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又真
(云南省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林業和草原局,云南 貢山 673100)
森林病蟲害會威脅樹木健康生產,破壞森林樹木的生長平衡,一般而言,導致森林病蟲害問題出現的原因比較多,多是因為森林管理方式不符要求,無法在實際工作中予以落實,所以,就需要對森林病蟲害的防治進行深入分析。
森林管理工作中,樹木類型過于單一,不同樹木品種間的聯系較少,當樹木品種匱乏時,病蟲害抵抗能力下降,容易導致病蟲害的發生。同時,日常管理過程中,因樹木類型單一,無法形成完善的管理機制,使得病蟲害范圍不斷擴大,影響森林樹木生長。
森林樹木生長過程中,病蟲害種類比較多,管理人員大多采用日常治理方式,無法從根本上預防病蟲害,同時,森林管理工作中,未能采取科學的病蟲害防治方法,一旦病蟲害出現,未能及時采取相應的防治措施,致使森林樹木生長受到影響,甚至造成樹木的死亡,使得森林效益下降。
在防治森林病蟲害的過程中,因缺乏完善的預防方式,而采用傳統的預防和管理方式,對病蟲害的發生規律加以總結,也未采取相應的防治與管理措施。除此之外,在日常工作中,未能及時發現病蟲害的隱患問題,未能采取科學的方式加強管控,導致森林樹木的生長受到很大影響。
在森林病蟲害的防治過程中,運用營林措施能夠對具體的問題進行具體分析,做好監測管理工作,對病蟲害問題加以準確預測,構建科學的預警系統,全面了解病蟲害隱患問題,對管理制度進行優化與完善。加強病蟲害監測,能充分了解森林系統的健康狀況,采集相關的數據信息,據此確定最佳的病蟲害預防方式,既能降低病蟲害發生概率,又能控制危害范圍,保障森林樹木的安全。
運用營林措施,加強森林病蟲害防治多是采用人工造林方式,為了使森林樹木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生長環境,保障日常管理工作順利實施。所以,在營林過程中,應當強化日常管理,弄清森林病蟲害數量和范圍,采取病蟲害天敵對人工干預進行替代,利用有益生物,加強病蟲害的預防。與此同時,在森林病蟲害防治過程中,加強營林措施的運用,可及時找到具體的問題成因,進入檢疫期后,做好樹木管控工作,以防出現大范圍的病蟲害。
在森林病蟲害防治過程中,加強營林措施的運用,實現二者的相互融合,使設計方案更加科學合理,本著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則,使用多種植物進行造林,進而營造生態化森林環境。在實際管理工作中,部分森林機構會采用新的營林措施,積極營造混交林結構,選用抗逆性較強的造林樹種,加強對鄉土樹種的運用,構建農田與林網結構,動員周邊農民加入到森林病蟲害防治的隊伍中去。育苗過程中,使用先進的技術進行工作,能夠確保苗木水分充足,避免根系受損,也能及時選擇營林措施,做好管理工作,保證森林樹木健康生長。
運用營林措施,能夠釋放病蟲害天敵,降低人工操作強度,加強環保,科學樹立綠色防治觀念。在森林病蟲害防治時,合理采用營林措施,能夠使管理工作更加合理,對植物的組合體進行簡化,使樹木的自我調節能力顯著增強,保持森林物種平衡,在此基礎上加強病蟲害防治,能避免病蟲害的發生。
森林病蟲害防治過程中,科學采用營林措施,能夠有效協調藥物防治,控制化學藥劑使用量,保證藥物的積極作用得以充分發揮。第一,營林過程中選用的藥物毒素含量不高,不會對森林樹木造成較大危害,更不會破壞森林生態平衡。第二,運用藥物防治方法時,需根據森林樹木的生長情況制定相應的管理計劃,加快轉變傳統的管理觀念,進而建立系統而先進的控制體系。
將營林措施運用于森林病蟲害防治過程中,必須堅持綜合防治原則。第一,加強預防病蟲害,全面調查當地樹木發生的病蟲害問題,總結病蟲害的發生規律,科學制定管理方案,并進行系統研究,在管理過程中,從源頭上消除病蟲害隱患,降低病蟲害對森林樹木造成的不利影響。第二,遵循科學防治原則,樹立科學的防治觀念,運用先進的技術方式,以便在最短時間里實現對病蟲害的有效防控。第三,遵循法律性的工作原則,嚴格依照國家森林管理的法律法規進行日常管理,在經營與管理過程中注重資源防護。與此同時,還要制定相應的處罰制度,根據防治內容與要求進行工作,提高工作人員的積極性,保證整體管理效果。
對于森林病蟲害防治管理部門而言,應加強對生態系統的分析,弄清有沒有水土流失的問題,盡快發現是否存在過度砍伐的問題。管理過程中,還要在病蟲害防治中加強營林措施的實施,采用合理的營林技術,落實好病蟲害防治工作,加強工作經驗總結,實行嚴格管理,保證當前任務的順利完成。
一方面,營林工作需采用合理的植苗造林技術,弄清莖干與根系的特點,扎實開展好造林苗木的管理,降低生物或氣候因素的影響。栽培過程中,應確保條件良好,認真分析林分特點,使造林苗木生產初期保持穩定,還要構建科學的造林育苗管理系統。另一方面,采用根系管理技術方式,對技術內容和數據信息進行及時更新,保證管理嚴格,還要確保整體技術滿足營林措施應用需求。
樹種過于單一是人造林的顯著特點,往往難以抵抗森林病蟲害。一旦病蟲害問題出現時,就會快速蔓延開來,影響大面積森林,加大病蟲害防治難度。大量的實踐表明,通過對樹種進行合理搭配,建立混交林,能夠有效降低病蟲害的危害,同時,對于那些環境惡劣、氣候不佳的地區,營造混交林,能夠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從而保持水土,優化區域環境。此外,相較于單一樹種為主的人造林而言,混交林的生物多樣性更大,也不會對植物和水土造成強烈破壞,各種昆蟲種類繁多,不少害蟲都能通過釋放天敵進行克制。尤其是一些寄生性有害生物的天敵,能夠顯著降低病蟲害的蔓延,而且不同類型的樹種會發出不同的氣味,這種氣味能夠相互影響,進一步提高病蟲害防治效果。
森林病蟲害發生后,會迅速蔓延,尤其是多風地區,一些病蟲害的繁殖能力超強,一旦蔓延開來,還會影響新樹種的生長,所以,對于單一樹種為主的營林區或珍稀樹種早林區,就要科學建立隔離帶,避免病蟲害相互蔓延與傳播。部分林區病蟲害傳播速度極快,能夠通過花粉或樹葉進行傳播,合理設置隔離帶,可以幫助林業工作者爭取足夠的防治工作時間。在森林中,會有大量繁殖能力突出的害蟲,除了要落實好預防工作外,還要在幼蟲階段就及時消滅。構建網狀隔離帶,既不會影響林內通風,還能對害蟲幼蟲的危害范圍加以限制,以免影響附近林區。
一般地,外來物種入侵,往往會表現出較強的生存能力與適應性,嚴重危害本地物種與生態環境,所以,林業人員應扎實開展檢查巡視工作,一旦發現外來物種,則應及時采取相應的防治措施。清除病蟲害污染源,既能有效消除病害,也能減小對林業發展造成的不利影響,這對危險性病蟲害防治意義重大。同時,做好病蟲害擴散處理與管控工作,在病蟲害出現的源頭,建立隔離區,通過以點帶面的形式,及時清除源頭。比如說,我們一直比較注重松線蟲病的檢疫,有選擇地伐除部分林木,以免該物種侵害本地林木,取得了不錯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