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昊
(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耕地質量保護站,江蘇 徐州 221116)
土壤肥料的數量與質量直接關系到我國農業經濟發展以及農民的經濟收入。為此,需要把握好糧食資源與生態環境之間的矛盾關系,做到農業的可持續發展,解決土壤肥料在以往使用中存在的問題,明確土壤肥料的重要作用,了解其使用策略,增強農業經濟的發展速度。
在農業發展中,土壤肥料為所有的農作物帶來了必不可少的養分。土壤一直以來都是農業生產中最重要的組成元素之一,它可以為所有的農作物在生長過程中提供大量所需要的物質,其中包括微量元素,能夠為我國農業經濟發展帶來十分積極的影響。在農業生產的過程中,土壤肥料可以配合不同地區的土壤改變,并且讓更多的植物能夠做到因地制宜,獲取更多的養分,產量更高,能夠保證農業生產活動的質量。土壤肥料可直接影響到土壤作物生長過程中的整體生長質量,影響到一個地區的土質狀況以及土壤肥力,可以說是農業生產過程中重要的基礎,可以保障了相關作物的健康成長。一直以來,土壤,肥料都是農作物在生存過程中最不可缺少的物質條件。雖然土壤中本身含有微量元素以及大量的水,但是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會存在著對環境的破壞,也會存在著對土壤的破壞。然而土壤肥料能夠增強土壤自身的修復力,對一些破壞嚴重的土壤,使用土壤肥力結合外界條件,土壤可以實現自我修復并且提高對農作物在使用時所帶來的積極影響。
在種植農作物的過程中,想要農作物健康生產并且實現增產這一目的,肥料的作用尤為重要。肥料一直以來都是農作物在組成過程中的關鍵,適當的肥料能夠保證土壤的各項指標均達到最佳,并且適用于農作物在生長發育時的整個過程。肥料的投入使用還可以為所有的農作物提供更好的生長必須的養分,保障農作物能夠充分地吸收營養元素,健康生長,也可以有效地減少由于土壤中的肥料不足或者是土壤的種植面積過大而導致農作物難以吸收足夠的養分,而致枯萎、死亡等問題。土壤雖然具有一定的肥力,從一定程度上也能夠滿足作物在日常生長的需求。但是想要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僅僅依靠化肥是無法完全實現的,而長時間使用化肥會導致土壤出現荒漠化。為此,要更加注重土壤肥料的使用,既可以為所有的農作物提供長久的,充足的養分,同時也能夠確保農作物滿足綠色發展的需求,避免破壞生態平衡,提高農作物的產量與質量。大力的倡導有機肥提高土壤肥力是當前社會發展中十分重要的一點,但是在使用土壤肥料時,并不是說土壤肥料越多越好,而是需要根據各地區土壤的實際狀態,根據農作物的生長狀況、生長種類、土壤肥力等等一系列因素,對其進行科學合理地規劃與使用。嚴格地控制其土壤肥料的用量,在最大限度上發揮出其土壤肥料本身所帶來的積極影響,既可以增加所有農作物的產量,同時也可以減少土壤肥料過多而對農作物生長所帶來的一系列危害。在進行土壤肥料的選擇以及用量的考量時,應該根據不同的農作物的生長特性以及種植地點、氣候條件等等進行全方位的分析,才能夠提高土壤肥料在選擇時的效果,確保農作物高效生長。比如說,在進行種植稻米時,土壤肥料可以選擇適當添加氮元素的肥料,而在進行蔬菜種植時,則可以適當地選擇一些土壤肥料中添加鉀元素的肥料。
隨著我國農業經濟發展速度越來越快,在當前需要高度重視土壤肥料的整體使用效果。以全國范圍為例,在分析土壤肥料使用的整體狀況中,發現其仍舊面臨著部分耕地土壤養分不斷下降或是土壤物理性質相對以往改變較大、耕地流失等情況。由于肥料使用不夠合理、存在浪費等狀況,導致土壤的營養質量無法得到改善。需要考慮到在當前想要提高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土壤肥料如何進一步地進行使用。首先應該建立健全耕地資源保護的方式,耕地資源保護是各級政府在進行耕地資源使用以及企業個人耕地過程中首先要遵循的法律法規。在我國農業法以及《土地管理法》中均有相關的明確規定,但是在當前的耕地資源保護法中,其法律法規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例如涵蓋范圍不足,細則不夠明確等等。為此,在當前需要根據耕地資源保護法中的相關法律法規,對耕地資源的開發以及使用等進行明確的規定,構建更為完善的法律制度,能夠保證所有的耕地在進行使用時質量得到提升,也可以避免出現非法占地或者是破壞耕地等現象的出現。
目前在進行農業土地使用過程中,需要利用有機肥提高耕地的地力。耕地保育是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工作。耕地保育的主要目標在于提高所有土地本身的肥力質量,確保土地所在的環境質量、健康質量得到提升,從而促使所有的土壤本身更加具有肥力。而作為各級政府部門,需要高度重視耕地保育工作在開展時的方式以及質量,能逐步提升所有土地的應有營養狀況,確保土地能夠發展均衡,供應更多的養分,強化土壤與農作物之間的物質和能量循環強度、亮度,增強土壤管理的效果。同時也需要基于全國有機肥料資源豐富這一特點,要求各級政府在進行耕地保育的過程中,需要加強有機肥料的科學性使用,提高使用質量,建立健全有機肥與無機肥之間的科學施肥體系,確保低肥力土壤能夠逐步變得養分充足,滿足在整個社會發展時的需求。在進行高肥力土壤保育過程中也需要高度注重土壤養分的均衡性,各相關部門需要加強對土壤肥力的長期監測,需要定期地開展更為積極的、基礎性的野外實驗,可以強化土壤肥力的整體監測工作,并且把握全國范圍內土壤以及肥料在使用時的方式、效果,應分析土壤肥料在使用過程中如何根據不同地區的特點進行使用,做到因地制宜,采取具有針對性的措施,才能夠提高耕地保育的整體效果。在進行土壤肥料使用中,如果選擇常規的化肥進行使用,風險相對較高,這也直接阻礙了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為此,若要提高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整體效果,需要明確土壤肥料的使用方式以及質量。
作為政府部門以及研究組織等需要不斷加強新型化肥的研究,例如常見的緩釋化肥等等。在新型化肥使用時,也需要高度注重其化肥中養分的吸收釋放以及作物在進行吸收時所蘊含的優點,以此作為施肥中的重點,滿足整個農作物在生長階段中所有的養分需求,盡可能地避免出現大量的肥料浪費,使得肥料的使用能夠處于適當的狀態。作為政府部門,在當前為了提高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針對土壤肥料的研究還需要投入更多的資金以增強研發效果。例如對農田養分精準管理技術進行研究、在精準施肥技術上進行研究等,既可以保證所有肥料的使用效率,降低肥料的浪費率,同時也可以保證農作物的營養是充足的,可以有效地改善我國當前農田的生態環境,對其具有積極影響。作為農業施肥人員,也需要結合各種不同作物在成長過程中所需要的養分信息,根據所種植地區土壤的各項指標進行對比和監測,選擇更為適合的土壤肥料進行施肥,合理地規劃種植區域,提高土壤自身的肥力。
綜上所述,土壤肥料在整個農業發展過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當前,為了保證我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需要提高農業經濟生態環境,并且確保土壤肥料的應用效果得到改善。相關各級部門,首先要充分認知土壤肥料在農業可持續發展中所帶來的重要作用,結合耕地資源保護法,不斷地提高耕地保育的質量,通過研究更多的新型化肥以及相關技術等,提高土壤肥力,滿足農業發展的實際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