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明
摘? ? 要:本研究以甘肅省城市園林綠化中使用的紫葉李常綠葉綠色植物作為研究對象。2017—2019年,針對不同的種植地點和不同的地理環境根據制定的詳細種植方案科研種植應用標準和種植綜合產業基地的生長發育、升值時間、衰落質量等制定審查評價指標體系進行評析。結果表明,紫葉李對地理環境的適應性強,對景觀規劃的基礎設施建設具有關鍵促進作用。
關鍵詞:紫葉李;栽培環境;景觀效果評價
文章編號:1005-2690(2021)20-0023-02? ? ? ?中國圖書分類號:S687? ? ? ?文獻標志碼:B
紫葉李是被子植物門李屬的枯葉灌木,屬于灌木或小喬木,高達8 m;多分枝、枝條細長、暗灰色、有時有棘刺;小枝暗紅色、無毛;冬芽卵圓形、先端急尖、有數枚覆瓦狀排列鱗片、紫紅色有時鱗片邊緣有稀疏緣毛。葉子長期呈深紫色,顏色常亮,適合單株種植。由于其具有紫藍色發亮的葉子,形如超級花朵,因此深受人們的喜愛,是翠綠色花園中較常見的彩葉樹[1]。喜歡生長在陽光充足、溫暖濕潤的環境里,是一種耐水濕的植物。紫葉李種植的土壤需要具有肥沃、深厚、排水良好的特點,而且土壤所富含的物質是黏質中性、酸性的,比如沙礫土就是適宜種植紫葉李的土壤。為滿足不斷擴大的市場需求,對紫葉李不同栽培環境景觀效果進行評價,并對其應用模式進行研究。
1? ?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材料
供試原料為甘肅省綠色園林紫葉李。
1.2? ?研究方法
1.2.1? ?實地調查法
參觀考察甘肅省郊區的生態公園、居民小區、街道綠化、政府機關、高校、人行道、環城路、購物廣場等,并對不同種植日照條件下的紫葉紅梅和葉莖開展測繪工程,并進行相應的標記處理,有利于識別具體地址持續跟蹤和觀察。
1.2.2? ?評價指標與方法
種植環境(全光、半光、陰)、類型、抗性、相對種植密度、施肥水分管理方法、病害發生,并評估和準確測量生長勢、葉長、葉寬、芽體積、新芽生長率等指標值。紫葉李生長發育的主要表現是種植地址相同但種植環境不同。
1.2.3? ?測定指標
葉色與英國皇家研究委員會的 RHS 綠色植物色度卡進行比較。同時,用美國公司制造的色度計測量葉色。隨機選取3片隱含的葉子,用濾紙輕輕擦去表面的灰塵,然后用實驗室設備準確測量葉子的L*、a*和b*值。其中,L*表示平滑度和對比度,L為最高值,值越大表明飽和度越高,其取值范圍為灰黑色0至乳白色100;a*值表示紅/綠,a*表示重疊,即亮紅色,重合值越大顏色越紅,如果a*值為負則顏色為綠色,負值越小綠色越強;b*值表示淺黃色/深藍色,葉子精確測量3次[2]。
2? ?結構與分析
2.1? ?紫葉李應用現狀
紫葉李常種植于公園、住宅小區和街道綠地、政府機關和學院、人行道、環路和城市廣場。全光、半陰、全陰環境均種植使用。在甘肅,使用了較早的常綠葉綠色植物,并進行了跟蹤觀察。不同的綠化類型包括全光、半陰、全陰3種光環境。
2.2? ?不同栽培環境生長表現
根據調查資料,陽光照射的不同地形地貌對紫葉李的生長發育影響不大,不同類型室外造景也無顯著差異。這很可能與商品農用地的維護水平有關。從葉柄形狀、抗旱性、病蟲害、相對種植密度、液肥管理方式等適應性指標來看,半陰和全陰環境下植株形態以平均為主,紫葉李具有很強的融合能力。從出葉到枯葉,葉子的顏色始終呈深紫色。
2.3? ?不同栽培環境葉色表現
2.3.1? ?RHS比色
紫葉李的RHS色度數據信息顯示,在春季陽光充足的地理環境中,深褐色更常見,GREYED PURPLE GROUP N187A,GREYED PURPLE GROUP 187A,深褐色為淺紫色和淺紫色;半陰和全陰地理環境,RHS為GREEN GROUP 137A。BROWN GROUP 200A,葉子呈翠綠色或深紅色。夏季顏色為RED PURPLE GROUP 59A、PURPLE GROUP N779A和GREYED PURPLE GROUP 187A,大紅、紫藍和灰紫;半陰或全陰地理環境是GREEN GROUP 137A的主導。陽光以紫葉梅為主。秋天伴隨著葉脆現象。全光環境下的葉色以黃綠組147A較為常見,其中部分為棕組200A和灰橙組166A。減少光對葉色的影響。表1為政府相關部門收集統計到的數據信息。
2.3.2? ?葉色參數
對于紫葉李,在北苑路路面全光環境下,主莖葉色a最大為5.0。望和公園為3.8、北小河公園大門鋪面為3.8。全光環境下林業大學行政部大樓南端迎路為3.2,與上述判別值無顯著差異;a*值在不同種植詳細地址的全光地形中重疊,說明紫葉李的色調為鮮紅色,但在半陰和全陰影地形下為負值,說明色調為鮮紅綠色、翠綠色或紅色。詳細的種植地址對顏色無影響,但暴露在陽光下的地形會對紫葉李的褪色造成很大的影響。在充足的光源規定下,深咖啡色更加艷麗奪目。
夏季在高校、道路、濕地公園等全光自然環境中的a*值仍然較高,明顯優于半陰和全陰自然環境。半陰或全陰自然環境的a*值為負或接近負,相同室外景觀類型的葉色a*值在全陰自然環境中最小。因此紫葉李的著色對光較為敏感,屬于深綠色和淺綠色植物。紫野美秋,北航全光葉a*值很大為6.5,與生態觀光公園門口用的葉子顏色差別不大,由于秋季大部分葉片變黃,采樣引起的葉色光損傷的具體表現不如夏秋季節。但半陰和全陰環境均為陰性,全陰的大廈南端的陰涼環境a*最小值。
2.3.3? ?直觀評價
紫葉李放置在3月中下旬或4月中旬上旬。最佳觀賞期為4月中旬至6月底。7月新生的葉子依然美麗鮮紅,樹干中部和底部呈黃色。而光線較少的一面變成紫紅色或翠綠色。在夏季生長發育旺盛時期,黃葉大部分變為翠綠色,但綠色植物的葉子在11月枯死后,紫葉李的葉子呈深紅色,色調較深。在夏季,紫葉梅在半陰或全陰下仍能正常生長發育,但葉片的顏色與全光的地理環境差別很大。隨著光抗拉強度的增加,葉片呈鮮紅色、淡紫色或淡紫色,但所處于的地理環境呈綠色[3]。
3? ?結論與討論
本科研綜合了苗圃生長發育的主要表現。對甘肅省8個縣市不同種植地址和不同光環境造景對使用的 45 種紫葉李進行實地調查并回顧該領域。總結紫葉李在不同自然環境下的預期效果評價及應用方法,紫葉李是深紫色的系列產品,葉子常色。觀葉植物時間最多,葉子從初生葉到枯葉呈深紫色。對環境的適應性強,可用于多種綠化樹種。葉子在3個季節呈鮮紅色,不受周期性損害的顯著影響。春天萌芽的花蕾顏色最鮮艷,但夏天僅次于秋葉和春葉;沒有同樣的光環境對新梢的生長速度沒有明顯的損害,但是對葉子的顏色有非常顯著的影響。
研究發現,紫葉李的個體葉片顏色差別很大,有的偏亮有的偏暗,結果和葉子特征都不一樣,能夠進行優質綠色植物的提純和篩選。紫葉梅對詳細種植地址要求不高,種植間距為3 m。一般可分兩株或兩株栽植,也可以種植在人和車輛之間的單獨帶中,進而表現出良好的園林景觀效果。
參考文獻:
[1]史晨曉,牛鳳菊,郭浩,等.紫葉李果實抗病毒活性及長期毒性研究(英文)[J].暨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與醫學版),2020,41(1):16-30.
[2]鄭瑤瑤,李曉燕.不同城市11種常用綠化樹種滯塵能力研究[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9,37(4):56-62,73.
[3]周玉麗,祝建剛.甘肅半干旱地區密枝紅葉李繁殖技術及其園林應用[J].防護林科技,2019(10):79-81.
(編輯:郝煥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