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麗
(會澤縣林業和草原局,云南 會澤 654200)
所謂經濟林,就本質上來說是屬于生產藥材、調料以及干鮮果品等產品的林木。地區通過經濟林的建設,在有效改善我國生態環境的前提下,為該地區的農民提供了更加可觀的經濟收入,對于地區的經濟發展來說也有非常積極的作用。隨著全球化經濟的不斷發展,生態環境的建設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與重視。就我國經濟林的實際發展來說,仍然存在著較多的問題,都需要通過不斷地努力與發展,起到加強生態環境中經濟林發展的最終目標。同時,在經濟林未來發展趨勢上,也將朝著更加規模化、優質化的方向所發展。
會澤縣位于我國云南省東北部,曲靖市西北部,屬于全國深度貧困縣。近年來,會澤縣實行退耕還林還草,封山禁牧,保護生態環境,并充分考慮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之間的關系,努力做到經濟與生態環境的雙贏。會澤縣是林業山區大縣,境內光熱水資源豐富,有林地面積544萬畝。
2016 年以來,會澤縣依托國家退耕還林、省級陡坡地生態治理項目,在核桃、花椒、軟籽石榴以及油橄欖等經濟林果的種植面積上大大提升。截止數據統計時間為止,我縣在核桃產業基地的種植面積上已達68000公頃,掛果數、年產量以及核桃產值有了非常明顯的上升。除了核桃以外,花椒產業也已經成為我縣經濟林建設的主要林果。數據統計結果發現,我縣目前已經建成的花椒產業基地6700公頃,年產干花椒650噸,實現產值5000萬元,為我縣經濟發展做出了強有力的貢獻。
截止到2019年,會澤縣森林覆蓋率達45.6%,會澤縣委、縣政府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立足全縣林業產業發展現狀,將傳統優勢產業進行積極鞏固,與此同時,將傳統的優勢產業與新型特色產業進行相互的結合,通過產業規模的擴大與提升,將新型經營主體的培育工作與貧困戶帶動進行聯動發展,大力發展地區綠色、生態產業。
近年來,我縣林下種植、林下養殖、產品采集加工和森林景觀利用等四大類林下經濟迅猛發展,核桃產業、青花椒產業、林下經濟產業等四項重點林業產業風生水起,目前全縣林業產業基地規模達7萬hm2以上,2019年度林業總產值達15億元以上。近三年農民涉林收入均逐年增加,農戶經濟效益得到了非常明顯的改善,另外,在地區的經濟發展上也有了明顯的進步。
在未來的發展目標上,首先,繼續加大經濟林果產業豐產高效栽培管理示范基地建設,做好經濟林果產業田間管理,提升我縣居民對產業發展信心;其次,不斷培育壯大涉林新型經營主體,帶動經濟林果產品初加工,提高林農發展經濟林果產業的積極性;最后,就我縣當前存在的南北面百姓消費理念不一的問題,采取南面鄉鎮以銷售鮮果為主,北面鄉鎮以干果為主,打造鮮干果交易市場,積極推動地區產業經濟進步。
經濟林在生態環境中的發展,會澤縣在核桃、青花椒等特色經濟林產業和林下經濟產業中都具有了產業基礎,核桃產業基地面積達104萬畝,青花椒產業基地面積達3萬余畝,油橄欖、油牡丹產業呈現良好發展勢頭,林下種植、林下養殖也取得顯著成效。在核桃樹的發展當中,隨著會澤縣多年林業產業的不斷發展與推進,在多個村中均成為其支柱產業,使得絕大多數用戶在經濟林產業的發展中獲取到了一定的經濟效益,人民群眾在經濟林的發展意識上不斷增強。除此之外,不少企業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發展模式,大力發展自身企業的特色產業,為企業經濟效益提供了幫助。
根據實際的調查結果發現,會澤縣內含有大量的木本種子植物、上百種森林藥材、森林食用植物、野生菌類、林果種子等。除此之外,云南地區松花粉資源豐富,各種林下花卉的品種繁多,其中不乏有各種珍貴、稀缺的植物。地區物種資源豐富對于經濟林的發展來說,具有非常大的潛力,為經濟林的建設提供了堅實的發展基礎。據了解,目前在核桃、花椒等產業的基地科技貢獻率上較低,可提升潛力巨大,仍然有很大一部分本地特色產品未得到有效開發、利用,可開發特色林產品數量較多,都具備經濟林發展的潛力。
就地區氣候條件來說,會澤縣最高海拔4017.3 米、最低海拔695 米,分布有中亞熱帶、北亞熱帶、南溫帶、中溫帶、北溫帶等多個氣候類型,立體氣候明顯,可開發產品多、類型多樣。只要通過不斷的思考與挖掘,便可以挖掘出多個全新的經濟林發展產業,并且可以進行多個產業共同發展,優勢顯著。
從土地面積優勢來說,會澤縣國土總面積884萬畝,山地占總面積的95.7%。隨著近年城市化的快速發展,大量農村人口向城市轉移,會澤縣外出務工人口眾多,許多土地輪歇甚至撂荒閑置,土地可利用率較高,產業規模化發展形成更加容易,經濟林規模建設可得到有效擴大。
市場既是林產品生產的啟動器,也是林產品生產的必然歸宿,發展特色林業產業的目的在于滿足林產品的市場供應,對市場把握不準,就容易造成供給和需求結構失衡,就容易造成產能過剩。就我縣實際情況來看,地處不發達地區,交通相對落后,信息相對閉塞,在市場信息的獲取上存在一定困難。近年來,隨著經濟林產業發展擴大,市場競爭愈發激烈,在此環境落后的市場信息下,對于好的產業信息獲取來說具有嚴重的滯后性。并且,當產業信息傳入后,不少農戶對于產業的發展仍然會抱有懷疑的態度。再加上會澤縣屬于典型的貧困大縣、山區大縣,受到基礎條件等因素影響,在新產業的培育上具有一定困難。
林業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初期需要投入的資金較大。根據我縣相關的數據資料顯示,在進行大規模的核桃基地建設時,每畝財政投資僅為35元。新一輪退耕還林項目啟動后,每畝種苗補助也僅為300元,造林補貼項目喬木林補助僅為200元/畝、灌木林補助僅為100元/畝,木本油料林基地建設每畝補助僅為100元,再加上各個項目每年的計劃任務有限,項目建設的需求無法獲得滿足。盡管我縣在林下經濟的發展中,政府相關扶持政策比較宏觀,但仍然缺乏非常細化的推進措施,扶持機制尚不完善。在科技研發、示范基地建設以及實用技術推廣上經費不足,進而導致經濟林的建設發展在基礎設施難配套以及企業融資難等問題上存在不足,從而阻礙經濟林在生態環境建設中的發展。
當前市場對于經濟林產業的需求正在不斷地上升當中,尤其是在經濟林的產量、質量上。然而,對于經濟林的生產與加工,仍然停留在產業化程度較低的水平。產品在采摘后的處理技術低下,整體的產業化程度不足,導致果實品質參差不齊。我縣目前已經存在的合作社數量較多,但是仍然存在多數沒有正常運行的合作社與農戶等,導致農戶間的合作能力較差。不少未加入合作社的農戶在品種的選擇上隨意性強,并且在銷售渠道上也各找各的路,導致地區品牌效應形成較差,“散小弱”現象非常突出。就目前我縣整體經濟林的發展情況來看,還未形成“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新型生產經營體系,總體帶動能力較弱。
就我國目前絕大多數經濟林園區的實際管理情況來看,有很大一部分園區在管理模式的選擇上仍然使用的是粗放式管理。粗放式管理模式在管理的覆蓋面上較差,對于經濟林中的林木生長不具備有力的生長條件,進而導致經濟林中的林木產量低、品質差。該管理模式不僅僅阻礙了經濟林中林木的生長,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經濟林的健康發展。除此之外,就我縣實際情況來看,近年來我縣林業專業技術人員老齡化突出,新技術、新知識領域的學習和跟蹤能力有限,熟悉特色林業產業建設工作的專業技術人員有限,科技成果轉化慢。各級對林業科技成果、實用技術的推廣與普及缺乏硬性要求,科技培訓、技術推廣與普及力度不大。再加上普遍農戶經營管理的技能不高,經營管理比較粗放,有的甚至放任不管,核桃、花椒不施肥、不修剪等現象突出,產業科技含量不高,科技貢獻率還低。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與進步,在經濟林地區的產業加工技術上需要不斷地深入提高。面對需求不斷上升的市場,經濟林的發展應當不斷開發應用新技術,生產出全新產品,以滿足市場實際需求。在經濟林產品的實際加工過程中,往往會產生大量的廢棄物,在以往的產品生產中,絕大多數廢棄物都被丟棄。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在經濟林的實際發展中,應當充分挖掘廢棄物的利用價值,對其不斷進行深度的優化與加工,在提高自身經濟效益的同時,防止環境污染,提高生態環境建設。
經濟林產業發展沒有規模就沒有效益,沒有規模就沒有市場競爭力。截止2018年底,全縣已實現核桃保存面積102萬畝,農業人口人均核桃面積達1.1畝以上。其中掛果投產面積達50余萬畝,年產量達4.2萬噸,年產值11.5億元,按現有農業人口90.43萬人計算,年人均可增收1000余元。
為使經濟林產業更好發展,會澤縣先后出臺了相關的政策與文件,進而在政策扶持以及資金投入等方面,給予了經濟林發展重點保障。同時,充分整合國家造林補貼、退耕還林、省級陡坡地治理等項目扶持各類產業發展。在未來的經濟林發展中,政府相關部門應當不斷加大投資,不斷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在經濟林基本的田間管理上不能松懈,加大力度建設經濟林豐產示范園,培育新型經營主體投入一體化初加工建設,幫助農戶度過低谷期,讓其保持對林業產業發展的信心。
按照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要求,實行精細種植,“把山當田耕,把樹當糧種”。林果產業是群眾性的產業,抓建設必須面向群眾、依靠群眾。對于部分觀念落后,農民文化素質不高的,政府部門應當起到強有力的推動作用,利用政府行為,振奮干部精神,啟動基層活力,組織群眾抓開發。縣、鄉、村3級聯合包抓項目,層層建立產業開發責任制,強化行政推動功能,加快經濟林建設步伐。
嚴格按照果園標準化管理要求操作,采用溝壟整地技術,實現保墑保溫效果,加強果園中耕鋤草,以有機肥為主,推行配方施肥,病蟲害防治采用以農業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生物防治為補充的綜合防治措施,實現經營生產規模化發展,提高產品質量。此外,總結出針對性強、便于群眾掌握的林果栽培及管理技術標準,推廣矮化密植栽培、花果管理、整形修剪、節水灌溉等綜合管理技術,使基地建設實現規范化、標準化、科學化發展。
在經濟林產業的發展中,具有政策性、經濟性技術以及科學性的特點,屬于社會系統工程項目,地方各級政府都應不斷加強對經濟林建設的重視程度,同時,地方林業主管部門也應當加強相互之間的配合程度,從而制定出科學、合理的經濟林建設規劃,推動我國經濟林在生態建設中的應用與發展。在發展規劃的制定過程中,需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規劃,比如:土地情況、氣候條件等,都應當納入到合理的規劃當中,加強經濟林的管理,保證經濟林產量、質量以及效率。
總之,隨著我國經濟林在生態建設中的發展,人們對經濟林產品需求不斷上升。目前,我國在經濟林生產上已經獲得了一定基礎,在未來經濟林生產發展趨勢上,會不斷朝著可持續化發展,同時在種苗的發展上會更加的良種化、無性化,經濟林的經營生產也將逐漸實現規模化、基地化以及工廠化,為我國的經濟發展提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