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啟光
(云南省玉溪市紅塔區大營街街道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云南 玉溪 653103)
根據農業農村部的相關數據,2015年到2020年我國生豬產業經濟產值持續增加,每年實際創造的經濟效益增加值都保持了6.7%~8.4%的增長速度,生豬產業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更加全面凸顯出來。借助生豬產業的發展,不僅非常好地滿足了社會對豬肉等產品的需求,而且還為廣大養殖群體創造了非常好的經濟效益,對加快鄉村振興等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國傳統生豬模式較為分散,在養殖過程中較為粗放,實際帶來的環境污染等影響也較為明顯,尤其是現代規模化養豬模式的普及推廣,產生的廢水等污染非常顯著,對地方生態環境帶來了非常不利的影響,這也成了生豬產業的詬病所在。在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理念指導下,我國在生態養豬技術上進行了深入研究,注重從不同層面對生豬養殖技術進行了研究,這對于推動傳統養豬產業從粗放型向集約型、環境型轉變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對生態養豬的優勢分析,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切入:
首先,生態養豬,可以顯著改善提供到市場的肉質,能夠更好提高消費群體的滿意度,在口感等方面更加獨到。在以往的養豬模式當中,養殖工作人員往往在生豬飼料等當中摻入各種銅、鋅等金屬元素,并伴隨使用相關的抗生素,雖然可以讓生豬的成長更加快速,但是也會對豬肉的品質及健康系數帶來影響,導致生豬存在各種潛在性的疾病,一旦流入市場就會危害到消費群體的生命安全。在現代規模化生豬養殖模式下,規模養殖技術得到了有效推廣,在顯著增加供應市場的豬肉數量基礎上,部分養殖地區忽略了對生豬質量的要求,反而更加注重生豬的生長速度,更加關注瘦肉的指標,沒有將豬肉的品質、色澤等充分考慮到其中。研究發現,在生豬養殖過程中,融入生態養豬技術,可以對以上問題進行有效規避,能夠將豬肉當中可能的有害殘留等降到最低,從而能夠從源頭上對豬肉的質量進行保證。
其次,能夠將可能的環境污染降到最低。在現代規模化的生豬養殖過程中,會伴隨著大量的污水、糞便等出現,大量污染物的出現,不僅會對養殖周邊區域的生態環境帶來嚴重影響,而且還會增加生豬感染各種疾病的可能性。通過對生態養豬技術的引入及普及,可以對生豬養殖過程中產生的糞便進行有效發酵,將產生的沼氣應用到生產生活當中,不僅增添了綠色能源,減少了環境污染,而且還對人們的生產生活基本環境進行了有效改善。
再次,可以有效地增強經濟效益,和以往規模化的養豬產品比較,應用生態養豬技術生產的產品包含的脂肪量明顯降低,肉質非常鮮美,而且呈現出的色澤非常好,通過對市場的調查發現,相比較傳統養豬模式,采用生態養豬技術生產的肉類雖然價格要高一些,但是更容易得到消費者的青睞。由此可以看出,采用生態養豬技術,更加符合當前高質量發展的基本要求,能夠顯著提高養豬主體的經濟效益,對深化生態環境保護也發揮著不可代替的作用。
對于生態養豬而言,豬舍的構建是一個重要環節,其最為關鍵的步驟就是對發酵床的構建,這與傳統的養豬技術明顯不同。通過應用生態養豬技術可以確保生豬產生的糞便及豬尿等長時間在豬舍中存儲,在發酵床當中的發酵菌能夠對產生的豬糞及豬尿等進行有效發酵分解,進而通過一系列的反應對臭味進行轉化分解,這樣可以實現無臭氣、無污染排放。為了對豬舍發酵床進行有效的構建,確保其既定的作用更好發揮,養殖技術人員需要對現場的空氣、陽光及溫度等進行全面結合,在對現場空間進行科學利用的基礎上構建。在具體建造期間上,可以劃分為外部與內部兩個部分:在外部的構建上,需要將豬舍以坐北朝南的方向落實到位,對于南面的墻體需要設置窗戶,這樣可以讓一定數量的陽光透射到豬舍中,從而讓豬舍的環境更好。同時還需要在南北墻體的底部增加一定數量的通風口,使空氣實現有效的對流,這樣可以讓豬舍的空氣更加清新,對滿足生豬的正常健康呼吸都有著重要作用。在豬舍建設過程中,需要對豬舍的濕度及溫度進行有效控制,需要將濕度控制在60%~70%,將溫度控制在26℃到28℃之間。在豬舍的建設上,還需要對排水問題給予足夠的重視,建立科學完善的排水系統,這樣可以將發酵床出現微生物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從而滿足生豬健康生長的基本需要。除此之外,為了確保生豬的健康生長,在豬舍的選擇上還需要遠離化工廠,也需要與農舍等保持一定的距離,避免對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的環境構成危害,對于生豬所需要的飲用水及飼料要嚴格把關,確保不受到各種可能的污染。在對豬舍的內部進行構建上,需要技術人員對水槽及食槽進行合理設計,滿足喂食人員等來回走動的需要,還需要設置科學的飲水器等。期間還需要設置比例合適的發酵床面積,不能超過標準要求,如果設計過大,就不能保證豬群的營養健康,過小就會對發酵效率構成削弱,還會導致壞床情況的出現。
在進行生豬養殖上,飼料的選擇非常重要,需要突出健康綠色的特點,注重對原材料進行檢測,并做好全過程監管,杜絕將發霉變質或者不符合標準要求的飼料納入其中。在把握好以上要求基礎上,還需要將微生態制劑、中草藥制劑、大蒜素等安全飼料按照相應比例添加到飼料當中去,在使用上要嚴格按照行業標準要求進行。基于對養殖成本進行控制的考慮,在飼料的組成上可以添加一定數量的生豬綠色優質草料,可以非常好地提高豬群的免疫力,在防控各種常見疾病上發揮著重要作用。在使用轉基因飼料上,養殖技術人員需要審慎對待,從技術層面上生產轉基因飼料已經不存在困難,可以生產出具有針對性的飼料種類,但是如果過度使用或者使用不正確,都會危害到生豬及消費群體的身體健康。
不論是對人還是生豬而言,水都是根本性的影響因素,選擇或者使用不當都會導致各種問題的出現。在不少水體當中,尤其是生豬養殖區域的水源上,可能包含了各種類型的有毒有害病菌,常見的有大腸桿菌、炭疽病毒等,而且這些病菌會在水體中存在非常長的時間。為此,養殖技術人員需要對水體健康與否給予足夠的重視,從滿足生豬健康生長的層面嚴抓水體安全,對水體做好消毒管理,對生豬飲用水等的全過程進行監督。對于大型的養豬場,應當根據自身實際,將飲用水按照不同的批次等送到衛生防疫部門進行專門的檢測,檢測的內容要包括水體的渾濁度、硬度、氯化物與硫酸鹽實際含量等內容,這樣才能確保水體檢測的全面性。從專業層面看,健康的飲用水不能包含雜物和存有異味,而且還需要確保水體當中包含的硝酸鹽、銅元素等的實際指標保持在合理范圍。養殖技術人員還需要對飲用水進行定期消毒,并將其納入常態化管理工作中,這樣才能從根本上保障水體的安全,才能滿足生豬健康生長的實際需要。
在生豬生長的過程中,實際面臨的影響因素非常多,這些都會導致生豬出現各種疾病,做好治療就顯得尤為必要,但是在實際預防上也要引起重視。調查發現,當前我國養豬業在獸藥品種的選擇、使用及劑量控制方面還存在諸多問題,不僅導致了藥劑的大量浪費,而且在使用上由于不到位,還容易在生豬體內產生非常多的殘留。一旦在生豬養殖過程中發現疾病問題,應當第一時間做好隔離,并針對病癥選擇合適的防治措施,從而切斷大面積傳播感染的可能。同時,在進行生豬日常管理當中,還需要確保預防工作的有效開展,養殖技術人員需要對每一頭豬的健康情況進行關注,精準把握豬群的生長習性,掌握相關的治療知識,并做好日常觀察。對于豬群來說,免疫力是重要的影響因素,需要對豬群動態化做好預防,重點關注處于哺乳階段的母豬,這樣才能確保他們疾病抵抗能力的提升。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需要為生豬群建立符合標準條件的洗澡池,將相應的藥物放置到水體中,這樣可以起到非常好的驅蟲效果,避免在水體中出現線蟲或者蛔蟲等,從而保障豬群的健康。除此之外,在生豬養殖過程中,對于國家或者行業明確禁止使用的藥物要嚴格遵循,而且還需要養殖技術人員對生豬養殖區域的周邊環境進行全面管理,從而讓環境衛生得到有效保障。
進入到新的歷史發展階段,伴隨著人民群眾生產生活質量水平的提高,對豬肉等的消費需求顯著提高,而且對豬肉的質量、色澤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將生態養豬技術融入現代養豬產業就成為了基本發展方向。基本趨勢主要呈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為了確保資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也為了滿足能源的有效供應,在生豬養殖過程中需要將自然與飼養充分結合,從而避免出現生態污染問題。在規模化的養殖區域中,養殖技術人員可以選擇一定數量或者品種的經濟作物進行種植,這樣可以為豬群提供一些沒有添加、沒有污染并且沒有農藥殘留的采食飼料,從而更好拉近生豬生長與自然環境的關系,對于平衡豬體內的營養成分都有著重要作用,從而讓生豬更加健康地生長。在經過發酵床無害化處理生豬群排泄的糞便后,可以將其用作肥料來對農作物進行澆灌,這樣不僅減少了糞便亂排亂放現象,改善了生態環境,而且還可以為農作物提供足夠的營養支撐,對于相關資源的充分利用,對于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理念的踐行都有著深刻影響。
在推動立體化養殖上,需要充分參考傳統的養殖模式,注重對現有資源的整合,吸收傳統養殖好的做法,這樣才能將彼此之間的優勢做到互補。借助立體化養殖,能夠為畜禽及農作物營造良好的生長環境。在生態養豬進程中,實際種植的不同農作物可以用于喂食生豬的飼料,養殖產生的糞便能夠用來生產沼氣,從而生產一定數量的有機肥,在對資源進行循環利用的情況下,逐步建立起農作物—豬—沼氣—有機肥運轉模式,實現不同層面資源的整合,以飼料為飼養的源頭,實現有機肥料的輸出,能夠對養殖區域做到最大化利用,避免空間閑置浪費,從而將生豬養殖中的成本開支降到最低,而且還能夠為市場提供健康的豬肉產品。
在生態養豬當中,受到各種復雜因素的影響,可能隨時會出現疾病,這就需要做好疾病預防,需要結合養殖需要,配置各種先進的設備,做到對豬群飲食、排便等的有效監控。養殖技術人員通過科學合理的監控,可以獲取一定數量的數據信息,通過專門的分析研判,可以更好地了解生豬生長情況,便于更好地發現和解決問題。
在進行生豬養殖上,需要加快發展基地+農戶+公司的養殖模式,在生態養殖基地要設定專門的養殖流程,養殖公司需要招募專門的養殖農戶,而且還需要定期組織養殖戶進行各種形式的教育培訓,注重對養殖過程中的常見問題及疾病防控的講解,這樣才能滿足規模化生豬養殖等的基本需要。
當前,我國已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整體層面的消費能力顯著提高,自然增加了對豬肉等產品的消費需求。通過本篇文章的分析,可以清晰看到我國傳統養豬模式存在著諸多弊端,在養殖過程中會出現各種形式的環境污染問題,對養殖所在地的生態環境都會產生直接影響,雖然增加了整體層面的豬肉消費量,但是也埋下了各種問題隱患。在新的歷史發展環境下,傳統粗放型的養豬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基本需求,生態養豬技術的普及,對提升我國養豬產業的現代化、生態化變革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能夠為新時期養豬產業的發展更好指明方向,有助于增強我國生豬產業在現代市場環境下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