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楊 羅 斕
(貴州地礦測繪院有限公司,貴州 貴陽 550000)
城市化發展中最值得關注的就是城市規劃問題,其中,土地管理是城市化的基本管理工作之一。為了適應現代化進程,更好地發展城市,需要對城市進行更加科學合理的規劃。在城市發展過程中,針對城市土地管理存在的一些問題,需要根據土地規劃的作用以及解決措施進行進一步分析與探究。
在土地資源利用方面,環境問題既是常見問題,也是首要問題。目前,我國很多地區出現了過度利用土地及森林濫砍濫伐等情況,造成土地出現嚴重的水土流失和沙化現象,土地地力減退情況較為明顯,導致生態環境惡化。
由于我國經濟發展迅速,致使城市規劃進程與經濟發展速度不相適應,出現了發展與規劃的不平衡。相關的規劃文件,如土地利用規劃與城市規劃分屬于不同的部門,規劃文件制定的出發點不同,采用的標準也不同,兩者之間的差異加劇了城市土地開發利用的諸多矛盾與不足。城市用地不足與耕地用地不足加劇了用地緊張的情況,舊城區的改造導致空地浪費大量存在,郊區廢棄建設用地沒有被合理利用。
部分地方政府在推動本地經濟發展過程中將重點放在建設主題公園或者經濟開發區等方面。根據相關調查研究發現,從20世紀末到現在,我國城鎮建設規模不斷擴大。由于規劃不合理的問題,導致被使用的土地資源并沒有得到充分利用,一部分土地資源出現被浪費的情況,不少被浪費的土地還是肥沃的耕地。在城鎮化建設過程中,部分耕地被用于其他用途,失去了原本的農業生產作用,給農民造成經濟損失。此外,由于某些建設單位的經濟問題,導致一些被占用的土地長時間處于閑置或停工狀態,造成土地資源浪費。
在土地資源利用方面,存在管理工作不到位、不科學的問題。在城鎮化發展速度不斷加快的情況下,住宅和工業用地面積不斷增多,農業耕地面積逐漸減少。一些地區在土地資源管理方面缺少科學認識,未能落實農民耕地補償和配套政策,導致農民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一些企業為了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在土地資源開發和利用中,出現了未經審批就大肆開發的情況,加劇了城鎮用地與農業用地之間的矛盾。此外,很多地方在土地資源使用規劃方面存在“只顧當下,不顧未來”的情況,未能切實做好長遠規劃,導致土地資源濫用、浪費現象較為嚴重。
節約集約用地主要包括3層含義:一是節約用地,就是各項建設都要盡量節省用地,想方設法地不占或少占耕地;二是集約用地,每宗建設用地必須提高投入產出的強度,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約化程度;三是通過整合、置換和儲備,合理安排土地投放的數量和節奏,改善建設用地結構、布局,挖掘用地潛力,提高土地配置和利用效率。在土地資源集中管理過程中,節約用地和集約用地有一定的區別,前者主要強調通過一些政策、措施或技術手段來減少社會經濟發展對具有自然價值的土地造成不可逆的消耗;后者主要強調以布局合理、結構優化和可持續發展為前提,通過增加生產要素的投入、提高土地利用率或優化土地利用結構等措施,使土地利用的綜合效益和土地利用效率達到合理水平。同時,兩者相輔相成,一般集約用地必然導致節約用地,而集約用地是節約用地的重要手段。
規劃要按規章走,應該制定相關的土地管理條例,對土地管理作出具體的開發規劃,不斷完善法律法規,使浪費資源、污染環境、不合理利用土地等問題的解決有法可依。同時要制定具體的土地利用規劃,結合實際,依據人口、經濟水平對土地利用進行科學化的調整。堅持“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協調發展過程中存在的矛盾與問題,做到因地制宜、科學發展,更好地做好土地管理和土地利用規劃。
在經濟發展的大環境下,要想實現節約集約用地,就要針對土地資源管理工作進行科學、嚴格的規劃,做好管理規劃工作,解決土地資源與經濟發展之間存在的矛盾。相關部門應強化自身職能,針對土地資源開展集中管理,提高土地資源利用率。土地資源管理部門需要對城市、農村的土地資源利用情況進行嚴格審核與分析,制定嚴格和完善的審批流程,要按照審批流程進行處理,確保土地資源得到較為合理的應用。除了要重視經濟發展外,還要保護好耕地,避免耕地污染和浪費,實現城市化發展與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有效結合。
通常來看,土地管理問題和地區經濟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只有解決好土地管理問題,才能保證地區經濟更好地發展下去。目前,我國土地資源利用效率不高,一些地方在城鎮化建設中對耕地占用量較多,甚至出現了故意破壞耕地的現象,威脅到我國糧食安全,也進一步加劇了我國人均土地資源占有量偏少的問題。土地管理部門應完善土地管理制度體系,建立科學健全的制度。在推進城鎮化時,要做好土地使用規劃和具體的土地使用方案,并進行多番論證,確認其可行性。尤其是要注意,避免出現土地資源浪費的情況,發揮出土地的最大價值。另外,對于一些不必要征用的土地,應盡可能不征用;對于已經征用的土地,要及時投入建設,避免長期處于閑置狀態造成資源浪費。相關人員在管理時,應嚴格按照國家的相關規定,監督土地資源使用情況,確保城鎮建設合規、合法。與此同時,還需要保護廣大群眾的合法權益。
與城市土地資源相比,城鎮土地較為特殊,相關部門需要合理區分農用土地和非農用土地,并對兩種類型土地資源進行有效管理。相關部門需要結合經濟發展、地區發展需求,將土地資源開發與利用作為一項重要工作,建立相應的管理制度,遏制盲目擴張和不合理利用土地資源的情況,有效保護城鄉接合部的耕地資源。相關部門需要合理控制城市外延的規模,避免盲目征地。相關部門需要適當增加對于耕地的投入,興修水利或推廣種植新品種,高效利用耕地資源,實現土地資源的有效保護。在土地資源的保護中,需要做好相應的監管工作,引入監督機制,對土地資源的開發、利用進行嚴格監督。監督部門如果在土地資源的開發、利用中發現不合規的情況,需要及時與相關部門聯系,及時叫停土地資源的不合理開發行為。
由于目前我國土地資源管理局基礎設備相對落后,政府部門應增加資金投入比例,進一步完善國土局基礎設施。面對土地資源管理現狀,政府相關部門應提高自身認知,指導農村土地資源管理工作順利進行,真正體現農村土地資源管理對農村發展的建設性作用,政府相關部門需從思想認知上予以根本轉變。只有在思想上有了充足認知,才能在資金投入方面“下足功夫”,進而全面完善土地資源管理所需設施建設、人力建設、設備建設等,確保土地資源管理工作順利進行,并取得優良效果。
以城市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為土地利用規劃的準則,其包含了多個層面,主要有社會、生態環境、經濟,以及城市的可持續發展,以此作為城市土地利用規劃的總體目標,為城市的建設和發展提供保障。第一,可持續性的土地利用規劃,實現了城市土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源源不斷地為城市建設提供用地;第二,促進城市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維持區域內的經濟穩定和房地產市場的平穩。在進行土地利用規劃編制時,要重新審視城市建設和經濟發展的戰略,從可持續發展的大局入手,進行土地利用規劃的整體編制;從城市生態環境保護、資源配置的角度出發,對城市土地各項規劃要素進行綜合性的考量,以及評估城市的發展潛力,預測城市的發展前景,根據長遠的土地利用規劃,制定長效化的土地管理機制,注重城市發展的長遠利益。最終在土地利用規劃的約束下,對城市土地資源進行科學的控制,實現城市土地資源的可持續供給和發展,為城市建設提供充足的建設用地,促進城市的良性運行和發展。
土地資源是社會經濟發展中十分重要的資源,在土地資源利用中存在一些問題,相關部門和工作人員需要把握當下土地資源的利用情況,結合地區實際,選擇科學的措施強化土地資源管理效果,實現節約集約用地,確保土地資源得到較好的保護,助力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