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道園 孫 洋 王超玉 梁文釗
(深圳市大盛農資有限公司,廣東 深圳 518000)
近些年隨著我國科學技術提升,玉米種植技術也在不斷優化、改良,對玉米產量、質量發展有著極好的促進作用。玉米高產種植技術不僅能夠有效提高玉米產量,保證其質量,還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糧食安全問題,因此全面落實玉米高產技術是我國農業發展必然趨勢。但是,由于受到多種因素影響,我國玉米高產種植技術宣傳并不到位,部分偏遠地區的玉米種植人員仍采用傳統種植技術,這對提高玉米產量工作而言是有極為不利。另外,玉米在生長過程中也容易受到病蟲害侵襲,導致其質量與產量下降,因此,相關種植人員必須針對玉米生長情況制定相應病蟲害防治措施,從而全面保證玉米產量與質量。
玉米與其與糧食作物相比適應力較強,這主要是因為玉米根系較為發達,可以適應不同土質條件,但是也正是因為其根系發達,根部是呈現出分枝狀態,在生長過程中需要吸收大量養分和水分,才能保證其生長。因此,種植人員要想保證其產量與質量,必須對土地進行選擇,盡量選擇土壤肥沃區域進行種植,并且在進行玉米種植之前,種植人員需要在秋收后進行耕地,保證土壤中水分不會蒸發。種植人員可以根據土壤情況對其土地進行相應處理措施,如平整、灌溉等,從而創造良好生長環境。
玉米品種是影響玉米產量與質量的重要因素,因此,種植人員需要選擇適宜品種進行種植,一般情況下,種植人員要選擇環境適應力和抗病性能都較好品種,這些品種在生長過程中不容易受到病蟲害侵襲,可以有效保證玉米質量及自身產量,擁有較高存活率,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種植人員進行二次播種的情況。種植人員選擇品種之前要先對種植區域土壤進行研究,根據其土壤條件選擇相應品種。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目前市面上玉米品種較多,種植人員需要選擇經過國家認可品種來進行種植,才能有效保障其質量,提高其產量,提升種植人員經濟效益。
由于玉米作為糧食作物容易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如播種密度、土壤含水量、病蟲害等,這些因素都會對其存活率產生一定影響,因此,種植人員要在進行播種之前選擇相應播種時期,并且對播種密度進行嚴格控制,保證玉米在生長階段能夠獲取到相應營養成分,為玉米生長提供充足時間。需要注意,在選擇播種密度之前,需要對玉米品種進行充分了解,根據其生長特性選擇相應種植密度。例如對于密集生長玉米品種,可以對其采用密集種植方式,這樣才能提高玉米產量。種植人員可以在種植過程中利用玉米免耕覆蓋種植機械化技術,該技術可以在玉米播種時對水分進行儲蓄,培養土地肥力,在一定程度上節約種植人播種時間,減輕其播種壓力,保障其質量同時增加其產量。
玉米在生長階段種植人員需要做好田間管理工作,尤其是在播種出苗以后,一定要對其生長情況進行動態監測,一旦發現有缺苗情況要及時將其補齊,避免出現大面積損失。一般情況下,當玉米生長到四五片葉子時,便可以進行移苗工作,如果在這個階段出現大面積缺苗,就需要移植相應秧苗,保證其成活率,才能有效提高玉米產量。當玉米擁有兩三片葉子以后才能進行移苗工作,移苗完成以后,種植人員必須根據其生長情況進行施肥作業,保證其秧苗可以擁有足夠養分。玉米追肥工作需要根據其土壤、品種來選擇相應數量肥料,避免肥料過少,玉米無法獲取到相應養分。如果肥料過多要么會出現植株燒傷情況,因此,種植人員需要將肥料用量進行合理范圍之內。通常情況下,玉米在幼苗階段由于生長緩慢,植株數量不多,對于碳肥料需求不高,因此工作人員可以用三分之一的氮肥料即可。種植人員在進行施肥時要和植株保持一定距離,盡量在離植株十公分處位置進行施肥,主要是因為玉米處于生長階段時,根部比較脆弱,如果施肥位置和植株接觸密切,植株會出現燒傷情況,影響其產量。其次,種植人員肥料布置完以后要進行培土工作,可以在種植區域將其挖為溝型,避免在暴雨季節,土壤積累過多水分,影響植株質量。在挖土過程中,種植人員要盡量將肥料掩埋在土壤中才能將肥料的作用發揮出來。另外,種植人員在進行玉米種植時要做好相應除草工作,避免雜草吸收掉土壤中養分和水分,導致玉米的生長過程中無法獲取到相應的營養導致其質量與產量下降。最后在玉米生長重要階段,種植人員需要對其進行治理工作,如施肥、灌溉、病蟲害防治等,才能有效保證其質量與產量。
玉米矮花葉病主要是在玉米生長過程中,花葉形狀出現改變,如綠色細條、圓點等,這些都會影響玉米后續生長,導致其產量下降。該病毒主要是通過蚜蟲進行傳播,蚜蟲會在玉米植株和田塊之間進行流動,在流動過程中玉米就會感染疾病。因此,種植人員對其進行防治時,需要噴灑抗蚜蟲農藥,如抗蚜蟲可濕性粉劑,根據玉米病毒感染程度選擇相應比例進行人工播散。除此以外,種植人員還需要對其周邊環境進行相應管理工作,提高其預防能力,避免玉米在生長過程中感染蚜蟲,導致其病變。
大斑病是玉米在生長過程中所遭受病害中比例最高的一種。當玉米在生長過程中遭受大班病侵害時,葉片最先體現出來,葉片會出現大小不同斑塊,并隨著時間推移,玉米病害病情加重就會對玉米包葉產生影響,并且該病進入中后期以后,玉米根須也會受到影響,顏色會出現改變,呈現為黃綠色,葉子也會逐漸失去養分,出現干枯凋零的情況。而對于大班病防治,種植人員首先需要選擇能夠抵御該疾病的玉米品種,從根源上提高玉米整體抗病蟲害能力,當品種選擇完成以后,種植人員需要對土種植區域進行處理,對土地進行翻耕,盡量為玉米生長創造良好條件,避免玉米出現大斑病。如果種植人員在種植過程中發現玉米葉子出現白斑時,需要及時對其進行處理,可以將其摘除并噴灑相應藥劑,避免其余健康葉片受到感染,影響玉米整體生長。
玉米螟會對玉米葉子產生攻擊,該害蟲會在玉米葉片上上進行鉆孔,完成鉆孔以后就會進入到葉子深處,導致其生長受到限制。因此,種植人員對其進行防治時要先了解玉米螟生長特性,對其環境習性進行充分了解,尤其是突發季節,可以采用人工方式對其進行捕殺,從而降低玉米螟數量。其次,種植人員也可以引入一些天敵,如赤眼蜂,對其進行物理攻擊,也能達到降低其害蟲數量的效果,避免玉米螟對其生長產生威脅。除此以外種植人員還需要選擇品種較為良好玉米苗進行種植,提高玉米自身防蟲害能力,根據玉米苗生長情況定期對其進行藥物噴灑,為玉米生長創造良好環境,避免玉米受到病蟲害侵襲,影響其質量。
農業防治措施是種植人員對玉米進行病蟲害防治技術中效果最好的一種方式,被大多數種植人員所應用。該技術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減少玉米在生長過程中受到病蟲害侵襲的概率,種植人員應用該技術之前,需要對其玉米品種進行嚴格篩選,選擇抗病蟲性能較好的種子來進行種植,從根源上提高玉米自身抗病蟲能力,避免在生長過程中受到病蟲害威脅。同時,在種植過程中種植人員還需要根據其品種進行施肥,保障玉米在生長過程中能擁有到足夠養分,提高自身抵抗力,增加玉米抵御病蟲害性能種植人員在玉米種植期間要做好病蟲害清理工作,通過多方因素來降低玉米被病蟲害感染概率,起到病蟲害防治的效果。
隨著我國農業技術提升,現在越來越多的玉米種植人員在對玉米進行病蟲害防治時會選擇化學防治手段。化學防治主要是利用農藥來對玉米進行病蟲害防治,根據玉米生長階段特征噴灑相應農藥。化學防治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病蟲害防治效果,但是由于種植人員在噴灑過程中,化學物質會停留在土壤與空氣中,導致環境受到影響,因此需要控制其農藥的使用劑量。玉米種植人員應用化學防治手段時主要是在玉米生長關鍵期對其進行防治,如玉米心葉期,這個時期玉米容易受到玉米螟的影響,因此種植人員可以噴灑相應農藥,如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另外玉米抽雄前后也是玉米生長關鍵期,在這個階段玉米容易受到玉米斑病影響,種植人員可以利用多菌靈、百菌清來對其進行預防,也可以將二者進行混合使用,增加防治效果。為了保護生態環境種植人員,種植人員可以結合物理防治手段對其進行預防,提高預防工作質量與效率,保障其產量。
要想全面提高玉米抗病蟲害能力,不僅需要對其使用高端、先進種植技術,還需要建立并完善病蟲害防治機制,讓種植人員能夠認識到防治病蟲害的重要性,對其有全面充分了解,相關部門制定相應機制時需要根據當地實際種植情況進行設計,讓其服務方式與收費標準更為標準化、科學化,同時相關部門還需要建立相應監管部門,在種植人員進行玉米種植時對其防治工作進行嚴格監管,從而全面提高玉米病蟲害防治管理工作質量與水平,除此以外,在我國科技較為發達的新時代下,相關部門可以制定相應政策,吸引專業人才,引入較為先進防治手段,建立專項基金來保證其防治工作全面落實,為玉米防治工作發展提供新鮮血液。最后相關部門還必須做好相應宣傳工作,提高其病蟲害防治宣傳的力度,在宣傳過程中提升種植人員病蟲害防治意識,讓其能夠了解到更為科學、先進的防治手段,將其應用到日常種植過程中,全面提高玉米種植質量與效率。
總而言之,提高玉米產量是目前我國農業種植人員急需思考問題,要想提高其產量與質量,相關部門必須對玉米生長特性有充分的了解,對原有種植技術進行優化、改良,做好高產技術宣傳工作,讓種植人員可以利用科學、先進的種植技術進行相應種植工作,針對其生長特性選擇相應病蟲害防治措施,才能有效確保玉米茁壯成長,保證其質量的同時提高玉米產量,促進我國農業經濟發展,保證大眾生活質量,促進社會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