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軍
(齊齊哈爾市中醫醫院普外科,黑龍江齊齊哈爾 161000)
縱膈腫瘤屬于胸外科常見疾病,具有原發性與轉移性腫瘤之分,大多數患者為轉移性腫瘤,病情會導致患者氣促、干咳或者吞咽困難等,嚴重時患者面部、頸部或者上胸部會出現水腫,會對患者的身體健康造成較大的影響。近年臨床上較為提倡胸腔鏡下縱膈腫瘤切除術治療縱膈腫瘤,但關于該術式的臨床有效性與安全性并無統一的研究結果[1]。基于此,本文對60例縱膈腫瘤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總結,比較開胸手術與胸腔鏡下縱膈腫瘤切除術的臨床有效性與安全性,效果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齊齊哈爾市中醫醫院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60例縱膈腫瘤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成對照組(n=30)和觀察組(n=30)。對照組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齡34~67歲,平均年齡(50.43±5.23)歲。觀察組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齡32~68歲,平均年齡(50.31±5.19)歲。兩組基線數據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齊齊哈爾市中醫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本次研究。所有受試者均自愿參與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①經X線、CT等影像學與實驗室檢查證實縱膈腫瘤,病情符合臨床腫瘤學(第四版)中的診斷標準[2];②認知與溝通能力正常。排除標準:①身體狀況欠佳,不能耐受手術治療者;②胸部手術史者;③經臨床檢查證實具有其他嚴重疾病,比如免疫系統疾病、血液系統疾病等;④具有先天性疾病。
1.2 手術方法 對照組:開胸手術。給患者全身麻醉,常規消毒鋪巾;采用雙腔氣管插管,充分顯露患者的胸腔,于肋間后外側15~20 cm部位切開,保證切口長度適宜于手術操作;將肋骨牽開器放在患者的胸腔肋骨內,使肋骨完全打開,確保手術操作空間適當;直視下觀察患者的病灶組織情況,處理好周圍粘連組織,剝離縱膈腫瘤,清理術野,常規引流,縫合切口。
觀察組:胸腔鏡下縱膈腫瘤切除術。采用電視胸腔鏡輔助手術治療,靜脈復合雙腔氣管插管單肺通氣麻醉;選擇第4~6肋間腋前線或者腋后線制作觀察孔(根據患者實際情況確定觀察孔位置),保持胸腔鏡角度為30°置入觀察孔,詳細檢查患者胸腔中的病灶組織情況;再在患者的第4~7肋間腋中線或者腋后線制作1~2個操作孔,直徑約1.5 cm左右;經操作孔松解、游離患者胸腔中的粘連組織,通過內鏡觀察患者病灶組織周圍的胸膜,用抓鉗將其提起并切開,逐漸分離病灶組織;用超聲刀處理血管與淋巴管,切除病灶組織,常規引流,清理術野,縫合切口。
1.3 觀察指標 ①記錄患者的手術時間和引流管留置時間、術后下床活動時間,測量患者術中出血量,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價患者術后24 h的疼痛程度[3],用觀察法評估患者術中失血量。②觀察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在患者即將出院前統計,包括胸膜粘連、感染、神經損傷和肺不張。③臨床療效參照[4]評價,包括顯效和有效、無效三個判斷標準,總有效為顯效和有效之和。
1.4 統計學分析 研究數據應用統計學軟件SPSS 23.0完成處理,計量資料、計數資料分別用、[例(%)]表示,差異性分別以檢驗、χ2檢驗;P<0.05說明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圍手術治療指標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術后24 h VAS評分低于對照組,引流管留置時間短于對照組,術后下床活動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圍手術治療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圍手術治療指標比較(±s)
VAS:視覺模擬評分。
?
2.2 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例(%)]
2.3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臨床療效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胸腔鏡下縱膈腫瘤切除術屬于近年提倡的微創術式,在該術式治療縱膈腫瘤的過程中,是借助胸腔鏡對患者的病灶組織進行觀察和切除,并不需要較大的操作空間,且能獲得清晰細致的視野,能使術者更詳細地觀察患者的病灶組織[5]。本次研究采用胸腔鏡下縱膈腫瘤切除術治療的觀察組患者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術后24 h VAS評分低于對照組,引流管留置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雖然兩種術式的手術時間無明顯差異,但胸腔鏡下縱膈腫瘤切除術后引流管留置時間約2 d,約3 d患者便可下床活動;且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術后發生胸膜粘連、感染或者神經損傷等并發癥發生率也較對照組更低(P<0.05)。可見,相較于開胸手術,胸腔鏡下縱膈腫瘤切除術治療縱膈腫瘤的優勢明顯,具體分析如下:①該術式對患者機體的創傷小,電視胸腔鏡的應用使手術操作更精細化,術前僅需制作1~3個手術微創切口,每個操作孔的長度短,不會對患者的機體造成較大損傷[6]。②該術式治療的過程中能有效保護患者的膈神經。開胸手術時,術者并不能非常清晰且全面地觀察患者的病情實況,手術操作極易損傷患者的膈神經。而電視胸腔鏡能使縱膈腫瘤切除術更為精密,醫生能全面地觀察到患者的病況,操作時可更好地保護患者的膈神經,從而有利于減輕手術對患者膈神經的損傷[7]。③胸腔鏡下縱膈腫瘤切除術中患者不會發生較大程度的出血。小切口使患者術后疼痛程度明顯減輕,小損傷使患者術后機體應激反應減輕,患者不會出現較大量的滲出,引流管留置時間明顯減少,且不會引發更多的并發癥,術后患者可以盡早下床活動,從而加強其體內血液的流動和胃腸道蠕動,促使患者的病情盡早恢復[8]。
綜上所述,胸腔鏡下縱膈腫瘤切除術治療縱膈腫瘤的臨床有效性顯著,并發癥少,安全性高,臨床應用價值高于開胸手術,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