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芳,湯靜融
(1.安徽省交通規劃設計研究總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88;2.公路交通節能環保技術交通運輸行業研發中心,安徽 合肥 230088)
黨的十九大提出堅定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中,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統籌推進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
《交通運輸部關于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的意見》提出到2020年實現“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農村公路的總目標。同時隨著《國家公路網規劃(2013年-2030年)》和《安徽省普通省道網規劃(2016年-2030年)》的正式印發,國省道線位調整工作基本完成,公路網絡形態發生了顯著變化,迫切需要對南譙區公路網布局進行完善。
縣道公路網是農村公路網中的骨干公路,是支撐縣域經濟發展和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重要公路交通基礎設施。“十三五”期間,滁州市南譙區緊緊抓住農村公路大建設的重大歷史性機遇,地方交通事業得到快速發展。南譙區縣道規模、路面與技術等級、路網覆蓋程度及通達時間等指標在近年來得到極大的提升,但縣道公路網線路布局不盡合理、技術等級水平相對較低,要進一步加快縣道公路建設,打通斷頭路,減少回頭路,溝通便捷路,優化縣道公路網布局,提升網絡化水平及整體服務功能,更好發揮公路網整體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南譙區位于蘇皖兩省交界處,緊緊環抱皖東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滁州市城區;東南隔江與南京僅距50 km,距離南京祿口國際機場100 km。南譙區區位優越、交通便捷,處在沿海向內地的過渡區域,是開發皖江和東向發展的前沿地帶。南譙區也是長三角城市群成員城市,南京都市圈核心層城市,合肥經濟圈重要成員城市,南京市江北門戶,國家級皖江示范區北翼城市,江淮地區重要的樞紐城市。
南譙區轄8個鎮,1個社區管理中心,59個行政村,全區戶籍人口為26.9萬人,常住人口26.2萬人。屬江淮丘陵,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

圖1 南譙區各鄉鎮行政區劃圖
南譙區通過大力加強交通基礎建設,進一步推進了由公路、水運、鐵路等多種運輸方式構成的綜合交通運輸網絡體系的建設,為運輸規模的擴大、能力的提高和服務的改善創造了條件,客貨運輸量實現了持續、快速增長,基本上支撐了南譙區作為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重要的交通樞紐和物資集散地的地位,適應了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對全區國民經濟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支持作用。
南譙區現有寧洛高速公路、滁馬高速公路、滁淮高速公路穿越規劃區。國道G104,省道共四條,S206,S311,S312,S331。南譙區境內道路按行政等級分,國道(含高速)39.8公里,省道104.7公里,縣道217公里,鄉道271.5公里,村道1104.2公里。其中,國道公路占比為2.3%,省道公路占比6.1%,縣道里程占12.5%,鄉道及村道里程占比為79.1%。

圖2 南譙區公路網行政等級結構圖

表1 南譙區公路行政等級劃分表
公路網密度的大小反映了一個地區的公路發展水平,在某種程度上,體現了路網結構規模的合理性,它是公路交通規劃的重要指標之一。具體有面積密度、人口密度、經濟指標密度等形式。
目前,南譙區農村公路1592.78 km,其中縣道217.01 km,占比只達到13.62%。根據相關公式計算,南譙區縣道公路網面積密度為0.18公里 /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為8.22公里/萬人。縣道面積密度、人口密度與發達地區相比偏低,均有待進一步提升。

圖3 南譙區縣道網現狀圖
1.4.1 道路網絡結構有待優化
在公路網絡中,各層次公路所占比重不合理,國省道、縣道及鄉道村道發展不均衡協調,滿足不了客貨運輸發展需求,難以有效支撐南譙區經濟社會的持續快速發展。
同時公路網絡化水平低,骨架網絡尚未完全形成。目前,縣道路網基本呈樹狀或放射狀結構,路網不夠完善,表現為斷頭路較多,與周邊縣(市、區)銜接不便捷,沒有形成必要的聯網。作為農村公路網核心的縣道,其連通性和通達深度還有待于進一步提高,縣道整體布局有待優化。
1.4.2 道路網密度指標偏小
縣道面積密度、人口密度偏小,通達深度不夠。2018年末,縣道面積密度0.18 公里/平方公里,略高于安徽省平均水平,低于經濟發達地區;縣道人口密度8.22公里/萬人,與省內經濟發達地區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總體上看,縣道覆蓋深度不夠,縣道面積密度、人口密度均有待進一步提升。
1.4.3 道路技術等級總體偏低
南譙區公路平均技術等級為3.813,略高于滁州市平均水平(3.64)和安徽省平均水平(3.62),其中縣道平均技術等級2.2,基本均達到三級及以上水平。在公路總里程中,二級及以上公路占比22.1%,與經濟發達地區相比,高等級公路比例仍偏低。縣道技術等級總體偏低,部分路線存在彎急、路狹等事故多發路段,與國省道干線公路與鄉村道銜接不順暢,降低整個公路網的營運效率和服務。
縣道公路網規模預測的方法很多,主要是基于慣性原理、相關原理和類推原理衍生出的一系列具體模型。常用方法有:連通度法、生長曲線法、人口密度法、經濟指數模型法、人工神經網絡[1]等。考慮數據獲得性和合理性,方法簡易性等因素,選取具有代表性的節點連通度法進行分析與探討,確定與南譙區域發展相協調的公路網及縣道網規模[2]。
公路網連通度指的是公路網的邊數與節點數目的比值,反映路網中節點通達程度和網化程度[3]。連通度分析法是指根據網絡幾何形狀結構,運用圖論中的破圈法或避圈法,找出連接各規劃節點的最小數的公路里程。
式中:L-道路長度(公里);C-網絡連通度,其值為1.0 時為“樹”狀結構,為2.0 時為方格網狀,為3.0 時呈方格+對角線型[4],路網連通度指標通常采用的評價標準如下表所示;N-區域內節點數;A-區域面積(平方公里);ξ-路網變形系數,其值與路線的彎曲情況以及節點分布的幾何形狀有關,可用節點間的實際路線長度與節點間的直線距離之反比映,方格網型公路網ξ=1.41,放射型公路網ξ=2.0-2.6,環十放射型公路網ξ=1.10-1.20。

表2 路網連通度平均標準表
公路網的主要功能是將各節點連接成網,使之順接連通,因此路網連通度被作為評價公路網性能優劣的主要指標之一。如果確定了區域面積、區域內的連通的節點數、區域公路網的變形系數和路網連通度期望值,則可反算出區域內要到達的連通度期望值所需的里程數。
農村公路網主要是銜接農村地區經濟中心、重要工業園區、旅游景區、農業基地、資源產區,因此農村公路網連接節點應選擇在農村經濟發展、人口聚集、產業分布具有主導作用的地區,并根據經濟社會影響力和所屬范圍的不同,明確節點的重要度。
目前安徽省已完成境內普通國省道調整規劃,調整后普通國道普通國省道實現了對全省重要的城鎮節點(市、縣、建制鎮、鄉)、經濟節點(省級以上開發區和工業園區、3A級以上旅游景區)、交通節點(主要港區、機場、高鐵站、高速公路一般互通)的全面覆蓋。
2.2.1 城鎮類節點
城鎮類節點主要指南譙區范圍內各級行政鎮政府所在地,城鎮類節點一般是所轄區域內社會經濟活動的核心發生源和吸引源,是交通誘發的主要源頭;根據城鎮類節點的規模和社會經濟活動強度,將城鎮類節點分為一級、二級和三級三個層次,一級重要節點主要指縣(區)所在地,二級次重要節點指縣域范圍內的中心鎮、一般集鎮,三級一般節點指中心村、一般行政村。本次南譙區的城鎮類節點共計58個。

表3 南譙區農村公路行政節點一覽表
2.2.2 經濟類節點
本類節點主要包括市級及以上經濟開發區、縣級物流園區、3A級及以上旅游景區、省級農業/工業產業園區四類節點。本次規劃南譙區包含的經濟節點共計9個。

表4 南譙區農村公路經濟類節點一覽表
2.2.3 交通樞紐類節點
節點主要包括高速公路互通出入口、沿江沿海、省干線航道主要港區、郊區鐵路站等。本次主要交通節點共計11處。

表5 南譙區農村公路交通類節點一覽表
本次規劃采用連通度分析法確定適應南譙區未來發展趨勢的農村公路網規模。根據南譙區規劃節點表,南譙區公路網服務的節點共78個。其中行政類節點58個、經濟類節點9個、交通類節點11個,即N=78個。南譙區的面積A=1 187 km2。同時根據調研,2030年路網變形系數高方案取1.3,低方案取1.0。路網連通度C一般達到1.4~2.2,建議取值1.5。
根據連通度模型計算,南譙區國、省、縣道總規模約456.5~593.4 km,扣除規劃普通國省道里程212.8 km(規劃國道95.8 km、省道117 km),南譙區縣道規模約243.7~380.6 km。
總量規模:縣道規模基于適度超前,發揮支撐和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規劃里程約250.4 km,有效銜國省干線與鄉村道;縣道密度接近發達地區水平,滿足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要求。
技術結構:原則上縣道均達到三級及以上公路技術標準,平均技術等級達到2.5。
通達水平:核心旅游景區、重點鄉鎮對外高等級公路不低于兩條,重要節點力爭實現15 min進普通國省道、30 min上高速。
網絡覆蓋:實現對鄉鎮、旅游景區、客運站場、物流園區、經濟開發區等重要節點全覆蓋。
規劃期內,南譙區共計規劃農村公路總里程1869.8 km,其中規劃縣道250.4 km,共計20條。結合各縣(市)縣道連通性分析,基本上實現全縣所有鄉鎮通縣級以上公路。

圖4 南譙區公路網規劃圖
規劃縣道公路網建成后,滁州市南譙區農村公路網面貌將發生根本改變,區域聯系更密切、覆蓋范圍更廣泛、網絡運行更可靠、銜接服務更緊密,有力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提升和民生改善。
通過計算得出,目前南譙區縣道公路網里程為250.4 km,路網密度為0.21公里/平方公里。規劃南譙區縣道公路等級均達到三級路(雙車道)標準,為村民的出行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對區域的經濟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今后一段時期是南譙區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全面小康社會并向基本現代化邁進的重要時期,全區經濟社會將邁入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城鄉一體化互動并進的新階段。
南譙區縣道公路網需要繼續加強通道建設、路網銜接、結構改善,以適應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求,同時增強南譙區縣道公路運輸保障能力,支撐全區農村經濟社會持續健康快速發展,推進現代化建設的客觀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