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明輝
(會澤縣林業和草原局,云南 會澤 654200)
森林撫育是從造林起到成熟齡以前的森林培育過程中,為保證幼林成活,促進林木生長,改善林木組成和品質,以及提高森林生產力所采取的各項措施,包括除草、松土、間作、施肥、灌溉、排水、去藤、修枝、撫育采伐、栽植下木等工作。由于沒有項目支撐,會澤縣的森林撫育工作,僅只是依靠中央財政補貼天保工程森林撫育項目支撐,對密度過大的人工中林齡實施了部分面積的撫育采伐和修枝工作。
會澤縣位于云南省東北部,介于東經103 °03 ′至103 °55 ′,北緯 25 °48 ′至27 °04 ′之間,東鄰宣威市、貴州省威寧縣,南與沾益縣、尋甸縣毗鄰,西接東川區、巧家縣與四川省會理縣隔江相望,北與魯甸縣相接壤。縣境東西最大橫距84 公里,南北最大縱距138 公里,國土面積5854 平方公里,山區占95.7%。
在全縣國土總面積中,林業用地面積521.53 萬畝,占總面積的59%,非林業用地面積362.43 萬畝,占41%。林業用地中,有林地面積344.09 萬畝,占林業用地的66%;灌木林地面積53.43 萬畝,占林業用地的10%;未成林造林地面積30.82 萬畝,占林業用地的6.0%;疏林地面積5.04 萬畝,占林業用地的1.0%;無林地面積88.12萬畝,占林業用地的17%。會澤縣的林分特點是結構單一,密度大,森林火災隱患和爆發性病蟲害威脅大。現有人工純林280 萬畝,大多為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后期營造的華山松純林,且初植密度過大,每畝達到400-500 株甚至更多,急需撫育間伐。編制天保二期方案時,按照林齡和郁閉度篩選,需撫育的中幼林面積為59 萬畝。
會澤縣于2010 年啟動實施森林撫育試點項目,2011年-2016 年上級累計下達我縣的撫育計劃任務36.8 萬畝,2017 年以后整合項目資金用于扶貧工作。
每年計劃任務下達后,都按照培訓、外業調查、內業設計、辦理采伐許可證、公示、伐區撥交、組織施工、縣級檢查驗收等精心組織,認真做好各個環節的技術指導和質量監督工作,圓滿完成了各年度建設任務,并順利通過了市縣檢查驗收、省級復查和國家級核查。
每年計劃任務分解下達后,都縣林業局組織鄉(鎮)林業站長、林場場長、技術人員和縣局抽調參與指導施工的人員開展技術培訓。縣天保辦依據《森林撫育技術規定》和《森林撫育檢查驗收辦法》,編制《會澤縣天保工程森林撫育培訓材料》,培訓內容為森林撫育的基本概念、森林撫育原則依據、森林撫育技術要點、森林撫育項目的實施程序、立卷歸檔等,重點培訓撫育方式確定、林木分類與分級、確定保留木、采伐木和撫育質量控制指標等。培訓方式為室內理論培訓與現場實作培訓相結合,通過理論培訓后,選擇合適的實習地點分組進行標準地設置和保留木、采伐木確定的實踐操作,指導老師在各組間巡回指導,發現問題及時糾正,使參訓人員牢固掌握標準地設置和確定保留木、采伐木的技術要領,為外業調查和指導、監督施工打下堅實基礎。
經過培訓,熟練掌握森林撫育技術和調查方法后,各場、站組織完成所承擔森林撫育任務的外業調查工作,主要是區劃作業小班,設置標準地,完成作業小班調查和標準地調查,應用調查結果測算作業小班的撫育采伐量和采伐強度,形成 《撫育小班調查設計表》、《會澤縣**年森林撫育作業設計一覽表》和《會澤縣**年森林撫育作業設計匯總表》等成果,上報縣天保辦編制作業設計。
會澤縣天保辦收齊各場、站上報的外業調查表格和小班矢量后,及時在職人員整理匯總,編制作業設計文本和圖、表,形成圖、文、表齊全的設計文本,上報曲靖市林業局審查批準后,作為組織施工和檢查驗收的依據。
林權所有單位依據作業設計的小班采伐量,憑林權證明材料,以小班為單位向縣林業局提出撫育采伐申請,經縣林業局批準同意后,在施工前對森林撫育的撫育目標、地點、范圍、面積、撫育方式、采伐量等內容在鄉(鎮)政府、林場、作業區及周邊鄉(鎮)、村寨、林區進行公示,接受職工、村民和社會的監督,公示期為7 天。
經伐前公示無異議后,縣林業局核發《林木采伐許可證》,然后由項目管理單位組織設計單位人員、核發采伐證人員、施工單位負責人、施工管理人員及林權權利人進行伐區撥交,現場指定伐區周界,填制伐區撥交單,經簽字撥交后施工采伐。
在撫育施工前,由林業站或林場抽調專業技術骨干組成森林撫育技術指導組,組織參與施工管理的技術人員、生產施工人員到現地進行一次現場培訓,培訓內容主要有:森林撫育技術、操作技能及工作要求,作業安全和防火知識,環境保護意識和工傷急救常識等。培訓合格后才能進入場地施工,在作業范圍內,核對采伐木標記,選好始伐位置,先伐林區公路邊的標記木,再逐步向小班深處延伸,伐木的先后順序應便于集材便于施工作業的操作。在伐木時根據樹木生長的形態和地勢,準確控制樹倒方向,并根據每株樹的具體情況選擇樹倒方向,嚴禁搭掛、劈裂等。注意對保留木的保護,避免損傷保留木。施工管理的技術人員在跟班作業時做到“四看”:看樹冠,保證郁閉度合適;看樹干,保證留優去劣;看周圍,保證株行距合適;看樹種,正確選定采伐木。
為了嚴格控制采伐量,防止超采,林業局要求各項目單位實行日報制度,在項目實施中要當日進行青山檢尺,次日11:30 以前將檢尺結果報告資源站,檢尺記錄形成臺賬存檔備查,確保森林撫育項目依法依規進行。
在采伐結束后,及時對伐區內留下的枝椏、梢頭、造材截頭等進行清理收集,以防止火災發生。能利用的伐區剩余物清理收集后按其利用程序和用途,造成小材小料和薪材運出林區加以利用。不能利用的部分堆積腐爛,平鋪林內,提高凋落物層的保水能力。
會澤縣的各年度森林撫育作業的時間從每年10月開始,到12 月31 日前完成撫育作業,并開展鄉級自檢自查,總結上報縣林業局。
次年2-3 月,由縣林業局組織技術人員,經培訓后到各項目單位逐小班全面檢查驗收。檢查驗收的主要內容是:小班撫育面積、伐后郁閉度、保留木是否分布均勻、是否有林窗等,通過全面檢查驗收,各年度都圓滿完成計劃作業面積面積核實率100%。作業區嚴格按照批準的作業設計組織施工,沒有出現超限額采伐、“開天窗”或“拔大毛”的現象,各小班作業質量合格。
從各年度的實施情況看,會澤縣每年都圓滿完成了森林撫育項目任務,但從林分現狀看,仍然存在下列問題:
(1)天保二期方案中需撫育的中幼林面積為59 萬畝,二期工程已經結束,但只有36.8 萬畝開展了一次撫育,還有12.2 萬畝從未進行撫育。
(2)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后期營造的華山松純林,初植密度過大,只進行一次撫育達不到培育目的,有的需要每隔5 年進行一次撫育,持續開展3 次才能達到培育目的。所以,會澤縣的急需撫育面積不是還從未進行撫育12.2萬畝,而是比這個面積大得多。
(3) 近十年營造的20 萬畝人工幼林逐步郁閉,急需急需首次疏伐。
(4)郁閉前的幼林都需要除草、松土、間作、施肥等,但是沒有項目支撐。
(1)建議逐級向上呼吁,“十.四五”期間爭取每年都下達足夠的森林撫育計劃,繼續對急待撫育的林分實施撫育工作。
(2)建議提高森林撫育補貼,以前的森林撫育補貼是每畝120 元,到縣資金才116 元左右,現在工價上漲,難以開展工作,建議每畝提高到200 元左右。
(3)建議各個項目在下達新造林計劃任務時,就將撫育經費考慮在內,以便對新造幼林開展除草、松土、間作、施肥等工作。
森林撫育是培育森林的重要措施之一。撫育的目的主要是提高林木生長勢,提高林分質量和抗御自然災害能力,提高林地生產力。因此,必須有足夠的資金保障,從新造林開始到成林適時開展撫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