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長軍,蔡 君,孫春燕,談建平,邵雪嬌
(1.華東理工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承壓系統(tǒng)與安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上海 200237;2.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核反應堆系統(tǒng)設計技術重點實驗室,成都 610213)
為描述含缺陷構(gòu)件的蠕變裂紋擴展性能,學者們提出了多種蠕變斷裂參量,其中參量C*與蠕變裂紋擴展速率的關聯(lián)效果最好,使用最廣泛[1],并且已被多種標準和規(guī)范采納[2]。目前,計算C*參量的方法主要包括有限元法、實驗室半經(jīng)驗法,以及工程上應用的參考應力法和類比美國電力研究協(xié)會(EPRI)J積分工程估算法的C*估算法。其中:有限元法的計算準確度較好,但標準化難度大,對使用人員要求高,耗時長,因此其工程應用受限;實驗室半經(jīng)驗法在計算C*參量時需要測定加載位移(或裂紋張開位移),而工程構(gòu)件獲取該參數(shù)的難度大,因此其工程應用受限;參考應力法雖然是工程上普遍采用的計算方法,但是其計算精度與極限載荷的確定相關,通常計算結(jié)果比有限元結(jié)果高2~3倍及以上,有時也會出現(xiàn)低估的情況[3-5]。鑒于材料的穩(wěn)態(tài)蠕變本構(gòu)與塑性本構(gòu)關系具有類比性,LANDES等[6]將彈塑性斷裂參量J積分類比至大范圍蠕變條件下的蠕變斷裂參量C*來表征穩(wěn)態(tài)蠕變裂紋擴展行為。因此,同樣可類比推導EPRI-J積分估算方法得到C*估算法[7-11]。該C*估算法并非由EPRI直接提出,但為了便于文中討論,將其簡稱為EPRI-C*估算法。EPRI-C*估算法一般根據(jù)裂紋尺寸a/t、a/c,管道尺寸Ri/t(a,c,t分別為裂紋深度、裂紋半長和管道壁厚,2Ri為管道內(nèi)徑)和蠕變指數(shù)n,查詢EPRI手冊得到對應的J積分全塑性解h1(簡稱塑性解h1),將h1值代入方程計算得到C*值;這種方式簡化了工程人員的操作,其核心在于塑性解h1值的確定[3]。但是該數(shù)值與材料、幾何結(jié)構(gòu)、裂紋尺寸等參數(shù)相關,按照這些相關參數(shù)編寫的塑性解表格復雜,查詢不便。
綜上,現(xiàn)有C*參量的工程估算法無法兼顧結(jié)果準確度與操作簡便性。為此,作者基于EPRI-C*工程估算法中Zahoor的C*估算方法[10],通過引入x0系數(shù)與塑性解h1構(gòu)成與蠕變指數(shù)n無關的函數(shù),建立了一種改進的C*參量計算方法;應用該方法計算得到不同蠕變指數(shù)(n=3,5,7,9)、不同裂紋尺寸(a/c為1/3,a/t分別為0.2,0.4,0.6)的軸向內(nèi)表面裂紋管道(Ri/t=10)在內(nèi)壓下的蠕變斷裂參量C*值,并與有限元方法、參考應力法中的R6整體解和Kim優(yōu)化解計算的C*值進行對比,用以驗證改進方法計算結(jié)果的準確度。
對于內(nèi)壓條件下內(nèi)表面含軸向裂紋的管道,Kumar等最先給出了相應的塑性J積分的估算公式[12],以此為理論基礎發(fā)展出了相應的C*估算公式,目前常見的有Kumar-Yoon估算公式[8]、Kumar-EPRI估算公式[7]、Zahoor估算公式[10]和Yagawa估算公式[11]。表1總結(jié)了上述4種形式的EPRI-C*工程估算法計算管道裂紋C*值的適用對象、范圍、優(yōu)缺點與結(jié)果準確度排序。采用EPRI-C*工程估算法計算蠕變斷裂參量不需要工程人員掌握太多理論知識,只需查詢EPRI手冊獲取塑性解h1的值,代入估算公式計算C*值即可。但是塑性解h1的影響因素較多,包括Ri/t,a/c,a/t和n,并且利用不可壓縮性有限元計算推導此類h1的過程比較繁瑣。通常由此類h1值計算得到的C*值遠高于實際值[12],保守性較高。

表1 現(xiàn)有EPRI-C*工程估算法的對比Table 1 Comparison of current EPRI-C* engineering estimation methods
利用EPRI-C*工程估算法計算內(nèi)壓條件下軸向裂紋管道C*值時,Zahoor估算公式所得解的準確度優(yōu)于其他EPRI-C*工程估算法所得解的準確度[3]。因此,作者基于Zahoor估算公式的理論進行估算方法改進。
Zahoor塑性J積分計算公式[10]如下:
Jp=ασ0ε0t·h1(a/t,a/c,n,Ri/t)·(σ/σ0)n+1
(1)
式中:Jp為塑性J積分;α為與材料相關的常數(shù);σ0為屈服強度;ε0為與σ0對應的應變;σ為任意時刻垂直于裂紋方向的應力。
基于此塑性J積分將EPRI-J積分推廣到C*的估算,C*的計算公式為

(2)
式中:A為Norton方程系數(shù);Pi為管道內(nèi)壓;2Ro為管道外徑。


(3)
對式(3)兩邊取對數(shù),得
lnh1=nlnσ0+(lnC+lnσ0)
(4)
式(4)中l(wèi)nC+lnσ0和lnσ0仍為常數(shù),可分別記作A1與B,則式(4)可改寫為
lnh1=A1+Bn
(5)
由式(5)可以看出,lnh1與n成線性關系,其中B為直線的斜率;孫亮等[13]在其研究中已經(jīng)證明了該關系的準確性。h1與n相關,因此作者嘗試尋找一個系數(shù)x,使得h1(n)·xn+1成為一個與n無關的函數(shù)。對該函數(shù)取對數(shù),并代入式(5),簡單計算后得到的公式如下:
ln[h1(n)·xn+1]=(B+lnx)n+A1+lnx
(6)


(7)
選取內(nèi)壓條件下含內(nèi)表面半橢圓形軸向裂紋的管道為研究對象,通過ABAQUS有限元軟件建立模型,計算蠕變指數(shù)分別為3,5,7,9,a/c為1/3,a/t分別為0.2,0.4,0.6時對應的蠕變斷裂參量C*值,用于檢驗改進的EPRI工程估算法的準確性。
有限元材料模型使用的是彈性-冪率蠕變模型,蠕變本構(gòu)方程為

(8)

材料參數(shù)選自文獻[14],如表2所示;表中ν為泊松比。

表2 管道模型相關的材料參數(shù)Table 2 Material parameters for pipe model
選擇較常見的管道進行研究,其內(nèi)半徑Ri為380 mm,外半徑Ro為418 mm,壁厚t為38 mm,長度L為1 140 mm,管道內(nèi)表面裂紋為半橢圓形,如圖1所示。裂紋尺寸以a/t和a/c表示,a/c均取1/3,a/t分別取0.2,0.4,0.6。考慮到管道模型的對稱性,采用管道的1/4進行有限元建模,模型如圖2所示。該有限元模型使用C3D8單元進行網(wǎng)格劃分,并且通過了網(wǎng)格無關性驗證與正確性驗證。裂紋尖端積分路徑一共設置8條,其中C*取后6條積分路徑的平均值。

圖1 內(nèi)表面半橢圓軸向裂紋示意Fig.1 Diagram of semi-elliptical axial crack on inner surface

圖2 軸向裂紋管道有限元模型Fig.2 Finite element model for pipeline with axial crack:(a)whole model and (b)enlargement at crack tip
為模擬管道實際情況,需對模型施加對應的載荷與邊界條件。在管道內(nèi)表面及裂紋面上施加大小為6.2 MPa的內(nèi)壓,在遠離裂紋的管道橫截面上施加內(nèi)壓對應的軸向力,經(jīng)圓筒軸向力公式[15]計算得到的軸向應力為31 MPa。在管道軸向面上施加周向?qū)ΨQ約束,在裂紋端的橫截面上施加軸向?qū)ΨQ約束。

在EPRI-C*工程估算法中,Zahoor估算公式的準確度優(yōu)于其他估算公式的準確度,因此僅將改進方法與Zahoor估算公式進行比對。而在參考應力法中,R6整體解與Kim優(yōu)化解準確度較高[12],R6局部解在不同裂紋尺寸a/t下的差異較大[3,12],因此僅將改進方法與R6整體解和Kim優(yōu)化解進行對比。


表3 不同裂紋尺寸下的和x0Table and x0 of different crack size

圖3 不同裂紋尺寸和不同n值下改進方法、Zahoor估算公式、R6整體解、Kim優(yōu)化解與有限元法所得C*值的比值Fig.3 Ratios of C* results obtained by improved solution,Zahoor solution,R6 global solution and Kim solution to those obtained by finite element solution under different crack size and different n values


(2)參考應力法中的R6整體解與Kim優(yōu)化解所得的C*值比有限元方法所得C*值高2~8倍,且隨著裂紋尺寸a/t和蠕變指數(shù)n增大,參考應力法的計算誤差增大。
(3)改進方法所得C*值與有限元法方法所得C*值的比值始終保持在1左右,計算結(jié)果準確度高;相比于Zahoor估算公式,改進方法在蠕變指數(shù)n為3時的計算準確度略有改進,但隨著n增大2種方法的計算準確度趨于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