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艷玲
(廣西崇左市環境科學研究所,廣西 崇左 532200)
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促進了新農村的建設。農業經濟的發展需要土地支持,農村土地污染的影響因素較多,礦山開采過程中的廢水、廢渣給土壤帶來嚴重的重金屬污染,如汞化物、氰化物、鉛化物等,破壞了農村土壤結構;與此同時,農業生產過程中化肥、農藥以及農膜等的使用也會給土壤帶來嚴重的重金屬污染;此外,生活垃圾中老舊電器、廢舊電池等也會產生較多的重金屬,上述這些都是農村土地重金屬污染的來源。農村土地的重金屬污染給土壤環境帶來了較大的影響,土壤結構的平衡被打破,土壤養分流失,難以維持基本的生產力;土壤所具備的種植能力下降,不利于保護農村土壤環境。所以農村要重視土地污染的防治工作,以科學的保護技術改善土壤環境,從重金屬污染的角度思考土壤污染的方式措施,減少土地污染,種植良好的農作物,發展農村經濟。
礦山開采的過程中會產生廢水、廢渣,這些廢水、廢渣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屬,會污染農村土地。礦山開采、選礦的過程中會排放出較多的有毒物質,如氰化物、汞、鉛等,這些含有重金屬的有毒物質流入土地中,會直接影響農村土地的肥力,打亂農村土地的結構。土壤中存在的重金屬不容易被溶解,也無法及時清除,當出現土壤重金屬容量超過環境可承受的范圍時,便會影響土地的種植能力。土壤養分被破壞,如有害的重金屬物質滲透進土地中,農作物生長不佳,農作物的產量也會受到影響。
土地重金屬污染還來自農業生產的農藥殘留物。現代農業的發展,農藥使用的次數和劑量逐漸增多,在此背景下,當農民在種植農作物的過程中,超劑量地使用農藥、化肥則可能會造成土壤重金屬污染。農業重金屬污染的方式包括污水灌溉、農藥化肥、大氣沉降等,這些因素所帶來的土壤重金屬污染較大。有關數據顯示,全球每年土壤中大約有66萬千克的鎘,而農業生產化肥、農藥中的鎘污染占比55%,與此同時,農膜要使用熱穩定劑,這也會產生大量的鉛、鎘等重金屬,造成大量的土壤重金屬污染。農業生產過程中的重金屬污染也是土地污染的重要表現,同時也是土地重金屬污染的重要來源。而保護土壤環境,則需要改善農業生產方式,引入新的農業生產技術。
生活垃圾與廢水也會污染土地。農村生活肯定會產生生活垃圾和生活廢水,這些生活垃圾一旦處理不當,將會直接給土壤帶來污染。盡管農村有完善的垃圾處理設施,但農村的生活垃圾分類意識不強,不同種類的生活垃圾中所含的重金屬具有差異,如廢舊電器、老化電池中含有大量有輻射的重金屬,這類生活垃圾相較于廚房生活垃圾,重金屬含量已經超標。而含有超標重金屬的生活垃圾,如果沒有得到妥善的處置,便會給土地帶來較大的危害。據有關數據調查顯示,當前我國的生活垃圾污染面積呈現出逐漸上升的趨勢,同時,每年因為重金屬所污染的土地較多,糧食產量受到了極大的影響,經濟損失較大。因此,需要重視生活垃圾尤其是重金屬含量較多的生活垃圾給土地帶來的污染。不僅要及時處理,并且要注重垃圾分類,將含有重金屬的生活垃圾提煉出來。
農村土地污染會直接影響農作物的產量,影響農民的經濟收入,為此,需要思考土地環境保護的方式。土地污染中重金屬污染較多,為此,從解決重金屬污染著手,確立多金屬復合污染技術利用目標,以多重金屬污染農田安全利用和風險管控為主要的導向進行污染技術的研究,了解污染特征,建構單項修復技術;根據農田重金屬污染風險分級分類和土壤本身的自然屬性研發修復技術,建成多樣化的農田重金屬污染防治技術,為農田可持續利用提供技術支持。
2.2.1 集成“達標生產區”安全利用技術
農田重金屬污染程度不一,所使用的安全利用技術也存在顯著差異。對“達標生產區”而言,也就是說農產品輕度超標的生產區,應先對低積累的農作物品種進行篩選,結合深耕翻耕、水分管理以及土壤酸堿度調節等方式,集成“物理措施-低積累品種-農藝調控”的修復流程,確保農田安全生產。
2.2.2 集成“管控生產區”安全利用技術
針對“管控生產區”的土壤環境保護,首先應對低積累的作物品種進行篩選,隨即結合原位鈍化修復技術與水肥管理等,高效便捷的修復多金屬復合污染的農田,確保受到嚴重污染的農田被安全利用,增加農作物的產量。
2.2.3 集成“斷鏈改制區”風險管控措施
斷鏈改制區主要是指短時間內難以實現食用或飼用的作物安全生產區,對這類生產區應進行嚴格控制,通過鈍化修復技術的使用和高抗非食用型經濟作物的篩選,集成“活性阻控-結構調整”的管控方式,確保多金屬符合污染農田維持現有的價值,降低重金屬帶來的危害。
2.3.1 研發多功能新型復合鈍化材料
在土壤保護安全技術的具體實施中,應積極研發多功能新型符合鈍化材料。研發該技術,需要選擇研究對象,一般是周邊被污重金屬污染的農田,選擇研究對象后,根據之前的研究,進行農田的采樣測試,檢測農田的污染特性,隨即根據檢測結果篩選鈍化材料。采購鈍化劑原材料,進行配比攪拌,劃分區域,挖排水溝,使用試驗設備等,對受到重金屬污染的土地進行研究。
2.3.2 篩選低積累品種和替代種植作物
在多功能新型復合鈍化材料研究之后,便進行低積累品種和替代種植作物的篩選。低積累農作物品種的篩選,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落實到當地的實際情況,考慮前期的研究成果,如在對玉米和水稻研究的基礎上,開始篩選品種,篩選標準為安全性高、適宜性高的農作物品種。此外,還應考慮經濟作物的抗金屬的特征,如劍麻、桑樹以及甘蔗等不僅要具備經濟價值,還應具備抗金屬的特性,所以在對農作物品種進行篩選應仔細,選擇替代性的作物品種。
土地污染是一項十分嚴重的問題,不僅不利于生態環境的保護,同時還不利于人類健康的生活。所以無論是從人類健康生活的角度來看,還是從生態環境的保護來看,都應做好農村土地的保護工作。完善與土地保護有關的法律法規。在現有的法律法規基礎上,研究整治土地污染的措施。一是相關部門應完善法律法規,依法取締污染性高的工廠,限制污染物以及工業廢水、礦區廢渣的排放。要求工廠以及礦區在生產的過程中做到無害化排放,在根源上解決土地污染的問題。二是在完善法律法規的基礎上,做好監督與檢測工作,以法律約束企業的責任人,當企業在生產的過程中出現土地污染的行為,尤其是排放重金屬的污染物時,依法對其進行追責;三是重視土壤環境保護技術的研發,尤其是研究重金屬修復土壤環境的技術,在借鑒國外先進的防治技術的基礎上,根據我國農村土地污染的實際情況進行污染治理。加大研發經費的投入,以低成本的防治技術,改善土壤環境。
土地污染多數是人為因素造成的,無論是工廠排放的廢水還是廢氣,抑或是農民的生產行為都給土地結構帶來了破壞,污染了土地。為此,應加大宣傳力度,提升農民節能減排的意識,降低土地污染。工廠和企業樹立節能減排的意識,減少對廢氣、廢水的排放,使用新能源,嚴格控制污染物排放的量等,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土地污染的現狀。同時針對污染較為嚴重的廠區,應搬離人口居住密集的地區,選擇工業園區進行生產。此外,從大的層面來看,國家應積極引導企業節能減排,建立污水處理廠,將工業排放的污水循環利用,提升水資源利用的效率,改善廢水對土地帶來的污染,農民應意識到環保的重要性,明白農藥給土地結構帶來的破壞,積極使用科學的種植方式,降低對農藥的依賴,改善土壤的環境。土地污染從根本上說,還是因為人們的環保意識不強導致的。多數的土地污染都是人為因素造成的,所以要治理土地污染,在根本上應規范人們的行為,節能減排宣傳工作的目的主要是提升人們的環保意識,在思想上首先樹立保護土地的意識,才能在行動上有所體現。只有當人們意識到土地保護的重要性,才能減少土地污染行為的出現。
土地污染的治理工作,不應僅僅停留在污染土地的治理上,還應做好土污染的預防工作,減少新增土地污染。對農村土地污染來說,不僅要對污染的根源進行追溯,還要控制污染源頭,減少污染范圍的擴大。這是農村土地污染防治的重點工作,即控制土地污染的范圍。為控制新增土地污染,需要通過執法工作來實現,執法對象主要為企業,定期或不定期對企業展開檢查,及時發現企業的問題,在排查的過程中一經發現存在不達標的生產工藝,需要責令其改善,從而提升企業環保生產的意識,這樣一來,也在源頭上保護了土地。此外,還應強化農藥使用的監測工作,農藥化肥存在的有害物質應及時清除,應積極推廣科學的農藥使用方式,提倡環保使用農藥;農民要通過正規的途徑使用農藥,便于農藥回收利用,同時避免出現新增的污染土地。
對農村土地污染的治理來說,需要劃分土壤保護的區域,重點解決區域內的土壤環境問題。農村土地污染防治的重點主要是耕地和水源。那么根據重點區域劃分的特征來看,耕地與水源的周圍不能有污染的源頭,這樣才能有效的保護耕地與水源。同時還應設置區域監測點,積極監督區域內生產者的行為,當其在生產的過程中出現了土地污染的行為,則要依法懲罰,這樣才能在根本上降低生產者違法生產的幾率。此外,在劃分保護區域的基礎上還應對這一區域內的土壤進行質量評價,在評價的過程中了解土地污染的現狀。建立調查數據庫,無論是實地調研還是數據處理,都是土地污染防治措施制定的重要參考。此外調研人員還應隨時更新數據信息,科學掌握土地污染的情況,才能制定針對性強的解決措施。
土地污染治理中為了確保土地污染治理的效果,還應將土壤保護納入目標考核中來。土壤目標考核需要建立土壤環境保護與綜合管理的目標,并且要將責任落實到具體的人,發揮評價的積極作用。對環境保護部門來說,為了做好目標考核的工作,需要明確職責與任務,并根據有關需求安排好時間,定期評估,看是否完成相應的目標,進而給予獎勵或懲罰等。此外,地方政府也應積極落實主體責任,簽署責任書,對表現十分優秀的企業進行評價,給予獎勵,針對表現較差的企業要給予懲罰,以獎懲機制提升土壤環境保護的積極性,長此以往,不僅土地污染問題得以解決,土壤環境也得到了極大地改善。從大的層面來看,農村生態環境也得到了極大地改善。農村經濟發展快速,農民生活的幸福指數增加。
土地污染目前較為嚴重,污染的土地不僅會影響農作物的產量還會降低農民的經濟收入,也會給人們的生活帶來較大的影響,所以應積極提出解決土地污染的對策,改善土地結構,保護土地。土地污染與土壤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十分密切,應注意到土地污染是土壤環境保護不到位造成的,所以應積極通過科學技術,如研發多金屬復合污染技術來保護土壤的環境,提升土地的肥力,以更好的土地結構提升農作物的產量,增加農民的經濟收入。土地污染中重金屬污染占據較大的比例,是污染土地的重要方面,為此,應積極研發重金屬修復土地的技術,改善土壤的肥力。此外,還應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減少新增的土地污染、劃分科學的治理區域以及注重土地治理的目標考核,從各個方面治理土地污染,合理控制土地污染的危害,從而更好地保護土壤環境。土壤環境保護好后,農村經濟才能得到協調、健康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