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妍
近年來,廣東省佛山市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放管服”和“證照分離”等改革部署,將打造一流營商環境作為“一號改革工程”。佛山市聚焦市場主體需求和關切,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市場化營商環境,在全國創新推行商事登記24小時全自助“智能審批”“證照聯辦”“市場監管系統一照通”“一照通行”等多項改革舉措,創新“人工智能+雙隨機”監管,有效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在2020年全省壓縮企業開辦時間通報以及全省營商環境試評價“開辦企業”指標中,佛山均名列第一。“人工智能+雙隨機”監管經驗被國辦列入深化“放管服”改革首批十大典型改革項目。截至今年10月底,全市各類市場主體總量達108萬戶,同比增長17.64%;1-10月新登記市場主體22.07萬戶,同比增長37.19%。
在佛山辦理藥品經營、三類醫療器械許可證,從申請到拿證不到1小時就能完成,通過掃描營業執照上的二維碼,還能馬上查看審批結果。11月1日,佛山高濟邦健醫藥連鎖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蔡令東“嘗鮮”辦證新模式,拿證后感嘆“非常便捷”。這是佛山發出的首張零售藥店“守信快批”許可證(電子證照),代表佛山市藥品零售連鎖企業門店“守信快批”審批服務正式實施。
佛山在全國首推“守信快批”新型審批模式,以信用合格為前提、以自愿選擇為原則、以連鎖業態為對象、以制度創新為保障、以流程再造為手段,對開辦零售藥店申請營業執照及食品、藥品、醫療器械經營許可證等事項按照“證照聯辦、一照通行”改革方案進行一次整體受理、證照聯合審批、系統后臺發證,將藥店經營者“開門準營”的審批時長從56個工作日壓縮為1個工作日。該舉措進一步深化了藥品零售行業“放管服”改革,發揮信用在創新監管機制方面的基礎性作用,著力破解零售藥店“準入不準營”困局,打造一流的藥品零售行業營商環境。
近年來,佛山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大力推進涉企審批減環節、減材料、減時限、減費用,有效破解準入不準營問題。

佛山市行政服務中心登記窗口工作人員熱情接待來訪人員。
立足企業需求,接軌國際標準,佛山商事改革邁入深水區,助力企業發展跑出加速度。佛山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葉奕茂介紹,隨著商事制度改革的持續推進,在商事登記改革方面已經取得了比較大的突破。企業無論是開辦時間,跑動的次數,還是申請材料,各方面的空間都已經壓縮了。“但是我們在跟企業的接觸過程之中發現,企業在申辦營業執照后,再辦理相關許可證,整個流程的時間沒有多大的改變。商事制度改革不能僅僅局限于辦營業執照,而是牽涉到整個審批制度的各個環節。我們感覺到這方面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葉奕茂說。
于是,2019年,佛山首創“證照聯辦”改革,提出把營業執照跟許可證一起辦理,實行一表申請,一套材料、一個系統,同步受理、同步審批、同步發證的模式。這也將整體辦理時間壓縮三分之二,該項改革作為企業開辦類唯一項目被廣東省政府向全省復制推廣。
在此基礎上,2020年,佛山啟動市場監管領域“一照通”改革,并獲全國“政務服務改革創新獎”“2020年度廣東營商環境改革創新十大優勝案例”。
2021年,佛山總結前期改革經驗持續深化“一照通行”改革,在既不突破現有國家法律法規框架、又不涉及行政事權調整的基礎上,打破部門數據壁壘,推進審批流程再造,將涉企行政審批由條線審批改為塊狀審批,進一步降低市場準入制度性成本、實現準入即準營。5月8日,廣東省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廣東省“一照通行”涉企審批服務改革試點實施方案》,在全省推行佛山“一照通行”改革經驗。
針對企業反映集中的“審批部門多、審批流程長、多次來回跑、門口掛證雜”等痛點問題,佛山市市場監管部門牽頭進行認真梳理分析和協調多部門會商,并按特定生產經營活動梳理涉企許可事項,將企業登記與后續經營涉及各類許可業務進行歸集融合,構建起“主題式”聯辦模式,為企業提供整體化的行政審批服務,把每個部門“跑一次”變為一個主題“跑一次”。佛山按照“先易后難、先簡后繁,成熟一項、實施一項”原則,將實行“照后審批”“照后備案”“告知承諾”的許可審批事項納入“一照通行”改革實施范圍,首批實施60個“一照通行”主題場景,共涉及14個部門的49個許可審批事項。企業按辦事主題申辦證照,由各級行政服務中心的綜合服務窗口統一受理,通過信息化系統實現各部門經營許可事項與市場監管部門營業執照同步受理。各部門許可審批結果信息全部歸集到營業執照二維碼上,只對企業頒發“一照通行”營業執照(申請人可隨時按需下載打印電子證照),實現“證照聯辦、證照合一、一企一照、一照通行”,體現了政府行政審批服務從分散化向集成化、行政審批理念從政府行政主導向企業需求導向的重大轉變。“一照通行”改革實施以來,佛山市已經辦理56000多筆業務,為市場主體節省454000多份材料。
“一照通行”改革有效破解“準入不準營”痛點問題,實現政府行政審批服務從分散化向集成化、行政審批理念從政府行政主導向企業需求導向的重大轉變,有效解決企業證照辦理“審批部門多、審批流程長、多次來回跑、門口掛證雜”等痛點問題。
同時,“一照通行”還實現了“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通過再造行政審批流程,打破各審批部門各自為政、多口受理的傳統模式,將涉企行政審批由條線審批改為塊狀審批,企業辦事從“跑多個部門、跑多個層級、跑多類窗口”轉變為“線下跑一個窗口、線上全程零跑動”。

佛山市創新推出“人工智能+ 雙隨機”智慧監管模式。
在提升事中事后監管效能方面,“一照通行”也發揮著積極作用。依托全市統一的信息化平臺,將人工智能技術與“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相結合,構建起風險監管、智慧監管、精準監管“三位一體”的信用監管新模式,監管效能顯著提高。
葉奕茂指出,在監管和服務過程中,盡管佛山放管服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不少值得關注和優化提升的地方。目前,通過“一照通行”登記的市場總體不到總量的五成。這可能和企業辦事習慣有關,且宣傳面還不夠廣。此外,企業可能還未完全達到申辦標準。以后,這類企業可以先“掛號”,等資料補齊后再郵寄到相關業務部門。“其次,辦事流程還可以再優化。我們可以給每個企業或者每個自然人建立一個材料庫,讓電子化材料實現共享共用。以后企業或者個人只要在某個政府部門辦過事,材料留存在材料庫,就可方便其它政府部門從中調取,不再需要重復提交材料,這樣辦事就更方便了。”葉奕茂還提出,行政審批智能化水平還不夠。目前,企業主要是按主題辦理業務。“以開餐館為例,我們開辦餐館現在涉及到營業執照、食品許可證、煙草許可證、消防的開業前驗收以及環保五個方面。那商家如果還想賣書、賣唱片呢?這個辦證許可就涉及到文廣新局了。因此,我們行政審批需要提高智能化水平,讓市場主體辦事從套餐制轉變為點餐制;從政府劃定配套產品轉變為企業按自己需求組合辦事場景的模式。這也是當前我們積極推進的事項。”
對100萬家市場主體進行風險排查需要幾天?理論上需要1000名工作人員連續工作94天,在佛山,只需要3分鐘。
“發現異常后,市場監管服務信息化平臺主動反應,自動研判出市場主體存在經營風險并發出預警。隨后,市場監管人員上門實地核查。” 這樣的市場監管模式被稱為“人工智能+雙隨機”,將排查時間壓縮至3分鐘,違法發現率卻翻了五倍。
近年來,市場主體的井噴式增長,帶來了監管壓力的急劇增加。如何更精準找出高風險違法違規市場主體,實現監管效能最大化、監管成本最優化,是事中事后監管的一個重要課題。
佛山市堅持放管結合、并重推進,創新監管方式方法,以大數據監管減少涉企重復檢查,將人工智能技術與“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相結合,讓監管效能最大化、監管成本最優化、對市場主體干擾最小化,構建風險監管、智慧監管、精準監管“三位一體”的信用監管新模式。
佛山通過建立覆蓋市、區、鎮街、村居四級的監管大數據資源庫,歸集全市超100個部門的各類涉企數據約1.5億條,研發監管風險預警模型,自動快速判別市場主體風險狀況。在此基礎上,實行差異化檢查,提高雙隨機監管的精準性和有效性,實現監管“無事不擾、無處不在”。2020年7月,該項改革被國務院辦公廳列入首批十大“放管服”改革典型案例向全國推廣。2021年被省委及省委深改委發文向全省復制推廣。
與改革前相比,對守法者實地檢查率減少83%,對高風險主體雙隨機檢查問題發現率由17.6%提升到86%,監管效能實現裂變式提升,切實做到對違法者“利劍高懸”、對守法者“無事不擾”。
目前,佛山市委改革辦牽頭會市市場監管局根據全市部門監管職責和監管對象特點,初步研究確定在15個市直部門復制推廣“人工智能+雙隨機”改革經驗,構建全領域精準化智慧化大監管模式。
佛山市堅持寓監管于服務之中,加強幫扶支持,讓市場主體安心發展、更好發展,助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
去年9月,佛山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在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形勢下,為確保“六穩”“六保”任務有效落實,主動作為,精準服務、靶向發力,在全省創新實施“品質工程”暖企三年行動計劃,精準找問題、靶向解難題,有針對性地推出22個暖企“服務包”,主動上門開展“暖企”服務,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困難。行動開展以來,全市市場監管部門主動上門到395家企業開展“暖企”服務,累計幫助企業解決1034個實際問題和困難,最大限度為企業生產經營排憂解難,對促進企業全面復工復產、打通產業循環起到了重要作用。
據介紹,暖企三年行動計劃緊緊圍繞“大市場、大監管、大服務”的工作理念,從質量入手,以企業問題和需求為導向,以“暖企”行動為抓手,制定精準“服務包”,組織“百千萬”系列活動,力爭到2022年底,開展各類政策宣講活動100場以上,主動上門精準幫扶企業1000家以上,每年培訓企業人員10000人次以上。
佛山市堅持標準引領、對標一流,聚焦佛山制造業重點產業優勢產品,打造國內領先、國際先進的“佛山標準”,已發布佛山標準30項以及66家企業的126個佛山標準產品,助力企業占領標準制高點和行業話語權。全市擁有企業標準“領跑者”105項,數量排名全國第一;累計參與制修訂國際標準、國家、行業標準2464項,制定發布團體(聯盟)標準798項,推動723項企業產品標準完成“對標達標”提升,數量均居全省地級市第一。
此外,佛山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堅持“嚴監管”與“助發展”并重,主動作為、精準施策,在提升監管針對性和服務及時性的同時,在全省率先出臺包容審慎監管清單,對在市場監管執法中,主動發現的,市場主體無主觀故意,輕微違法且未造成社會危害后果,經責令改正或者責令停止使用能立即糾正或停止使用的,免于罰款處罰。以科學合理監管營造公平競爭的營商環境,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今年以來,46家企業從輕或減輕行政處罰,424家企業不予行政處罰,佛山市市場監管局免予罰款金額共計665.2萬元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