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梅 趙延勃 程芮 朱高紀




摘? ? 要:研究噴施不同的植株生長調節劑對冬小麥泛麥65生長發育及產量的影響。試驗設4個處理,結果表明:各藥劑處理的千粒重、產量均高于對照,處理3的產量最高,為9 777.0 kg/hm2,較對照增產11.8%。在小麥生育時期噴施不同的植物生長調節劑,可以延緩功能葉衰老,增加作物的營養物質積累,增加千粒重,提高小麥產量。
關鍵詞:小麥;生長調節劑;生長發育;產量
文章編號:1005-2690(2021)20-0010-03? ? ? ?中國圖書分類號:S512.1? ? ? ?文獻標志碼:B
20 世紀 30 年代以來,有學者對廣泛應用的植物生長調節劑如生長素、脫落酸、赤霉素等進行了大量的基礎研究[1-2],為農作物的增產增效奠定了理論基礎[3-6]。作為土壤施肥的一種有效輔助手段,葉片噴施微肥在補充小麥營養吸收的同時,對提高小麥抗干熱風天氣也有重要作用[7]。
尚玉磊等的研究表明,在小麥生育時期噴施不同的生長調節劑可以提高小麥的分蘗能力和成穗數,由于生長調節劑可以在調節及平衡分蘗節中的內源激素含量、提高葉片內氮代謝所需酶活性及葉綠素含量上發揮作用,進而延長葉片的功能期,達到增產效果[8]。薛志偉等的研究表明,不同的植物生長調節劑可以提高小麥的穗長、總小穗數和穗粒數,在不同的生育時期應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小麥產量和經濟系數。唐進等人的研究發現,在噴施矮苗壯時降低了小麥出苗率,同時推遲出苗時間,但對小麥根系發育、增強根系營養物質吸收、縮短植株基部節間長度有重要影響[9]。
本試驗研究葉片噴施不同的植株生長調節劑對泛麥65生長發育及產量的影響,為探索泛麥65相關栽培管理措施、提高小麥產量提供理論依據。
1? ?試驗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概況
試驗材料為泛麥65,為河南黃泛區地神種業有限公司自育品種。試驗于2020—2021年設在河南黃泛區地神種業農科院試驗田,土壤為沙壤土,地勢平坦,肥力均勻,排灌便利。整地前機播復合肥(N∶P2O5∶K2O=
15∶15∶15)900 kg/hm2,并噴施40%毒死蜱11 250 mL/hm2防治地下害蟲。犁地1遍,耙地5遍,達到地面平整上虛下實的播種狀態,10月20日使用穗系播種機條播,出苗后達到了苗齊、苗勻、苗壯的試驗要求。
1.2? ?試驗設計
試驗采用隨機區組設計,小區行長10 m,寬1.8 m,行距20 cm,面積18 m2。設5個處理,3個重復,田間栽培管理同大田一致。處理1為清水對照;處理2為濃縮磷鉀精(750 g/hm2,兌水225 kg/hm2);處理3為進口磷酸二氫鉀(1 500 g/hm2,兌水225 kg/hm2);處理4為蕓苔素內酯(150 mL/hm2,兌水225 kg/hm2);處理5為谷樂豐(1 050 g/hm2,兌水225 kg/hm2)。噴施兩次,分別于2021年3月15日和4月15日進行。
1.3? ?田間管理
2019年10月30日澆出苗水;2020年5月11日澆水,促進小麥灌漿;12月6日噴施除草劑,防治雜草。2021年2月19日追施尿素225 kg/hm2;3月22日、4月18日噴施農藥防治白粉病、蚜蟲,預防赤霉病;5月31日收獲。
1.4? ?調查項目和方法
小麥3葉期前在小區內選擇有代表性的地段進行定點(一米雙行),確定基本苗數。拔節前和成熟前在小區定點處,調查小麥最高群體有效穗。小麥成熟前調查病害及最終倒伏情況。
收獲前,每小區隨機取30穗進行室內考種,測定穗粒數和千粒重,割方測產。數據采用Microsoft Execl 2007和SPSS 19.0進行分析,采用鄧肯新復極差法(P<0.05)進行差異顯著性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各藥劑處理對小麥生長發育的影響
經過調查觀察,各處理使用生長調節劑后,較對照而言,小麥長勢良好,葉色濃綠,后期葉功能好。由表1可知,對泛麥65噴施各種藥劑,對小麥的生育時期影響不大。由于后期受極端強對流天氣影響,各處理出現不同程度的輕微倒伏。總體上各藥劑處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小麥的生長發育。
2.2? ?各藥劑處理對小麥抗逆性的影響
由于2021年5月15日有強對流天氣,導致本試驗各處理有不同程度的倒伏情況。從表2可知,各藥劑處理均有倒伏出現,其中處理1(CK)、處理2和處理5倒伏級別同為3級,為中等倒伏,倒伏面積處理2>處理5>處理1(CK),處理3和處理4輕微倒伏。小麥抗病性調查發現,本試驗條件下,由于氣候條件影響,泛麥65的小麥條銹病、葉銹病均未發病,各藥劑處理下小麥白粉病、紋枯病和赤霉病均表現為病害中感或高感,其中處理3病害相對稍輕。
2.3? ?各藥劑處理對小麥經濟性狀及產量的影響
由表3可知,各藥劑處理間的最高群體,對照均較其他藥劑處理高,即對小麥噴施生長調節劑后,有可能會降低小麥的最高總莖數;對各藥劑處理的產量三要素進行方差分析可知,處理間的成穗數、穗粒數和千粒重無顯著差異。處理3和處理4的成穗率高于其他處理,其中處理4最高;處理4成穗數為48.6萬穗/667 m2是最高水平,最低為處理2;對照的穗粒數最高39.6個,最低為處理4;各處理的千粒重均高于對照,其中處理3的千粒重最高為51.9 g,最低為對照;各藥劑處理均較對照增產,其中處理3產量最高,為9 777.0 kg/hm2,較對照增產11.8%,達顯著差異。
3? ?結論與分析
當前小麥應用植物生長調節的研究越來越多,對小麥生產提供了重要依據。姜先梅[10] 等人的研究表明,在小麥的不同生育時期噴施噸田寶,可以調節各個器官的內源激素水平,從而優化調控小麥的形態特征以改善小麥產量的形成過程,增加小麥的有效分蘗和成穗數、改善群體結構、提高抗逆能力、提高產量[10-12]。磷酸二氫鉀作為不含氯的水溶性速效磷鉀肥,其養分含量高、鹽指數低、作物安全性好、物理化學性質穩定、適應性強,通過其增產、速效、抗倒伏、耐寒防凍的作用機理,被廣泛應用于小麥、玉米等作物的生產中。田麗麗等人的研究發現,在揚花末期或者灌漿初期對冬小麥噴施蕓苔素內酯,對提高小麥植株的穗粒數、增加千粒重有重要作用,同時在促進小麥授粉、減輕病害以及協調營養平衡等方面也有一定作用,可增強小麥抗倒伏、抗干熱風能力,混合噴施殺蟲劑等農藥增產效果較明顯[13-15]。杜文萍等人的研究表明,在小麥施用不同品種肥料拌種和葉面噴施后,小麥產量的增產幅度達6.5%~8.1%。葉德練等人研究植物生長調節劑對冬小麥根系生長時發現,提高冬前分蘗和塑造優勢根系,可以提高植株成穗率,為更好增加小麥成穗數和千粒重并提高產量,以多次噴施效果更好。
本試驗條件下,在使用生長調節劑后,小麥長勢整體良好,一定程度上延緩功能葉衰老,增加作物的營養物質積累,從而提高產量;各藥劑處理下,對小麥后期的倒伏、抗病性影響差異不顯著。
泛麥65噴施不同的生長調節劑,處理間的成穗數、穗粒數和千粒重無顯著差異,但各藥劑處理的千粒重、產量均高于對照。綜合分析,在本試驗條件下,處理3即噴施進口磷酸二氫鉀的產量最高,為9 777.0 kg/hm2,較對照增產11.8%。所以在小麥生育時期噴施植物生長調節劑,可以改善植株的生物學性狀,增加千粒重,提高小麥產量。
參考文獻:
[1]李金梅,木魁,姜雙林,等.駱駝蓬總堿對草地貪夜蛾離體細胞系和幼蟲血細胞的毒性作用[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45(4):127-133.
[2]汪浩,賴多,徐漢虹.印楝素、虱螨脲和溴氰菊酯處理草地貪夜蛾前后對胚胎發育的顯微分析[J].世界農藥,2014,36(3):33-36,45.
[3]薛志偉,楊春玲,董軍紅,等.植物生長調節劑對小麥群體性狀和產量的影響[J].山西農業科學,2018,46(10):1634-1636,1684.
[4]梁篤.烯效唑對晉中冬小麥生長發育及產量的影響[J].山西農業科學,2017,45(7):1103-1106.
[5]傅華龍,何天久,吳巧玉.植物生長調節劑的研究與應用[J].生物加工過程,2008,6(4):7-12.
[6]孟繁榮,林澤善,葛才,等.水田應用植物生長調節劑試驗研究[J].墾殖與稻作,2002(1):32-33.
[7]呂向榮,李向東,季書琴,等.噴施磷酸二氫鉀和殺菌劑對強筋小麥鄭麥 366 千粒重和品質的影響[J].河南農業科學,2011,40(9):11-13.
[8]尚玉磊,李春喜,姜麗娜,等.生長調節劑對小麥旗葉衰老和產量性狀的影響[J].麥類作物學報,2001,21(2):72-75.
[9]唐進,林昌明,吉劍.幾種作物生長調節劑在小麥生產上的應用效果初報[J].農業科技通訊,2013(12):70-74.
[10]姜先梅,孫成亮,王長年.冬小麥應用“噸田寶”的增產效果[J].農民致富之友,2014(20):11.
[11]房春興,王寅唐,懷坡,等.植物生長調節劑噸田寶對小麥形態指標及干物質積累的影響 [J].農業科技通訊,2012(8):55-56,120.
[12]劉艷,劉萍,房春興,等.化控調節劑噸田寶在小麥上的大面積應用示范效果研究[J].現代農業科技,2015(2):148,153.
[13]李永清.小麥施用磷酸二氫鉀的作用機理及其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0(19):100.
[14]鄭險峰,張英利,王春陽,等.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和鋅錳對旱地冬小麥的效應[J].中國農學通報,2008,24(11):263-266.
[15]田麗麗.蕓苔素內酯對小麥增產調節試驗初報[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4(21):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