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凱 童意 劉月 周暢 賈德賢
自金元以來,由于臨床實用性本草成為主流,用于啟蒙的藥性歌賦和便讀類手冊大量出現。這些本草著作既受文字數量的限制,又要求朗朗上口,便于記誦,這在客觀上促進了藥物功效的總結[1]17。歷代本草著作對藥物功效的總結和記載,并且逐步精煉規范,才形成了如今以四字結構為主的術語形式。但是,在翻譯過程中,僅僅關注中藥功效術語本身并不足以完整準確地理解術語的含義。中藥功效術語的表述有著中醫語言自身的特點,有時言簡意賅,有時模棱兩可,有時牽強湊數。在中醫藥英譯過程中,明晰兩種語言各自的特點和中藥功效術語的隱性邏輯,有助于保證譯文的準確性和完整性。
術語只是功效的一種表達形式,并不是功效本身。一味藥有若干不同功效術語,一個功效術語包含若干功效單位,不同的功效單位之間存在著不同的邏輯關系。中藥功效術語的隱性邏輯從類型上可分為四種:簡寫、因果、并列、互文。
中藥功效術語的簡寫是對本草著作中功效記載的簡化,即通過保留動詞,省略名詞,將一句話簡寫為幾個字,組成一個意象。類似于將功效的原文表述不斷精煉提純,然后再重新與其他簡寫的術語組合,形成新的功效術語,層層疊加。這種簡化雖然方便讀者記憶功效,但缺點是指代不明,容易造成理解上的困惑。例如,《中醫大辭典》解釋:固精,同固腎澀精;治法;收澀法之一;治療腎氣不固而遺精、滑泄的方法[2]1042-1043。因此,“固精”與“固腎澀精”為同義詞。因腎氣不固為病機,治法則應固腎氣,“固腎澀精”的完整含義為“固腎氣以澀止遺精、滑泄”。如果在翻譯時沒有理解術語背后的含義,則會著眼于“固”字如何翻譯,“精”字如何翻譯,將一個完整的句子理解為簡單的二字動賓結構。其結果則是將“精”翻譯為jing、essence、the essence、seminal emission等,而不知“固精”這一術語中,“固”的對象不是“精”,而是kidneyqi。
收澀藥主要用于久病體虛、正氣不固、臟腑功能衰退所致的滑脫不禁病證,而滑脫病證的根本原因是正氣虛弱,故應用收澀藥治療乃屬于治病之標,因此臨床應用本類藥時,須與相應的補益藥配伍,以標本兼顧。“固精”這一術語本身包含了補益和收澀兩個方面的作用,即固腎氣和止遺精、滑泄。在中醫理論中固腎氣可以止遺精、滑泄。因此,固腎為因,澀精為果,兩個功效單位在邏輯上為因果關系。例如“固表止汗”“斂陰止汗”“宣肺平喘”“斂肺平喘”“澀腸止瀉”“補脾止瀉”等類似術語,前兩字為因,后兩字為果。而漢語重意合的特點客觀上模糊了不同功效單位之間的邏輯關系,術語在內容上的前因后果并沒有通過形式表達出來。而忽視了術語間的因果關系,翻譯時則容易將兩個功效單位表達為并列關系,造成誤譯。
并列關系包括功+功、效+效、功+效的組合形式。“功”表示作用主體(藥物的治療和保健作用)的能力,意在表明藥物本身的能力或功效,“效”強調用藥后人體的反應,即藥物的療效,表明藥物作用于人體病理(或生理)的后果[3]。如“固表止汗”“斂陰止汗”“宣肺平喘”“斂肺平喘”“澀腸止瀉”“補脾止瀉”等類似術語,前二字為功,后二字為效。并列關系的功效術語為平級關系,是兩個單獨的功效單位,彼此之間互不影響。如“澀精止帶”為效+效的組合形式,在內容上為“澀精”和“止帶”兩個功效的并列表達。“澀精”即澀止遺精、滑精,為男性的病證,“止帶”即緩解帶下過多,為女性的病證。兩者在理論和實際上都不存在聯系,但中藥功效術語的表述存在大量此類現象。功效表述的最簡形式為二字動賓結構,功效表述的最常見形式為四字結構,四字結構的功效術語表述形式在直觀上給人一種標準的術語格式的錯覺,潛移默化地影響功效術語的措辭,以至于將兩個毫無關聯的二字功效單位拼湊成一個四字結構的功效術語。
互文,也叫互辭,是古詩文中常采用的一種修辭方法。古文中對它的解釋是:“參互成文,含而見文。”具體地說,它是這樣一種互辭形式:上下兩句或一句話中的兩個部分,看似各說兩件事,實則是互相呼應,互相闡發,互相補充,說的是一件事。由上下文意互相交錯,互相滲透,互相補充來表達一個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辭方法。在中藥功效術語中,互文并非以兩句話的形式表現,而是以“動賓動賓”的四字結構形式表現。這種表達方式極易讓讀者將術語的內容理解為并列關系,從而徒增翻譯工作量,同時也誤導讀者。例如,“澀精止遺”為“澀止遺精”的互文表達,由謂語“澀止”和賓語“遺精”組成。類似的術語有:消食化積[4]、清熱瀉火[5]、平肝潛陽[6]等。
“隱性顯譯”是翻譯中的常用方法,也稱“外顯化”“明晰化”“明示”等,是指將原作的信息在譯作中以更為明確的方式表達出來,以增強譯本的邏輯性和易解性[7]。由于中藥功效術語記述在系統方面、層次方面、具體內容方面的不完整性[1]165-169,翻譯中藥功效術語時,大多數情況下需要補充完整術語字面背后的意思,才能使譯文準確、通順。中藥的功效是在中醫藥理論指導下對于藥物治療和保健作用的高度概括,是藥物對人體的醫療作用在中醫學范疇內的特殊表達形式[1]3。由于中醫文本兼有科技屬性和文化屬性,作者、譯者、讀者都具備相應的中醫藥專業知識,這是專業交流的前提。因此,原文的語言分析,內容的理解,譯文的評價都要建立在中醫藥專業知識的基礎上。
面對某一功效術語時,譯者需要分析其屬于何種隱性邏輯,將術語簡化、因果、并列、互文的關系剖析清楚。中藥功效術語的表述深受古代漢語的影響,在分析原文時需要用古代漢語的語法知識,才能更準確地理解原文含義。例如,烏梅斂肺,根據《中藥學》教材的相關解釋可知,本品味酸而澀,其性收斂,入肺經能斂肺氣,止咳嗽[8]。此處的“斂”字為古代漢語中動詞的使動用法,意為“使肺氣收斂”,而非“把肺氣收斂起來”。雖然教材對烏梅的功效術語為“斂肺”,譯者可根據解釋將省略的內容補充完整為“烏梅使肺氣收斂,達到止咳嗽的目的”。因此,“斂肺”這一術語包括了簡寫和因果兩種隱性邏輯。
在英文表達階段,譯者需要完整準確地理解了原文的內容后以英文的形式表達轉化。漢語以意統形,英語以形表意。漢語的邏輯關系隱藏在字里行間,而英語的邏輯關系則通過句子各個成分表達。中藥功效術語的形式主要包括二字結構(斂肺)、三字結構(補腎陽)、四字結構(固表止汗)、六字結構(暖腎固精縮尿),其中絕大部分為四字結構。語法上為動賓(澀腸)、動動賓賓(疏散風熱)、動賓動賓(解表散寒)、動賓賓(祛風濕)等。
(1)術語間的因果關系可以直接用to表達,例如,“斂肺to止咳”。
(2)并列關系包括動賓動賓和動賓賓兩種情況,具體如何并列還需要根據內容來確定。例如,“清心定驚”可以用“動賓and動賓”形式,也可以用逗號隔開“動賓,動賓”。“祛風濕”可以用“動賓and賓”形式表達。
(3)“動賓動賓”轉化為“動賓賓”的情況,例如,祛風散寒—祛散風寒—散風寒、平肝息風—平息肝風—息肝風。這類術語可以用“動賓and賓”形式表達。
(4)并列與互文兼有的情況,動賓動賓—動動賓賓—動賓賓。例如,澀精止帶—澀止精帶—止精帶。“澀精止帶”在形式上可以看做“動賓and動賓”,但在內容上為“澀止精帶”為動動賓賓結構,“澀”與“止”為同義詞,可進一步簡化為“動賓賓”的結構,用“動賓and賓”形式表達。
根據上文分析可知,“固精”為“固腎澀精”的簡寫。《說文解字注》記載:“固,四塞也。四塞者無缺漏之謂。“澀,不滑也,從四止”[9]278,68。語言文字是翻譯的具體操作層面,中醫翻譯需要了解中醫學的語言,從語言學視角分析中藥功效術語。在理解階段,需要運用古代漢語的相關知識分析原文,以達到準確的要求;在轉碼階段,需要了解漢英兩種語言的差異以達到通順的要求;在校對階段需要中醫學的專業知識,以保證譯文的專業性。如果將中藥功效術語英譯分為理解和翻譯兩個步驟,理解階段需要從原文的語言形式入手去分析內容,翻譯階段需要從原文的內容入手去重新組織語言形式。
本文選取目前常用6部中藥學英文教材,選取《中藥學》教材中具有“固精”功效的三味代表藥物,篩選出“固精”類相關功效術語的英譯版本(見表1),并根據《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的單詞釋義和術語原文內涵分析譯文。

表1 代表藥物功效術語英譯版本
3.1.1 Secure to protect sth.;so that it is safe and difficult to attack or damage保護,保衛,使安全。The windows were secured with locks and bars.窗戶已經插上栓,上了鎖,都關好了[16]1864。
3.1.2 Arrest to stop a process or a development阻止,中止。They failed to arrest the company’s decline.他們未能阻止公司的衰落[16]94。
3.1.3 Stop to no longer continue to do sth.; to make sb./sth. no longer do sth.(使)中斷,停止。Stop me (=make me stop talking) if I’m boring you. 你要是覺得我煩就打斷我。to end or finish; to make sth. end or finish(使)結束,終止。Doctors couldn’t stop the bleeding. 醫生止不住血[16]2055。
3.1.4 Control to limit sth. or make it happen in a particular way限制,限定。Government attempts to control immigration. 政府試圖限制移民。to stop sth. from spreading or getting worse阻止蔓延(或惡化) She was given drugs to control the pain. 給她服用了鎮痛藥[16]443-444。
3.1.5 Preserve to keep a particular quality, feature, etc.; to make sure that sth. is kept.保護,維護,保留。He was anxious to preserve his reputation. 他急于維護自己的名聲[16]1614。
3.1.6 Consolidate to make a position of power or success stronger so that it is more likely to continue使加強,使鞏固。With this new movie he has consolidated his position as the country’s leading director.他新執導的影片鞏固了他作為全國最佳導演的地位[16]431。
根據以上詞匯釋義,secure、consolidate、preserve意為保護、鞏固,側重于對過程的說明,與“固”——固守的含義更加接近;而arrest、stop、control表達阻止、停止,更側重于對結果的描述,與“澀”——澀止的含義更加接近。
“澀”字有“止”的含義,此時功效術語中“精”的含義為“生殖之精”,即遺精滑精的病證,“帶”指“帶下過多”的病證。“澀精”與“止帶”在邏輯上為并列關系,按照上文“動賓動賓—動動賓賓—動賓賓”的分析思路,“澀精止帶”的英譯建議為arrest/stop/control seminal emission and leukorrhagia。“固精”為固腎氣以澀止遺精、滑精。該術語包括了簡寫和因果兩種隱性邏輯關系,翻譯時需要增譯省略的關鍵信息,增加邏輯連接詞。建議翻譯為secure kidneyqito stop seminal emission。
中醫藥英譯不是單純的翻譯問題,而是一項跨語言、跨文化、跨學科的人類交際活動。中藥的功效,無論是在理論上、內容上、形式上或是在認定方式上,都有別于西醫學或其他醫藥學對藥物作用的認識和表述,具有明顯的自身特色[1]3。從本文所涉翻譯實踐可以看出,中醫藥語言的規范化、標準化與翻譯質量息息相關。而辨別術語中文表述存在的問題需要十分扎實的中醫藥理論知識,這對譯者而言無疑是一項巨大的挑戰。如果譯者不能辨別術語本身的問題就動筆翻譯,則會錯上加錯。
本文拋磚引玉,希望以此引發學者對中藥功效術語表述規范的思考。明確而富有邏輯的表述,不僅有益于中醫藥的翻譯實踐和中醫藥更好的走向世界,也將非常有益于中國學生的專業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