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 暢
(遼寧省種業發展中心,遼寧 沈陽 110034)
本人通過很長時間在2600~2100米的高海拔地區的玉米雜交品種制種,獲得了高產制種玉米雜交的栽培技術,并可被使用在高海拔地區,從而進一步提高制種水平,有效提升玉米畝產量。
在整個玉米制種的過程中,親本選擇將會變得尤為重要。需要挑選較強親和力、較高純度的親本,為制種的重點,需要最大可能地挑選自交系多的2個地理比較遠、親緣遠、配合力強的品質,且品種類型不同,例如硬粒和馬齒的自交,或者是外地、本地、國外納入自交體系等;還需要考量使用很少缺點,較多優點,劣勢不顯著,互補優良性狀,生長期比較類似的自交系的2個當作親本,特別需要關注產量加強和互補,確保單交品種有很強的優勢。除此之外,生產時間在產品品質控制和制種質量方面也將會帶來一定影響。在種子剛剛開始發育的時候,較低的氣溫環境并不利于種子成長,也就很難在3月份出苗。從這一點來說,玉米播種的時候需要規避8月份和9月份,從而保障種子的成熟。在這種情況下,很多高海拔地區在進行農作物種植時,需要挑選中、早熟的種子,比如羅單3號、長城799以及會單4號等。
土壤條件對于農產品的種植是極為關鍵的,不同的土壤所含的養分類型也是完全不一樣的,如果忽視了這一條件而盲目進行農產品制種,其最后的結果往往并不會特別理想。從這一點來說,需要挑選方便灌溉、肥沃土地、自然條件優良、平坦地勢,沒有泥石流、水災非風口的區域制種,其為提升制種產量的重點。需要按照組織的雙親,特別是木本自身的特征屬性挑選最可能提高產量的生態環境和條件。從這一點來說,除了按照種子本身的特性進行合理選擇之外,也要進一步保障土壤的營養成分符合種子發育的要求。
對于玉米制種來說,保障花粉純度還是很關鍵的,這就需要具備一定的隔離能力。因此,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隔離防線,避免外來花粉對隔離區域中的玉米在雌穗吐絲時間中侵入,導致混雜生物學,其為制種、繁種必備的存在。從這一點來說,在制種基地的建設過程中就要對周邊的自然環境有正確的評估,為隔離區域的建設提供有力幫助。除此之外,在區域建設中出了自然因素外,還要考慮到社會環境帶來的實際影響,特別是農業生產方面更是要做出合理評估,對于一些缺乏經濟來源的人來說,制種往往可以帶來豐厚的經濟收入。農民、干部均具備極強的制種積極性,可更好地隔離和設置基地。總的來說,隔離條件能否達到相應的標準,將會對最終的制種水平帶來深遠影響,需要給予足夠的重視。
2.2.1 自然屏障
在整個隔離體系搭建過程中,充分利用自然環境帶來的影響將會變得十分重要,要合理利用面積較大、綠色植被較多的自然地貌環境,也要充分利用村落規模搭建相應的隔離屏障,避免外來花粉的侵襲,進一步保障制種環境。
2.2.2 空間距離
對于制種來說,在整個隔離環境構建過程中,給予一定的空間也是非常必要的,通過合理的空間設置進一步避免不在種植除父本之外的其他種類的玉米,這樣可以較為有效地避免其他非父本外的花粉入侵。從這一點來說,需要給予種子足夠的空間間隔,隔離間隔400m以上為基本要求,并根據實際情況和土地面積進行合理調整,避免外來花粉的侵襲。
2.2.3 時間間隔隔離
以上方式并不能夠做到完全規避外來花粉的侵襲,特別是在玉米生產較為集中的地區。由于有很多人都在種植玉米將會導致空間距離被進一步縮小,在這種情況下就無法達到相應的隔離標準,上面的方法也就受到了很大的一個限制。這個時候就需要用到其他方法來有效避免外來花粉的侵襲,時間隔離就是其中之一。簡單來說,就是通過時間的合理設置將花期和玉米播種期進行錯峰,從而保證開花制種授粉過程順利進行。除此之外,在高原地區受制于相應的自然氣候環境,這種方法并不適用,只有夏播玉米地才具備這樣的條件。
種子本身的質量將會決定最終的畝產量,要對種子進行仔細篩查,將不符合條件的全部剔除掉,其中包括了霉粒、病蟲粒、雜粒、特小粒以及破碎粒等情況,并及時銷毀。當完成前期的篩選以后,就要在溫度較高兩三天之內對種子進行晾曬,使得自身水分能夠得到進一步降低,為種子的吸水發育打下堅實的基礎。從這一點上來說,只有有效控制種子的含水量才能夠進一步確保出苗早、出苗快,提升出苗率,整齊劃一出苗。之后,用農藥對曬后的種子進行攪拌。從這一點來說,需要在種子源頭方面進行合理控制,從而有效保障出苗質量。
不同的地域環境其氣候條件是完全不一樣的,高海拔地區和平原地區有著十分明顯的差別。這種情況下,播種時其所需要的溫度往往在12攝氏度左右,使用營養缽小拱棚育苗可在溫度在9~10度,在制種過程中,通過采用的這種方式,能夠將種苗時間提高到15天左右,從而使其播種時間來到了清明節前后。為了使出苗過程能夠順利進行,往往可以采用小拱棚提前將種子進行播種,并將氣候條件和種子的剩余發育階段相匹配。除此之外,要確保生育環節在較為有利的生態環境內進行,并合理規避8月和3月,從而進一步提高玉米畝產量。總的來說,要根據氣候條件和相應的制種技術合理確定播種時間,通過適當提前播種時間的方式進一步提高產量,為玉米種植提供有力支持。
自交系種子的生命力還是比較脆弱的,并不具備強大的生長能力。從這一點上來說,在轉換種植環境之前,要進一步鞏固土壤中的養分含量,為種子的順利發育打下堅實的基礎。在具體的施肥過程中,要以農家肥作為重點施肥對象,通過和化肥的有效結合,進一步提高土壤肥力。每公頃使用22.5噸的農家腐熟肥,600千克的復合肥,750千克的尿素,在均勻混合后施肥。
整地之后,按照80-100厘米的膜規格,理清70--60厘米的墑面,實現土細、墑平、溝直,將雜物清除干凈,添加膜后移栽,兩個墑有40~50厘米的距離,大行有70-80厘米的距離,株有21~25厘米的距離,確保每平方千米有基本苗6.75~7.5萬株。要想提高畝產出就要進一步增大行比距離,通過在彩粉區增大父母本行的方式去完成。從大多數的實際運用情況來看,1∶5的比例是經常被使用的比例。如果父本花粉的數量較多,完全可以講比例調整至1:7。在這種情況下,就要設定特定的花粉區。為確保花期準確相遇安排父母本傳播為確保花期相遇的本質方式,就需要認真調整花期,尤其是有些父母本期組合有很大的懸殊,經歷了長時間的積淀得出“只能母等父,不能父等母”。葉差是父母本播差的重點,為了增加父本散粉時長,就要對生育期、花期長短、葉齡進行適當的調整,父本可使用2~3期進行播種,每一期間隔的時間為4~5天。大多數情況下,父母本播期相差花期天數是相差天數的0.5~0.75倍,比如,雙親花期相差5~6天,需要在播期錯開10~14天,有一種情況可以以相同時間進行播種,就是當母本比父本早2~3天或者父母本花期相同的情況下。
病蟲害對農作物生長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任何時候該項工作都是尤為重要的,特別是對于玉米種植而言更是如此。在整個玉米移栽中都有可能出現病蟲害,這就需要對苗的狀態及時進行查看,并在第一時間開展害蟲治理工作,并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補苗,在具體措施上,可以融合雨水或澆水使用尿素或清糞(150~225 kg/hm2)追施苗肥,保障苗木特必壯碩。總的來說,在整個玉米種子制種和發育過程中全面加強病蟲害防治將會變得尤為重要,這有助于進一步保障育苗質量,全面提高畝產量。
在農作物拔節過程中,營養器官的成長速度就變得尤為重要了,往往需要大量的養分和水分支撐其發育,從而確保玉米株壯、穗長、粒多,達到高產的目的,使玉米幾部伸長,在查看到8~9葉子的時候,每公頃的面積進行300千克尿素的施放,將其當作拔節肥。大喇叭口期出穗之前的10天,每公頃的面積需要施加450千克的尿素。
在整個玉米的種植過程中,土壤肥力保障也是極為重要的,其不僅僅取決于施肥的量和類型,除草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第一時間完成這項工作,才能夠確保土壤中的肥力被玉米種子所吸收,從而為玉米種子的發育提供足夠的養分支持。然后進行除草中耕,最后口封以后展開培土工作。
小斑病、大斑病和玉米螟、黏蟲等是玉米重要的病害。針對小和大斑病使用50%濃度的多菌靈稀釋500倍在葉面噴射,或使用70%濃度的甲基托布津稀釋500倍在葉面噴射。每公頃玉米螟使用750~1500克多的殺螟桿菌粉,添加水稀釋2000倍進行噴射,或使用50%濃度的敵敵畏,500倍稀釋后進行噴射。在這個過程中,要注意雜質和劣質的提出工作,避免該類因素對于種子發育的實際影響。要注意不利現象的及時消除,在苗期、拔節期、花期、成熟期等多個時期內有效完成不良植株的去除工作,為種子的健康發育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這項工作中,往往會采用手觸摸植物的方式去進行,來確定相應的時間。去雄時間不能特別早,也不能摘掉太多的葉子,否則將會進一步影響植物光合作用效果,從而導致無法產生足夠的養分,也就無法支持農作物的順利發育,并不利于玉米種子的健康育苗。
超前去雄為觸摸苞帶葉,出于頂葉包裹母雄穗,由此在去雄過程中需要具備1~2頂葉,但無法有很多的葉子,葉子太多會降低光合面,對營養物的產生形成影響,造成難以結實。精準的模式是左手緊抓母靠雄穗區域,手緊抓植物頂端向上拔,只具備1~3片的頂葉。
很多玉米種植戶往往對于該項工作有著錯誤的認知,認為主要數量和次數達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卻忽視了時間這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正確的作業方式應該是掌握授粉和采粉的關鍵時間節點。在具體的之間上,需要根據不同地區的氣候特點合理確定,授粉、采粉一般在早上的9~12點開展,按照氣候現狀,在沒有露水后進行采粉,采集到某數量后,可一般采粉一邊進行授粉。總的來說,要注意對于時間的把控,只有這樣才能夠達到比較好的效果,從而有效提高授粉質量,為畝產量的提高打下堅實的基礎。
工具的選擇將會對最終的作業效率產生巨大影響,竹編斗形器皿則是非常實用的一種工具,還能用瓷盆,授粉器長度是10~15厘米,30厘米直徑的竹筒,下口添加紗布,應用橡皮筋捆綁結實。還可以使用吸奶器或小瓶子。總的來說,工具的選擇和制作將會對最終的采分效率產生巨大影響。
采粉過程中,一只手使用采粉用具靠近父本頂端,其他一個手穩抓雄穗桿,在彎下之后開始搖晃,花粉會在器皿中落下。采粉不能在有露水的時候進行,一邊采集一邊要對花藥、害蟲和雜質進行去除,避免沾染不具備活力的濕花粉。授粉過程中要使母本花絲與授粉器穩穩對接,將花粉穩穩的掉落在花絲中,首先對新鮮的授粉。如果花絲很長但比較新鮮,需要先保留3厘米其后開展授粉。花粉采集好后需要規避吸水結塊,花粉變暗后喪失生命力,無法應用。
還有的制種戶表示父本有產量,由此,不想剔除父本,但很長時間的對比研究和經驗表明:散粉之后剔除父本對比不剔除父本可提高產量150~225千克每公頃,提高的數量是5%~6%。證明剔除父本可提高產量。通常可彌補剔除父本(授粉之后更早剔除更好)的損失,還會獲得較多的經濟收益。
收貨時間的選擇也將變得十分重要,一旦時間選擇不合理將會對種子最終的發育效果產生巨大影響,從而進一步影響農作物產量。過早的開展收獲工作將會導致含水量不斷提高,發育不健全的種子也會使得發芽率不斷下降。如果較晚選擇收獲將會導致種子腐爛變質,并不會帶來經濟收入的增加。在具體時機的選擇上,也根據實際情況做出合理判斷,對于容易發霉的短苞葉需要及時的對其進行采收。要依據組合的屬性來分期分批地進行收獲,在晾干后需要挑選粒和穗,規避人為或機械的混雜。總的來說,要科學選擇收獲時間,從而做到同時兼顧產量和收成,進一步提高農民種植經濟收入。
不同的環境特點對于植物發育總是會帶來不一樣的影響,試種雜交玉米在相同的條件中,高海拔地區更適合種植早熟類型的雜交品質,通過科學的密度管理和有力的病蟲害防治工作能夠進一步提高單位畝產。總的來說,在玉米種子發育過程中,需要在多個環節投入更多的精力,為其順利發育提供更多支持,并根據高原環境展開有針對性的技術調整,從而進一步提高玉米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