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澤旭
(山西省林業生態實驗基地,山西 太原 030031)
隨著現階段我國林業育苗水平的提升,對容器育苗技術的應用和創新提出了嚴格要求。林業育苗在實際應用容器育苗技術過程中,育苗成活率高且育苗周期短的特點比較顯著,對于加快我國林業育苗速度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具體應用的容器育苗技術主要包括外壁育苗和無外壁育苗。外壁育苗,通過在容器內放置培養基,比如育苗盤、育苗缽等容器開展育苗作業;無外壁育苗,借助泥炭混合原土、肥料等方式,增加少量化肥制塊在培養基內開展育苗。該技術的應用,對推動林業育苗的發展作用顯著。
容器育苗是指在培育樹木幼苗、花卉或林木時,使用特定的容器作為作物生長地的栽培方法,通過精確的溫度控制和濕度控制,以保證幼苗的發芽率和成活率。使用容器育苗技術的幼苗,因為移植過程中根土會一起移栽,幼苗的根系得到了很大的保證,移植到新環境中的幼苗適應速度快,生長旺盛,死亡率低。林業苗圃采用容器苗,需要綜合考慮容器選擇、耕地選擇、種子選擇種植和后續管理。一般來說,容器的大小要適合植物的生長發育;應選擇透氣性好、含水量充足的土質;播種應符合國家二級及以上標準,播種時應在每個容器內播種2~3粒;后續管理主要是及時調節水、溫、光,確保幼苗處于最佳生長環境。
在我國將生態環境建設納入正常林業工作發展需要的同時,林業育苗作為林業生產的基本保障,可以為采后種植、生態種植、苗木培育和生產提供優質苗木來源。為行業的可持續發展發揮著重要作用。林業苗木容器育苗技術的有效實施,有利于保障林業工作的正常開展,為生態環境建設提供基礎物質支撐,是新時代優化森林建設不可或缺的工具。
在對容器育苗技術形式進行分析期間,不難發現,主要是在某一種材質的容器中,結合樹苗生長過程的各項營養需求進行分析,為其配制相應的土壤,之后再將需要培育的幼苗放在容器中進行培育。容器育苗的方式主要包括外壁育苗和無外壁育苗。前者是借助苗筐、苗缽等類型的培育工具進行培育;而后者主要指將幼苗培育成型,在此期間不需要任何盛載材質的工具。將容器育苗技術與其他種類的培育技術進行比較,其最大的技術優勢體現在具有較高的成活率,同時也不會受到季節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在實際落實林業生產工作期間,應用容器育苗技術具有一定的便捷性,也不會損傷幼苗的根系,可以提升我國林業生產效率,擴大林業生產規模。在應用容器育苗技術期間,要全面掌握選圃、選種、選容器等環節,否則會對幼苗生長狀況造成嚴重影響。
一是選擇合理有效的容器進行育苗,能夠達到節約育苗成本、提升育苗機械化水平的目的。如在容器中要培養一定數量的種子,其是節約種子使用量的重要方式。不僅能夠為后期種植提供諸多便利,也能通過機械化的方式,節省更多的人力和物力資源,對于降低幼苗培育難度具有重要意義。
二是將容器育苗技術與營養土種植要點進行全面結合,不僅能夠滿足育苗各項需求,也能加快幼苗生長速度。這就要求技術人員在實際選擇營養土期間,著重考慮土壤的營養和水分含量,在為幼苗生長提供充足養分和水分的基礎上,提升幼苗容器培育質量。
三是正確應用容器培育技術能防止季節對其造成的影響。在實際落實幼苗培育工作期間,涉及的幼苗環境有所不同,這就導致最終幼苗培育技術使用效果也會存在一定差異。容器培育環境與露天育苗環境存在本質性的差別,如容器育苗技術的培育環境是在塑料大棚或溫室中開展,無論在什么季節,自然環境和自然溫度等因素都不會對育苗效果造成影響。通過采用容器育苗技術對幼苗進行培育,能夠進一步提升幼苗的成活率。
四是對幼苗根部進行保護,進而保證幼苗茁壯生長。在實際落實幼苗作業期間,能否做好幼苗根部保護工作至關重要。在容器中育苗時,使幼苗根部在容器中生長,這樣不會受到外界環境等因素的干擾,從而促進幼苗穩定生長。
種植傳統林木苗木一般應根據工作環境的當地自然特點進行作業,并受自然環境、濕度、光照、采集溫度等自然因素的影響,稍有不慎,會在很大程度上對種子的發芽和生產帶來影響,甚至出現幼苗死亡的癥狀。例如,甘肅傳統的林木種植方法往往種子發芽率低,生長緩慢。育苗盆的栽培方法可以人為地控制育苗環境中的溫度、濕度和光照,為種子發芽和幼苗生長創造最佳的生長環境,大大減少外界自然條件變化的不利影響,為苗木的自然生產提供保障,同時。林業苗木的質量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傳統林業苗圃的工作往往是手工作業,既不能以相同的標準種植幼苗,也不能保證高產。容器育苗通常選擇與苗木相同大小和容量的容器。在實際育苗過程中,可利用機器進行填土、播種和供水,大大降低了育苗工作強度。從育苗工作的發展。同時,機械化育苗方法可以起到選育、淘汰劣質種子的作用,保證種子萌發和生長處在同一環境下,使得幼苗的質量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升。
一般情況下,是在室內或大棚內進行容器育苗,同時,在育苗的過程中,其環境的溫度和濕度可以通過人為的手段的進行控制,以保證在生長、發芽的過程中,同一批的種苗處在同一環境中,對幼苗生長的基礎條件進行控制,保證苗木具有統一的規格,為后期進行統一的苗木移植提供方便,同時,可以為移栽苗木的成活和生產奠定基礎。通常,在進行育苗容器播種的過程中,應在每一個育苗坑中播一粒種子,在很大程度上對傳統的多顆粒種子育苗的現象予以改善,使得種子自身的利用率得到有效的提高,林業經費的使用效率也得到提高。
在育苗工作開展期間,苗圃地點的選擇對其工作質量與工作效率有十分關鍵的影響。苗圃地點的選擇,不僅要確保選擇區域內的水源、光照充足,還要地形平坦、自然條件顯著,同時確保交通便利,避免影響育苗相關工作。
容器育苗的第一步是根據種植樹種的生長特性、發芽需要和苗木大小,科學選擇容器。目前,在容器育苗中,使用的容器大都可分為紙質容器、塑料容器、花卉容器和金屬容器。以甘肅省林木中常栽種的樟子松為例,由于栽植量低,幼苗的年增長率較低,所以透氣性好的中容量紙容器適合生長。目前,在科學技術不斷發展的同時,市場上出現了以無紡布、纖維網等新材料制成的育苗用具。用這些新材料制成的栽培容器普遍具有透氣性好、透水性強、價格低廉等優點,廣泛用于林木苗圃的生產中。
育苗基質調配過程,屬于容器育苗技術的核心組成部分,關系到種子培育質量。育苗基質一般可以劃分為土壤基質、無土基質兩種。前者是將土壤作為主要的材料,在此基質上,輔以其他手段,助力苗木生長,并使用其他物質或肥料制作成容器基質。在土壤基質制作期間,要盡量選擇自然土壤,簡單而言,就是未經人為耕種的土壤。主要是因其通透性較強,病蟲害發生率較低,輔助物質與肥料的選擇可以結合種苗的生長需求確定。另外,無土基質并不包含天然土壤容器基質,而是使用珍珠巖、農林廢棄物、泥炭等材料調配的育苗基質。無土基質的種類較多,效用差異明顯。工作人員要結合種苗的類別,依照樹苗生長的特性,科學、合理地選擇。
林木種子休眠屬于常見的自然現象,催芽處理通過人為方式,將種子的休眠狀態解除,縮短種子的出苗期,以此提升種苗的培育質量、培育效率。林木種子催芽方式主要包括水浸法、層積催芽法、物理破皮法等,工作人員要結合種子的種類、休眠類型等科學選擇,精準判斷類別。比如水浸法、層積法的種子催芽方式,適合應用在種胚發育不全引發的種子休眠;物理破皮法適用在種皮、果皮等外皮影響下的休眠種子催芽。
等到種子發芽后,要保證水分能夠均勻地滲透其中,使幼芽吸收充足的水分。與此同時,還要全面結合幼芽的實際生長周期、幼芽樹種的各項特征內容進行綜合分析,之后為其提供充足的水分和光照。從溫度的角度進行分析,如很多稀缺的苗木品種,為了保證其茁壯生長,還要正確應用大棚技術,以應用動態監管的方式對溫度進行調整,最大程度上滿足幼苗的生長需求。此外,還要在容器內部為幼苗補充相應的基質肥料,并對不同功能的肥料進行合理配制,以此提供充足的養分。
在容器育苗中,培養土的配置和應用直接決定了種子的發芽率和幼苗的成活率,是育苗成敗的關鍵。通過選擇土壤,需要根據發芽特性和種子生長情況配置基土。按土基物質組成可分為土基土和無土環境。土壤的核心是土壤的基礎,一般含有沙子、小石粒、肥料和水分,這種土壤是在林木種植中最常見。苗木基土具有適用性廣、柔韌性強的特點,適用于大多數林木樹種的育苗。無土培養基通常由珍珠巖、木屑、泥炭、煤和地板顆粒組成。它具有很強的應用性和自定義功能。可根據不同的苗木樹種進行配置,目的性更強,效果更好。為幼苗培育的生長提供了保障。
為了進一步實現容器育苗工作的高效發展,最重要的就是對育苗期間管控工作的重視程度,受到容器容量小的影響,容器中無法容納大量的水分和養分,為了保證幼苗可以順利生長,相關的育苗人員需要及時補充所需的水分和養分。與此同時,當容器中水分和養分過多時,應及時進行排水換土,避免因過多的水分而引起的苗木根腐爛的現象,同時,育苗環境下的溫度及光照也應根具實際的環境變化情況進行調整,避免幼苗在高溫的影響下由于脫水而造成枯萎,或是幼苗應為光照的不足導致緩慢生長。為此,在育苗工作實際開展的過程中,應保證育苗工作的精確性,為幼苗在容器中的生長提供保障。
在森林資源不斷減少的背景下,為做好城市綠化工作,容器育苗技術被充分應用。在此項技術創新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社會環境的影響。但是在城市反季節種植規模不斷擴大的趨勢下,為容器育苗技術水平的提升提供了重要保障,使得其從樹種到育苗階段均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從而確保移植樹苗的存活率。容器育苗技術不僅需要先進技術的支持,同時要滿足養分和水分的需求,使幼苗穩定生長。不僅如此,還要注意土壤環境改變對幼苗的沖擊。為確保幼苗的健康生長,加速我國林業行業的發展,需要注重先進技術的應用,引入先進的理念,健全體制機制。
容器育苗技術本身較復雜,在育苗過程中涉及較多的步驟,包含的范圍較廣,進而出現了專門的企業或技術人員,其發展趨勢非常明顯。
現階段,容器育苗技術的投入成本較大,還未能形成相應的規模。在技術推廣過程中,需要建造大棚,以此為幼苗的生長提供空間。
為提升容器育苗的適應性,更好地滿足市場經濟的發展需求,要促使容器育苗與地方環境適應、與地方環境更好地融合,以此實現協同發展。
容器育苗技術因為其經濟成本較低、幼苗成活率較高、不容易受外界環境影響等優勢被廣泛應用于林業育苗工作中。實踐證明,容器育苗技術在提高造林生產水平和林地生產力上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伴隨我國育苗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成熟,容器育苗技術的運用范圍也將會越來越廣泛,特別是在工程造林、珍貴樹種的繁育以及快速繁育、移植困難的樹木繁育等方面,會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和應用前景。在實際的容器育苗應用過程中,對操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容器育苗技術主要應用在不易成活、珍稀樹種的培育中,需要培訓相關操作者,促使其提升專業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