得到很好的去除,為使酸化效果更好,建議酸化時間控制在20~30分鐘,以確保焦磷酸銅鉀絡合物與硫酸反應徹底。
在5個1L燒杯中分別加入500ml準備好的含銅絡合廢水,用稀硫酸調整廢水pH至3.0,攪拌30分鐘后,分別加入理論量的0,1.0,1.1,1.2,1.3倍氯化鈣,根據磷含量計算氯化鈣的理論用量為3.77g,分別用0.1mol/L氫氧化鈉調整PH至8.0,中和沉淀后,過濾,取濾液分析P和Cu含量,結果表4所示。

表4 氯化鈣添加量對含銅絡合廢水處理的影響
通過氯化鈣添加量試驗,結果表明,氯化鈣添加量對廢水中銅的去除效果沒有明顯影響,但對磷的去除效果會產生較大影響,未添加氯化鈣的情況下,磷幾乎沒有去除,當氯化鈣的添加量為理論量的1.2倍時,廢水中的磷能得到很好的去除。
在4個1L燒杯中分別加入500ml準備好的含銅絡合廢水,用稀硫酸調整廢水pH至3.0,攪拌30分鐘后,分別加入理論量的1.2倍氯化鈣,用0.1mol/L氫氧化鈉調整PH至6.0,7.0,8.0,9.0,沉淀后,過濾,取濾液分析P和Cu含量,結果如表5所示。

表5 中和沉淀pH對含銅絡合廢水處理的影響
通過中和沉淀pH值試驗結果表明,中和沉淀pH值對磷的去除效果影響不顯著,在pH值為7的條件下,處理后廢水中銅含量為0.46mg/L,處理效果良好,建議中和沉淀PH調至8.0,可確保處理后廢水中銅含量小于0.5ppm。
在1L燒杯中加入500ml準備好的含銅絡合廢水,用稀硫酸調整廢水pH至2.5,攪拌30分鐘后,加入理論量的1.2倍氯化鈣,用0.1mol/L氫氧化鈉調整PH至8.0沉淀后,過濾,取濾液分析P和Cu含量,結果處理后的廢水中銅含為0.17mg/L,P含量為0.087mg/L,符合國家綜合廢水排放標準GB8978-1996中的一級排放標準。
為考察此工藝處理電解銅箔生產含銅廢水的適用性,在最佳工藝條件下,隨機選擇5批次具有代表性的含銅絡合廢水在30m3的反應罐中進行工業實驗,實驗結果如表6所示,工業實驗結果表明,在含銅絡合廢水銅濃度104-276mg/L,磷濃度372-715mg/L時,銅和磷的去除效果都很好,符合國標一級排放標準銅、磷含量小于0.5mg/L的要求。該工藝具有可行性,工藝簡單、高效,能較好地處理銅箔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含銅絡合廢水。

表6 工業試驗結果
分別通過酸化pH值、酸化時間、氯化鈣添加量、中和沉淀pH四個因素對含銅絡合廢水處理的試驗,結果表明,處理電解銅箔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含銅、焦磷酸鉀絡合廢水的最佳處理工藝為酸化pH值2-3,酸化時間30min,氯化鈣添加量為理論量的1.2倍,中和沉淀pH為8.0,經此工藝處理后廢水可達國家綜合廢水排放標準GB8978-1996中的一級排放標準,工業試驗證明該工藝具有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