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富國
摘? ? 要:隨著農業發展觀念的不斷完善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有機蔬菜種植模式和生態農業技術成為新時期我國農業科研人員重點研究的課題。闡述了有機蔬菜種植特點及生態農業的概念,探索了有機蔬菜種植模式的實施要點以及生態農業技術推廣的具體措施,希望能夠有力促進我國農業現代化的健康、快速發展。
關鍵詞:有機蔬菜;種植模式;生態農業;技術推廣
文章編號:1005-2690(2021)20-0077-02? ? ? ?中國圖書分類號:S63;F326.13? ? ? ?文獻標志碼:B
1? ?有機蔬菜種植特點及生態農業概述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蔬菜是與生態農業技術有著獨特聯系的新鮮蔬菜種植示范農業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兩者的發展都需要有一個較高的水平,并且應該有效地實施蔬菜種植模式并促進技術發展,根據最適宜的生活條件和工作發展來制作飼料。有機蔬菜具有以下3個特征。
首先,有機蔬菜對土地耕種有很高的要求。農民或種植公司必須在種植有機蔬菜之前選擇最佳土壤面積,并根據種植需求和種子特性(例如減少種植中亞硝酸鹽的含量)來改善和完善土壤條件。其次,對灌溉用水的要求很高。為了確保礦物質生長良好,不受污染并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農民或種植公司必須控制灌溉水的質量、灌溉頻率和灌溉方法。最后,照明要求很高。種子的生長與光合作用密切相關。因此,充足的光照時間和光能是確保礦物質正常生長、充分吸收和生產養分的重要條件。生態農業基于傳統的農業經驗、環境政策和經濟體系,將經濟和糧食作物與農業以及高校融為一體。與社會經濟效益相結合,從而增加了農業生產力,形成了具有較高生態和社會經濟效益的現代農業[1]。
種植有機蔬菜應注意以下3點:第一,基本選擇。在種植有機蔬菜的過程中,有必要根據我國的相關規定選擇物理生產區的空氣和環境等。在其他蔬菜中分布良好的同時,進行本地轉換,傳統蔬菜到新鮮蔬菜的轉換應在兩年內完成。之后必須按照蔬菜標準進行蔬菜生產。在一系列法規中,應設置一個存儲區,以防止其他場所污染蔬菜區。每個蔬菜基金會都經過了適度的農村建設,以合同形式建立了每個村莊無污染蔬菜產品的質量責任體系,承諾拒絕使用違禁和限制投入物,并設定了總體質量保證和護理制度。以鄉村團體為單位,確保沒有受污染的蔬菜產品。優質的蔬菜產品應適當覆蓋。第二,選擇適宜肥料。在種植礦物蔬菜之前,必須選擇能夠滿足蔬菜需求的肥料。有機肥料其中含有許多礦物質元素,對蔬菜有很大的影響。使用不當會直接影響種植效果。因此,播種前要做好施肥工作,在成熟期應及時施肥,以確保植物在育種季節獲得足夠的養分。第三,病毒控制技術。防治病蟲害應堅持一級預防、綜合防治的原則。必須加強對種子病蟲害防治新技術開發的研究,發展植物病蟲害綜合防治的水平,加強檢疫植物的活動。減輕設置,遠程調查和識別常見的病蟲害[2]。
2? ?有機蔬菜種植模式的實施要點
2.1? ?科學地選擇種植基地
(1)種植地必須保持良好的穩定性,種植區中不會設置用于常規種植的土地,非結構性和植物性區域可能有明顯的標記。
(2)根據有機蔬菜種植區周圍的實際環境質量和蔬菜的自然特性,植物必須在有機蔬菜種植區周圍設置物理屏障或存儲區,以避免外部環境對優質有機蔬菜的污染。隔離帶的長度將取決于不同認證機構的要求。例如,德國的BCS證書要求長度不小于10 m;OFDC證書要求長度不小于8 m。
(3)必須是土地變更的時間。從傳統種植過渡到黏土種植至少需要兩年的時間,在轉產期間,種植功能必須符合蔬菜種植標準,轉產期應為1年,季節后生產的蔬菜可以作為實物轉售蔬菜并出售[3]。
2.2? ?優化創新種植管理技術
創造植物和控制技術,提高蔬菜種植的原則和標準,是確保蔬菜質量的重要基礎。因此,種植單位應執行以下操作。
(1)強化品種甄選工作。為了種植有機蔬菜,必須選擇經過專業公司認證的有機植物或種子。例如,在生態種植的第一階段,許多種植單位無法獲得專業公司確認的種子,可以選擇未經禁止物質處理的種子,對于普通種子使用轉基因種子部分。同時,有必要全面分析種植基地的氣候和土壤特征,例如植物特征和不同蔬菜的生長需求。因此,要科學地選擇種植種子,并明智地隔離種植區域。此外,應優先選擇對病蟲害具有較強抵抗力的品種,并實時監測國家蔬菜的遺傳情況,以避免遺傳問題影響作物的質量和產量。
(2)重視換茬輪作和田園清理。在播種季節,選擇綠肥進行除草。收獲有機蔬菜種子后,需要徹底清潔種植區,銷毀所有患病的植物,從而減少疾病的根源。
(3)在播種季節,應靈活運用科學技術支持。例如覆蓋地膜、頂層栽培、植物改型、適當種植和播種足夠強壯的種子。在相應環境條件下,為有機植物的生長創造最舒適的環境,從而達到高產的目的。
2.3? ?適當施肥和種植有機蔬菜
與傳統蔬菜種植最大的不同,是肥料使用和病蟲害防治的差異。與傳統蔬菜種植相比,有機蔬菜種植對肥料的使用要求非常嚴格。從施肥技術的角度來看,只允許使用綠肥和有機肥料來種植蔬菜。目前,使用天然有機肥料或專業公司認可的有機肥料。同時應用芽孢桿菌、可溶性磷酸鹽、根瘤菌以及光合細菌等,可以補償其釋放地面礦物質的有效性。促進植物養分的轉移和積累。從施肥技術的角度來看,由于綠肥具有優異的固氮效果,因此種植綠肥可以增加種植區土壤物質的含量,并為蔬菜提供豐富的氮元素。
當前,常見的溫室作物包括蘭花籽、蒿枝、紫云英等。與其他類型的礦物肥料相比,目前可以使用3種類型的肥料。一種是有機肥料,例如植物提取物、動物糞便和殘渣、植物灰以及綠肥等,其他是礦物質提取物,例如氯化鈣、磷酸鋅粉、紫色種子粉等。從化學污染物安全處理的角度來看,需要在使用原料之前的兩個月對污染物進行處理。一種特定的方法是添加使用的有機肥料,將其與水混合均勻,壓實并用塑料薄膜覆蓋,不易腐爛。在生長季節,將肥料層的內部溫度控制在60 ℃以上,不僅可以使蛋白質和雞蛋很好地保持在合成肥料中,還可以提高肥料的吸入率。從施肥的角度出發,應同時施肥和蔬菜種植,以1∶1的比例施用植物和動物肥料,80%的肥料作為基肥,應在生長季節均勻地混合到種植土壤中[4]。
3? ?生態農業技術推廣的具體策略
3.1? ?完善生態農業管理模式
為了進一步推廣當地農業技術,為社區創新和戰略規劃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相關農業部門應以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為指導論點,科學采用現有的農業管理模式,并介紹當地的農業技術引進和農業創新的發展。首先,地方政府應增加對農業技術研究的人力和財力投資,并提供充足的政策支持,以確保研發和實施新型農業生產技術的效果,促進生態技術的推廣。其次,必須在科技成果和農業科研項目的發展中進行合作,制訂全面的技術創新計劃,將農業創新與技術創新緊密聯系起來,從而進一步促進當地農業技術的推廣。最后,組織并維持適當的監督和管理程序,以確保能夠有條不紊地促進當地農業技術的推廣。
3.2? ?構建生態農業推廣網絡
為了提高當地農業技術的效率和效力,各級政府應促進當地農業技術的發展與當地經濟發展緊密結合起來。建立本地農業技術領域展示和選擇示范種植單位。通過對展覽場地或樣板單位的觀察和分析,并借助先進的農業技術,在獲得最高的社會價值和系統效益后,許多科學家將認識到生態技術的重要性和價值,有助于當地農業技術的發展[5]。
3.3? ?建立不同的投資模式
僅依靠地方政府的財政投資難以保證當地農業技術的穩定和快速發展,政府部門應建立不同的投資模式,地方農業技術的整合為促進地方農業技術提供了足夠的動力。
許多地方政府部門可能會根據當地實際情況修改和制訂適當的策略,以鼓勵和引導社會資金用于促進生態農業技術的發展;當地農業部門也可以加工大型、信譽良好的高強度農產品,與公司建立長期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建立基于社區利益的現代營銷設備,解決農民的營銷問題,實現雙贏[6]。
4? ?結語
在生態農業種植發展的理念下,應從種植基地選擇、優化植物管理技術和智能整合3個階段管理結構化蔬菜種植模式,并通過發展生態管理模式、建設生態推廣體系來進行管理。采用各種技術,引進外國投資模式,以促進生態技術的進步,從而改善現有的農業發展模式,并向現代化生態系統和高度發展的方向促進我國農業的發展效率。
參考文獻:
[1]高利.有機蔬菜種植技術要點及其發展對策[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1(3):161-162.
[2]張懷東.綠色建筑材料在土木工程施工中的應用探析[J].江西建材,2021(2):172-173.
[3]霍賢.有機農業蔬菜種植技術及應用探析[J].農家參謀,2021(4):17-18.
[4]趙宏梅.有機蔬菜種植模式及生態農業技術推廣應用分析[J].種子科技,2021,39(1):101-102.
[5]韓笑,席運官,田偉,等.有機肥施用模式對環水有機蔬菜種植氮磷徑流的影響[J].中國生態農業學報(中英文),2021,29(3):465-473.
[6]姜佳燕.有機蔬菜種植模式及生態農業技術推廣探究[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1(8):179-180.
(編輯:申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