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佃軍
(安徽省蕪湖市鳩江區官陡街道辦事處,安徽 蕪湖 241000)
1.1 合理選擇種子。種植戶需要在充分考慮地區環境、氣候條件的基礎上選擇抗病性能好、適應性強的水稻品種,以便保證種子的成活率,為獲得良好的收益奠定堅實的基礎。
1.2 處理種子。一是要對種子進行二次篩選,保證選擇好的種子顆粒飽滿,避免壞種;二是要對種子進行晾曬,可以起到消毒、去除多余水分的作用;三是要用溫水浸泡種子,保證細胞運動。
1.3 鋪設苗床。按照東西走向劃分苗床,適當規劃苗間距離,合理控制水量以便確保育苗效率等。
1.4 播種。關注種植區本身的溫度、濕度等環境條件,較好的水稻種植氣溫在 7℃以下,而對于地表 5cm 來說,需要將溫度保持在 8℃左右。
1.5 病蟲害防治。病蟲害是威脅作物生產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水稻種植期間還需要做好病蟲害的防治工作,降低其對水稻生長的影響。
2.1 防治宣傳工作不扎實。在水稻病蟲害的防治工作中,有部分防治人員沒有認識到防治工作的重要性,比如在前期防治宣傳工作中沒有重視起病蟲害的預防治理,而是在病蟲害發生比較嚴重的后期才開始進行治理,導致水稻受到的影響比較大,其產量與質量也嚴重下降。除此以外,一些種植戶在長期種植水稻的過程中經驗主義思想比較嚴重,沒有主動去學習科學的病蟲害防治知識,因此在實際的病蟲害防治工作中往往會出現不少問題,導致病蟲害防治效果不佳。
2.2 藥物使用不規范。在當前的農業生產中,農藥濫用的現象比較嚴峻,這也是導致農業生產環境惡化的重要原因。在水稻種植中,農藥仍然是種植戶們防治病蟲害的重要手段,而且如今農藥類型眾多,防治效果也比較好,但是大多數種植戶沒有按照相關的標準要求進行病蟲害的防治,在藥物的使用方面更是缺乏合理性,比如對藥物使用的比例不了解,導致藥劑用量過高對水稻幼苗造成影響,有些則是藥劑過少不能很好的發揮藥效,還有用藥錯誤的情況屢見不鮮,使得病蟲害防治工作受到一定的影響,甚至對當地的農業生態環境也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
2.3 病害蟲害防治不均衡。水稻病蟲害防治不均衡的問題在當前的防治工作中比較突出,這主要是因為種植戶在防治過程中并沒有科學的區分病害以及蟲害,沒有明確病蟲害的發生原因,由于病害是因為病菌的侵襲導致水稻的植株發生額病變,而蟲害則是害蟲的大規模繁殖,有些養殖戶僅僅只是直觀的判斷病蟲害,尤其是病害前期不容易被發現,后期病害逐漸嚴重在進行防治,耽誤了防治時機,給水稻造成較大的危害。
3.1 做好病蟲害防治宣傳工作。做好病蟲害防治宣傳工作,樹立種植農戶的防治意識,要求各級政府以及相關的農業部門要起到引領帶頭的作用,組織并協調各部門的工作人員組建宣傳隊伍,深入一線進行宣傳工作,想種植戶們普及水稻病蟲害的危害及其相關的預防、治療措施等等,提高種植戶的防治意識,降低水稻病蟲害的威脅。
3.2 加大相關專業知識的培訓力度。水稻病蟲害防治是一項比較系統的防治工作,通過培訓的方式引導農戶掌握病蟲害防治技術至關重要,因此為了提高病蟲害防治效果,還需要為相關的農戶提供專業化技術培訓,并定期組織相關主題專業培訓班。在培訓過程中可以邀請市植保站水稻病蟲防治專家學者前來培訓指導,鼓勵種植戶踴躍提出病蟲害防治中出現的問題,以便予以針對性的解答,不斷提高種植戶的專業水平。除此以外,政府方面也需要加大支持力度,比如以縣為單位成立病蟲害防治中心,并配備專業的防治技術人員,為種植戶們提供一個管理完善的平臺,帶動全區域開展科學的水稻病蟲害防治工作。
3.3 建立健全監管運行機制。建立健全監管運行機制是規范農業市場的基礎,是種植戶購買正規農藥的根本保障,因此相關的監察部門要發揮監督保證的作用,加強督農藥市場的監管,一旦發現假冒偽劣農藥要予以懲處,紳士對生產企業進行取締,禁止假冒偽劣的農藥進入到市場中,凈化農藥銷售市場。同時也要規范種植戶的購藥行為,使其到正規的藥店中購買農藥,禁止購買便宜、高毒的農藥,在農藥使用上也要嚴格按照使用說明書。
3.4 制定科學病蟲害防治計劃。水稻病蟲害的防治還需要制定完善的計劃,結合水稻種植區的實際情況,并進行多次的試驗后總結得出該地病蟲害的發生原因、發生時期等,以便可以制定而出科學的病蟲害防治計劃,防治過程中要嚴格按照相關的規范標準使用農藥以及合理的防治方式等,保障水稻的健康生長,實現種植戶們增收增效的目標。
傳統的的農藥防治大多是在病蟲害發生以后進行的防治工作,其會對水稻的生長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因此在水稻病蟲害的防治中需要遵守“預防為主、綜合防控”的基本原則,本地的病蟲害一般以螟蟲、稻薊馬、稻飛虱、病毒病(黑條矮縮病、條紋葉枯病)、紋枯病、稻曲病,感病品種稻瘟病為主。以下就水稻綠色防控技術進行了分析。
4.1 農業技術。農業技術的應用主要就是在預防病蟲害等方面發揮作用,一是可以選擇種植抗病性能較強的水稻品種,尤其是抗條紋葉枯病、稻瘟病的品種;二是要在早春與秋后期間集中燒毀莖稈藥劑水稻的根茬,這樣可以大面積的消滅越冬蟲源,減少來年二化螟蟲發生的概率;三是要及時打撈菌核,一般需要在插秧之前把水面上出現的浮浪渣大佬干凈并集中燒毀,這樣可以減少病害株的存在;四是要注重稻田的水肥管理,控制氮肥的施用量,采用間歇灌溉法,利用淺、濕、干的形式,提供給水稻一個健康的生長環境;五是要在稻田中創建淺水層,以便可以控制好稻田中的溫度,水稻的生長環境更加透氣與透光;六是要做好巡視工作,及時將稻田中有患病跡象的稻草清除掉,減少菌源。
4.2 物理防控技術。一是采用燈光誘殺技術,比如頻振式殺蟲燈,在6 月底-7 月底采用該技術可以有效的誘殺二化螟等害蟲,只需要在每天的7:00pm-次日6:00am開燈即可;二是性引誘劑法,可以有效的消除水稻中雄性二化螟害蟲。
4.3 生物技術。生物技術也比較常見,一是采用稻鴨共棲法,即在水稻田中養殖鴨子,鴨子在活動過程中會以成蟲和幼蟲以及蟲卵作為食物,而且其在在啄食菌核時候也會抑制菌絲的生長,除此以外,還可以抑制雜草的生長;二是利用枯草芽孢桿菌,其可以預稻瘟病,具體實施方式是在稻田中按照每6.67hm2使用10 克1000 億活芽孢、克枯草芽孢桿菌可濕性粉劑。
4.4 化學技術。化學技術就是采用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藥進行病蟲害防治,防治過程中應該注意對癥下藥,且適時適量,交替使用。在本地的病蟲害防治中,化學技術的使用比較常見,其防治計劃如下:
一是在7 月上旬,主治灰飛虱控制病毒病,兼治一代螟蟲、稻薊馬,可以按照每6.67hm2使用80%烯啶.吡蚜酮10 克兌水20-30 公斤后進行噴施防治灰飛虱、稻薊馬,按照每6.67hm2使用35%氯蟲苯甲酰胺5-6 克或6%阿維.氯苯酰50毫升或10%阿維.甲蟲肼50毫升防治二化螟;
二是在7 月下旬至8 月初進行第二次防治,主治中稻紋枯病、二代二化螟、兼治稻縱卷葉螟、稻飛虱、早播中稻稻曲病,按照每6.67hm2使用35%氯蟲苯甲酰胺(或優福寬)4-6 克防治二化螟,兼治稻縱卷葉螟,按照每6.67hm2使用80%烯啶.吡蚜酮(或大作為、飛蚜酮)10-15 克或50%吡蚜酮(或大信息、奇才)15-20 克防治稻飛虱,使用18%的噻呋.嘧苷素(或阿特米、巴米達)40 克或24%噻呋酰胺(或滿穗)20 毫升(20-30 公斤)在水稻分蘗末至拔節期防治紋枯病;
三是在8 月下旬進行第三次防治,主治感病品種穗頸瘟、五(3)代稻飛虱、五(3)代稻縱卷葉螟,兼治二化螟、大螟、紋枯病、稻曲病,按照每6.67hm2使用35%氯蟲苯甲酰胺4-6 克或6%阿維.氯苯酰50 毫升防治=稻縱卷葉螟、二化螟、大螟,使用80%烯啶.吡蚜酮10 克或30%.吡蚜酮.噻蟲胺25-30克(20-30公斤)防治稻飛虱,按照每6.67hm2使用18%的噻蚨.嘧苷素40 克或75%肟菌.戊唑醇15-20 克兌水20-30 公斤在在水稻破口前3-7天進行噴施可以防治紋枯病、稻曲病、穗頸瘟;
四是在9 月上旬進行第四次防治,防治步驟同第三次防治,期間可以加30-40 克磷酸二氫鉀來進一步加快灌漿速度,從而提高水稻的產量。
綜上所述,水稻病蟲害的防治過程中還存在諸多問題,種植戶要提高重視,加強學習,采用科學的病蟲害防治技術,謹遵生態農業的生產要求,從而不斷提高水稻的產量與質量,實現增收增效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