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是社會的產物。在社會不斷發展的進程中,語言也在不斷變化著。
網絡熱詞現在被很多年輕人熱烈追捧,似乎這才是時代和流行的標志。一種表達能夠在一段時間內大量流行起來,意味著它有很大的市場,也能夠被一部分人廣泛理解,增進交流,同時也表示有一群人樂于使用它。除了一般常見的便捷和有趣等主要理由,網絡熱詞還有著同一類人中的“暗號”功能,代表著一定的認同和歸屬感。
人們將自己的意思打碼,以便篩查和尋找同類:當暗號被正確解碼并被熱烈回應,就能體驗找到伙伴的愉悅。使用某一類被大家認同的流行語,也就成了對某種身份認同的實踐,體現“我是新新人類”“我能有效解碼”“我是你的同類”等。一群懂的人之間用獨特的語言,好比是代碼,來促進相互的溝通。
很多網絡熱詞都是從一句眾所周知的語句中抽取幾個關鍵詞,比如“對一件事、一個人十分感動,然后拒絕了”,取關鍵詞就有了“十動然拒”這樣的詞語。這樣的詞語更多地讓人感覺像是在玩一個“梗”,是在玩腦筋急轉彎。這大概是喜歡創新、厭倦生搬硬套的一些代表吧。當然也有一些詞是取諧音,比如“鴨梨山大”,其實說的就是壓力像山一樣大。活躍,充滿動感和生機,這是我眼中網絡熱詞的特點,也是語言在悄無聲息中的變化。
(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育才中學吳伋一諾)
有不少同學開玩笑說:“做語文試卷時,我覺得我是外國人;做英語試卷時,我覺得我是中國人;做數學試卷時,我覺得我是外星人。”但是,如果有一場網絡流行語考試,我們是不是都秒變“沖浪達人”呢?獲得優異的成績,我們感嘆“針不戳”;聽到令人捧腹的笑話,我們條件反射地說“xswl”。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網絡流行語已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yyds”可以說是2021年網絡用語Top1,帶有“yyds”的微博話題多次沖上熱搜。東京奧運會期間“yyds”成為奧運健兒的代名詞,被眾多媒體甚至央視大量使用。“yyds”早已把去年爆火的其他詞語甩在身后。我們不禁思考:什么樣的詞語能歷久彌新,什么樣的詞語又是過眼云煙?
一些網絡流行語已經被收錄進《現代漢語詞典》。不難發現,這些“活下來”的詞語都有共同特點:詞義難替代,指代精準,使用場景多元化,“一語多關”,內涵豐富。
古漢語里簡練、有意境和力度的詞很多,但是不通俗。比如“絕”在古漢語里詞義豐富,有”到極點的、不可超越的“意思,它意境高遠,但不適合網絡傳播。有些網絡用語起點低、傳播度高,但往往在泛濫之后會遭到唾棄。
語言是社會文化的體現,是社會思想的縮影。我們要正確看待網絡用語,提高自身媒介素養,自覺屏蔽不良信息,從我做起,營造健康的上網環境,讓大家一起“快樂沖浪”。
(江蘇省常州外國語學校崔瑜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