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燦根
(江蘇省靖江市西來鎮經濟發展和農業農村局,江蘇 靖江 214516)
在淡水養殖過程中,很容易受到病蟲害的侵襲,導致水產的產量和質量受損,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而此時有的養殖戶使用化學藥物進行病蟲害防治,雖然效果顯著,但帶來水域環境的破壞,并且可能威脅到群眾健康。對此我們從生態發展視域提出綠色生態養殖技術的應用,關注技術類型、要點和應用注意事項等,對于淡水養殖業的健康發展有積極意義。
生態養殖是利用無污染的水域配合天然餌料進行養殖,或者可以人為改善水質與生態環境,使之變得健康無污染,以適應水生生物的生長需求。該技術的重點在于水域無污染,投放天然或者無公害的餌料,并且盡量不使用肥料和藥物,最終獲得無公害水產品和有機水產品。在該技術的應用下,可以養殖出品質高、口感好的水產品,并且能夠受到消費者歡迎。但相對來說,養殖成本較高,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進行管理。以地區為例,海水網箱養殖海參、半滑舌鰨魚種、牙鲆魚種等,取得良好成效。還有“扣棚養蝦”等模式的推廣應用,均推動了水產生態養殖的發展。
目前常見的生態養殖技術,有以下幾類:一是生態工程技術,按照養殖區域的特點,基于對生態食物鏈的考慮,建立循環系統。該技術將水生生物劃分為異養生物、水生動物植物、綠色植物及自養生物等,通過建立起食物鏈,形成循環的水域環境。二是水式生產生態養殖技術,對于被破壞過的水域應用可以產生一定的凈化效果。該技術是利用天然的池塘、河道等水域,凈化養殖水產環境,提高水質質量。三是稻田養殖技術,也就是在水稻稻田中放養水產生物,一邊種植水稻,可以改善水體環境,并且殘渣可以為一些水生生物提供養料;一邊養殖水產,糞便可作為水稻生長的肥料,且可以清理水域中的害蟲。
一是當地集中養殖集中淡水,比較單一,規模集中,不僅導致市場滯銷,也會降低種質水平。尤其是對于以半滑舌鰨來說,因為長期近親交配,品質逐漸下滑。二是循環水系統架構不夠成熟,管理水平較低。本地區有已經建成的循環水系統養殖車間,雖然看起來面積較大,但存在一些隱患問題,比如系統的耦合性不足,魔石不夠成熟,技術人員缺乏對循環水養殖的認識,利用率不高等。
因為新時期進行淡水養殖提倡環保要求,而本身養殖產生的尾水較多,當地對于地下水存在過度開采問題,回灌比例失調;同時當地對于海水排污要求提高,正積極開展海水治理工作,對于超出標準入海排污口進行整改,所以淡水養殖的尾水排放受到一定限制,污染問題嚴重。因為該技術支持在池塘系統內部實現水內循環,養殖水產的糞便、殘留的餌料等這些大顆粒的殘余物會集中排出,進行無害化處理之后再次利用。這樣池塘水發揮自身的自我凈化作用,經過循環使用,不需要向外部環境排放,也就不會造成污染,符合節能減排的要求。
一方面是技術推廣背景受限,國內的淡水養殖密度、養殖條件和規模等相對落后,所以進行先進技術推廣普遍存在難度。但同樣的,如果養殖方面的基礎設施配備完善,落實到位,可以實現從小規模無抗飼養,向大規模無抗飼養轉變。另一方面是技術成本較高,相對于傳統養殖模式來說需要投入更多的資金,特別是如果產品的價值提升,但價格并沒有提升,會影響養殖戶的收益。在新的發展形勢下,隨著無抗養殖技術的更普遍應用,以及養殖規模逐漸擴大,可以給養殖戶帶來更高的經濟收入,但對于個體養殖戶來說這個提升并不明顯。所以未來需要探索新的無抗養殖技術,完善配套措施建設,盡量降低生產成本,簡化操作步驟,繼而推廣該技術的應用,以及提升淡水養殖的效益。
一是政策支持力度不足。地區本身就提出了要加強淡水養殖過程中的污染治理工作,同時為此發布明文規定。這給先進技術的推廣帶來一定便利,但技術推廣操作不太受重視,推廣力度不足。另外,雖然國家對此也提出政策支持,鼓勵發展生態環保的養殖模式,并且提供適當的資金保障,但整體來說,依然無法彌補養殖人員的花費,難以支持先進技術的普及。
二是投入成本較高。生態養殖技術的應用對于資金需求較多,因為是建議少用化學藥物,少使用合成的飼料,盡量使用自然資源以及生態技術,比如對養殖水域中的水質進行處理,所需的設備和技術投入就很大。該技術的應用是在當前池塘養殖基礎上進行技術改造,增加部分設備設施。具體的改造情況需要結合池塘的實際情況進行設計,池塘類型不同,改造程度不同,需求的養殖系統材質也有一定區別,最終的造價也不同。但整體來說,應用先進技術都需要大量的投資。
生態養殖技術是現代漁業發展的趨勢,要想推動其發展,首先要讓養殖戶認識到什么是生態養殖技術,以及如何利用生態養殖技術進行淡水養殖。生態養殖技術與淡水養殖相結合,可以利用先進理念打造出生態化的養殖環境,推動淡水養殖技術的進步。當地政府要創新發展理念,推動淡水養殖的多元化發展,積極開發“林業+淡水養殖”“淡水養殖+旅游業”等的復合經營模式,實現多個產業的聯合發展;要積極構建起線上線下互動、社區超市對接的特色商品銷售網絡,推動地區淡水養殖產品的市場銷售渠道豐富化,進而擴大銷售覆蓋面。
推進生態養殖技術還需要養殖單位有完善的基礎設施配備,尤其是對于基層地區的小規模養殖戶,要做到至少有網絡的覆蓋,有自動監測水質的設備等智能設備輔助養殖,并加快研發和推廣添加物較少的綠色飼料,推動天然餌料的開發。鼓勵淡水養殖單位、院所、人員等集中到一起,打造家庭漁場、合作社、龍頭企業等新興市場主體,發揮聚集效應。要進一步加強技術研發,要關注對淡水養殖的技術扶持,積極引進新的育苗技術,繁育優秀品質的魚苗;強化疫苗的研發和推廣應用,關注淡水養殖病蟲害的防范,尤其是重點養殖的鲆鰈類的常見病和多發病,要注意加強防控;規范養殖密度、時間、餌料飼喂等方面的標準,推廣標準化養殖,建立起高產養殖技術體系。還要積極引進新品種,重視對新品種的選育工作。
生態養殖技術的發展還需要政府和企業加強合作。政府方面要加強宣傳和引導,提供政策方面的支持和保障;做好頂層規劃設計,針對生態養殖技術提出健康的指導意見,制定凸顯本地特色的發展規劃;強化基礎和關鍵領域的發展,突出關鍵技術和特色產品。淡水養殖戶要建立品牌意識,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養殖品牌或者說產品品牌,然后利用互聯網技術,借助新媒體的通道進行宣傳推廣、線上銷售,積極發展電商平臺,實現線上線下和物流領域的聯合發展;養殖人員需要科學審視產業發展前景。新時期,淡水養殖在快速發展規模的同時,也要關注產品質量問題,保證提供高品質的淡水產品,提升產品的競爭力。淡水養殖要發揮生態資源優勢,讓更多人了解產品特色,通過“綠色生態”打開品牌化市場。要積極與企業合作,加強產業鏈中上下游產業的關聯度,遵循綠色生產的原則,提高消費者對于淡水產品的接受程度,展示出鄉土特色淡水產品的優勢,打造出具有區域化特色的品牌,發揮輻射效應,擴大品牌影響力。另外,要充分利用地區的優勢資源形成差異化的競爭格局,推動淡水養殖的多元化發展,并積極打造生態產業園,構建起生態化淡水養殖發展模式。另外,還要積極發展冷鏈運輸技術以及淡水加工技術,將淡水轉變成豐富的產品形式,并面向國內外市場進行銷售。
落實生態養殖技術還需要養殖單位加強相關知識的學習與培訓。一方面地方政府要加強對生態養殖技術知識培訓活動的重視,從養殖人員中積極培養生態養殖技術的帶頭人、銷售人才、創業人才等,讓養殖單位成為掌握生態養殖技術的市場主體,可以借助生態理念進行淡水養殖。另一方面,要加強對養殖戶的培訓,關注生態養殖技術的學習以及如何有效應用,促使他們掌握該技術的理論和技能,可以應用該技術妥善進行淡水養殖,并能自主解決養殖過程中的一些難題。地方政府也要注意對當地淡水養殖先進人才的培養,可以為養殖單位應用生態養殖技術提供技術人才的支持,安排技術人員解決生態養殖技術應用中的問題,不斷提高淡水養殖的技術水平。
一是合理選擇養殖環境。生態養殖技術在淡水養殖中的應用,首先要選擇合適的養殖環境。按照生態養殖技術的要求,需要選擇天然無污染的水域環境。一般淡水養殖是在池塘中進行,如果有天然池塘更佳,如果沒有,可以利用人工技術進行打造。養殖人員需要做好調查,盡量選擇天然無污染的池塘,最低要保證水域周邊沒有污染水源。同時要考慮運輸條件,保證產品可以快速運輸出去。養殖人員可以在養殖場所種植水草等一些有益的水生植物,促使水體中出現有益菌和微生物,優化水質,為淡水養殖提供良好環境。
二是選擇天然餌料。餌料的選擇對于淡水養殖也很關鍵,生態養殖技術的基本要求就是飼料的綠色無公害。所以養殖單位可以向池塘中投放腐殖酸等物質,減少人工飼料的使用。同時可以配合開展天然餌料飼養,比如雜魚、小蝦米、水草等,實現自給自足。在這里,養殖單位可以關注水草的培育,淡水養殖的大部分品種都喜歡水草,比如河蟹、青蝦、草魚等,而適宜在淡水中種植的水草有浮萍、細綠萍、水葫蘆等。種植水草既可以為養殖動物提供天然餌料,也可以為它們提供棲息場所,還可以清除水中的污染物質,增加水的溶氧量。另外,養殖單位可以在飼料中添加微生物制劑,其成分主要是活性菌、死菌或代謝產物,其作用有多個方面,可以為厭氧菌的生長制造無菌環境,或可提高免疫系統,發揮競爭性抑制作用,還可以凈化水質環境,降低有機物污染。
三是選擇合適的水產品種。在應用生態養殖技術時,還要注意養殖品種的選擇,要注意選擇優質、抗逆性能力強、適應性強的品種,這樣可以強化對水體環境的適應性,避免受到干擾。同時也能減少病蟲害的發生,保證淡水水產品的健康生長。比如落實水產品和水生植物共生法,因為很多水生植物可以抵抗病害,增加水體的溶氧量,并可以促進對水產品糞便的吸收,減輕污染。另外,當前淡水養殖經常與農業生產相結合,比如在水稻稻田中養殖螃蟹、魚、蝦等,既可以提高收益,也能減少人工飼料的使用,通過生物鏈的打造,提高養殖產品的品質。
四是關注水質的凈化處理。可以放養濾食性的雜魚、蝦、貝類等,比如鰱魚、鳙魚、鯽魚、青蝦;如果外池塘的水過深,可以搭建淺水網箱,養殖青蝦和田螺。還可以建造生物浮床,并栽種空心菜等水生植物。適當使用增氧機,一般每5畝一臺增氧機,晴天中午、陰天清晨或者連綿陰雨天的半夜啟動,高溫天氣或負荷大時增加啟動時間,低溫天氣或負荷小時減少啟動時間,實現增氧、攪水、曝氣的作用。另外,對于養殖尾水的處理是一項重點。養殖尾水處理所占面積較大,有沉淀池、生物凈化池。需要安裝監控系統,遠程進行養殖尾水參數的實時監測,包括溶氧、pH、總氮、總磷、COD等參數,經凈化后可以循環使用。
五是注意病蟲害的防治。在飼養水產之前,養殖場所要徹底清塘,消滅殘留水體和淤泥中的病原和有害微生物,可以選擇干撒生石灰,75kg/畝;或者可以選擇二氧化氯進行全池潑灑消毒,重點關注池塘和食臺。魚種在放養前也要消毒,一般選擇3%~4%的食鹽水溶液進行浸泡清洗等。密切關注魚苗的活動情況,存在異常的要及時清除。選擇合適的飼料進行投喂,以青草或各種水草為主,比如稗草、蘆葦、苦草等,具體的投喂量要結合天氣、水質情況等靈活進行調整;在魚苗長大后要及時分槽、分規格飼養,這樣便于管理和提高成活率。對于病蟲害的防治,需要在飼養期間定期對食場進行消毒,可以在吃食后用500g漂白粉溶液進行潑灑,或者可以選擇三黃散配成水溶液均勻噴灑到飼料上,拌餌投喂。
當前,社會經濟發展對于生態環保的要求很高,各行各業都堅持和要求實現可持續發展,所以很重視生態養殖技術的應用,其對于生態效益和環保效益方面有突出的價值。同時,利用生態養殖技術養殖的水產品,品質很高,更安全,可以保證人們的健康食用。基于此,探索綠色生態養殖技術的開發和實施,努力讓生產和生態不斷融合,對綠色生態養殖技術在淡水養殖中的運用探究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