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際娣
小雪節氣,廣東涼意漸濃,但在廣州市黃埔區九佛街道,只見一棟棟高樓拔地而起,目光所及塔吊林立,一片熱火朝天的建設景象,讓這個街道煥發勃勃生機。
九佛街道位于黃埔區北部,地處中新廣州知識城區域,轄區面積56.82平方公里,總人口約3萬,下轄9個行政村78個經濟社和1個社區。該街道2019年3月經廣東省民政廳同意批準,是由原來的九龍鎮拆分出來的三個鎮街之一,于2019年4月18日正式掛牌成立。
黃埔的發展朝氣蓬勃。九佛街道不僅搭上了黃埔區的發展快車,中新廣州知識城也賦予它強大的發展動能,為九佛街道城市更新改造、鄉村振興和高質量發展帶來了新的契機。作為一個新成立的街道,九佛街道迅速進入角色,選優配強“兩委”干部,以黨建為引領一手抓產業發展,全力貫徹落實中新廣州知識城“一核兩心多園”的發展規劃要求,完善配套設施,打造“高端產業走廊”;一手抓生態文明建設,以“保護+治理+開發”將歷史文化保護、美麗鄉村建設、現代運營管理和舊村改造有機融合,打造“最美生態連廊”,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九佛街道處于黃埔區的最北邊,因為遠離市區,這里的生態環境保護完好,且有數條古村落藏匿其中,豐富的傳統文化在這里得以傳承,但整體經濟相對落后也是九佛街道曾經的硬傷。這一尷尬狀況在該街道納入中新廣州知識城的建設范圍后被扭轉,街道經濟發展駛上快車道。
產業興則帶動鄉村旺。依托中新廣州知識城,九佛街道圍繞黃埔“萬億制造”計劃目標發力沖刺,打造“新興產業第一街”,初步形成了生物醫藥價值創新園、灣區半導體產業園以及先進制造業園三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價值創新園區,為九佛街道的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廣州百濟神州生物制藥有限公司便是入駐生物醫藥價值創新園的企業之一。《小康》記者了解到,該生產基地總用地面積約15.7萬平方米,建筑面積約42.2萬平方米,投資總額約31億元,達產后產值為255億元。據悉,目前,該公司第三工廠即將竣工,屆時總產能有望達到64000升,或將成為中國產能最大的本土創新藥企自有生物藥生產基地之一。
黃埔區、廣州開發區擁有大灣區最完整的集成電路產業鏈,集聚集成電路上下游企業超120家、占廣州90%以上,該區打造的華南地區最大的集成電路產業基地——灣區半導體產業園便是坐落在九佛街道,該產業園助力全國集成電路第三極核心承載區建設。
據悉,該園區將加快布局晶圓制造、封裝測試、設備材料等制造型項目,構建“芯片設計—晶圓制造—封裝測試—終端應用”一體化模式,如今已吸引了廣州粵芯半導體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粵芯芯片”)制造項目、光掩模項目等預計投資總額為455.49億元,預計產值共計1117.8億元的7個重點產業項目落地。其中,粵芯芯片是廣東省目前唯一進入量產12英寸晶圓的生產平臺。該項目計劃共分為三期,第一期的投資52億已完成,月產能1.6萬片,第二期投資65億已基本完成,預計年底投產,月產能為1.9萬片,第三期計劃投資約250億元。
這些企業的落地不僅帶動了九佛街道的發展,同時也帶動了眾多半導體上下游企業落戶廣州,推動了廣東省集成電路的人才集聚與產業鏈集聚。據悉,僅粵芯芯片的落戶便帶動了近100家半導體上下游企業。
此外,坐落在該街道的先進制造業園區,目前在建的有寶潔“新智造”中心、白云泵業二期項目、創維超高清顯示科技產業園、卡爾蔡司光學工業4.0健康視光產業生態圈項目、廣州億通包裝有限公司新建廠房項目、佛倫斯服飾W&W智慧谷項目等重點建設項目,總投資為92.5億元,預期產值為411億元。
據悉,2021年,九佛街道工業全年預測總產值為105億元、同比增長約38%,規上商貿業企業全年預測銷售總額為1937億元,規上服務業全年預測營業總收入為281億元、同比增長約57%。
產業的興旺形成強大的虹吸效應,九佛街道亦成為高端人才匯聚洼地。九佛街道緊緊圍繞黃埔打造國際人才自由港目標,打造了鳳凰谷、佛塱智芯谷、蟹莊里商街等高端人才宜居社區。九佛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九佛地區曾被稱為鳳凰峒,鳳凰在某種意義上代表著高端人才和產業,未來九佛要加強黨建引領,打造九鳳呈翔,鳳舞鳳興鳳鳴鳳棲九佛,以良好的生態環境、便利的營商環境、宜居的生活環境,奮力打造“黃埔新興產業第一街”,全力推動九佛高質量發展。
落日余暉下,數個星空帳篷散落山腳,橙黃的燈光如螢火般夢幻,即便在冬季,帳篷庭院內依舊繁花似錦,遠離城市的喧囂,成為鬧市中的一片凈土。這是九佛街道打造的蓮間·塘里項目。
很難想象,如此美景竟坐落在中新廣州知識城,與眾多高新企業為鄰。很少有地區如九佛街道一般,一面仰望星空、引領新興產業發展,一面腳踏實地、留住青山綠水,打造“科技+生態”有機融合的鄉村振興樣板。
在推進鄉村振興過程中,該街道結合自身資源優勢,探索出“保護+治理+開發”三位一體的可持續發展模式。其中,“治理+開發”是該街道打造“最美生態連廊”提檔升級的關鍵。生態連廊以蓮塘村為核心,延伸至重崗、燕塘等村落,將歷史文化保護、美麗鄉村建設、現代運營管理和舊村改造融為一體。九佛街道的靚麗底色可以用“古、通、美”三個字囊括,在這5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不僅古村落林立,坐擁白玉蘭森林公園生態富礦,發達的交通脈絡更加加速了振興鄉村的進程。
九佛街道的產業布局與鄉村的發展交相輝映,形成鄉村振興的產業集群,是一個綜合體式的協同發展,既可以實現城鄉融合發展也能夠樹立鄉村振興的新標桿。以最美生態連廊中的蓮塘、重崗、燕塘三個重點村落為代表,打造極飛超級農場鄉村振興綜合體項目。
九佛街道以蓮塘村和重崗村閑置農業用地為基礎,通過引進企業優化土地管理,打造極飛超級農場。《小康》記者在極飛超級農場看到,連片的田地已經平整好,接下來將實施無人機耕種作業。九佛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11月3日,知識城集團與仲愷農業工程學院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建知識城仲愷鄉村振興創新研究院。并就現代種業研究、綠色可持續農業研究、數字農業、功能性食品研究、都市與鄉村文化研究等領域開展合作。
此外,該農場還將種植實驗、教學展演及農業機器人比賽用地結合起來,在農田鋪設數字基礎設施,開展作物模型培育、種植實驗、自動駕駛智能農機測試、世界農業機器人挑戰賽、智慧農業與數字農業農田現場會等農業科技活動,推動農業科技應用實踐落地,打造全球知名的農業科技中心。
在閑暇時光體驗一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山水田園生活。然而,這只是九佛街道推動鄉村振興發展的縮影。
極飛農場旁的蓮間·塘里文旅項目,鎖定“周末度假”和“蔬菜消費”兩個常態需求,瞄準廣州城市中產家庭為目標客群,以約70平方米為一個獨立單元,經過精細化設計、土壤改良、農用配套、設施建設、農田休閑場景建設等高質量設計改造后建成一個一個精品小農園,為“久在樊籠里”的政客商人提供“復得返自然”的全方位服務,如“共享農園”租賃以及“鄉村農園度假”等服務。客戶租賃“共享農園”后既可聘請當地農民按照客戶要求種植健康有機蔬菜并通過同城快遞每日配送到家,滿足家庭全年健康蔬菜消費需求,實現“從自家農園到自家餐桌”的良好體驗。此外,在重崗、燕塘兩村重點打造了九太路沿線5公里的“醉美長廊”“竹海鄉徑”等特色景點。

九佛街道以打造黃埔“新興產業第一街”為目標,打造了國際生物醫藥價值創新園區、新能源新材料及智能芯片園區三大園區,吸引了眾多高新企業匯聚于此。圖為粵芯半導體項目。
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走鄉村綠色發展之路,才能讓生態美起來、環境靚起來,繪就山清水秀、天藍地綠、村美人和的美麗畫卷。近年來,九佛街道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形成了生態多元的農業體系。該街道著力做強生態農業,立足農村的發展實際,開展了一大批以生態、可持續為出發點的項目,打造了多元立體的農業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為進一步打造立體型生態農業產業新模式,九佛街道還引進了以農業產業和文旅產業為主體的大型高端鄉村振興項目。按照“一園一區一村一帶”的布局進行規劃、建設和運營,整體打造一個大型高端鄉村振興產業集群,推動黃埔城鄉融合發展,打造全國鄉村振興標桿。
九佛街道始終將“三農”工作作為工作重點。11月20日,佛塱村成片禾田中稻浪滾滾,喜迎豐收,九佛街道黨工委、辦事處在佛塱村水稻田舉辦“感黨恩 跟黨走 慶豐收”黨員下沉居住地服務活動。11月27日,九佛街道黨工委、辦事處在鳳尾村水稻田舉辦“九佛稻香慶豐收,五谷豐登感黨恩”豐收節活動。在一片歡樂祥和慶豐收的氛圍中,水稻田開鐮收割、極飛農場無人機作業、鄉村振興企業成果展示及各村農產品亮相,全方位展示了九佛街道農民豐收的成果和九佛街道農業發展的成效。
九佛街道黨工委書記褚大軍與現場黨員群眾一起回顧了黨的百年征程中黨領導“三農”工作取得的一個又一個豐收,要求在推動鄉村振興中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在新的趕考路上創造物質豐足、環境豐美、精神豐富的更大豐收。如今,鄉村美、農民富,日子越過越紅火已成為九佛當地百姓的真實寫照。
九佛街道有著悠久的歷史,華夏燦爛的文化在這里得到傳承。用九佛街道相關負責人的話說就是,文物及生態的守護已經成為了大家的共識,因為留住綠水青山、留住文物、留住傳統文化民俗,是給子孫后輩子留住了鄉愁,守住了發展的根基,守住了子孫后代的希望。
九佛街道站在歷史新起點上,拿出繡花功夫,摸清文化家底,梳理歷史脈絡,把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與城市更新有機統一起來,提升歷史文化建筑及古樹名木保護層次,彰顯古村落文化內涵、涵養文化生態,形成多方支持文化遺跡項目保護的格局。
九佛街道有著逾千年的文化歷史,轄內擁有1個中國傳統村落、2個廣州市傳統村落,另有84棵掛牌古樹、15處在冊不可移動文物、1處歷史建筑、14處傳統風貌建筑及40處傳統風貌建筑線索。
其中,蓮塘古村和燕塘古村始建于宋末元初,距今約有700多年的歷史,村內有古祠堂、私塾、古樹、古井、戲臺等眾多歷史文化要素。

九佛街站在歷史新起點上,拿出繡花功夫,摸清文化家底,梳理歷史脈絡,把文化保護、傳承與城市更新有機融合,助力鄉村振興。圖為蓮塘古村。
《小康》記者走進蓮塘村的時四陳公祠,地面的青石板路被走得光滑油亮,這里是蓮塘百姓的精神家園,中國傳統社會建立的宗族制度在這里得以體現。但隨著時間的更迭,古老的建筑若得不到專業人士修繕,就很容易被損壞。因此,文物的保護刻不容緩。
九佛街道迎來了城市更新這一重大歷史機遇,街道轄區內的大小文物被系統規劃保護起來。經過多方調研、周密籌劃,九佛街道確立了街、村、專職三級“樓長制”。建立街、村兩級“樹長制”。開展“黨建+”歷史文化保護,結合日常巡查工作,將歷史文化建筑保護工作列入街道執法檢查計劃并組織實施,加強古樹名木保護復壯技術攻關,邀請第三方單位提升科學管護水平,規范獎懲機制,將古樹名木的巡查保護工作落實到位。
九佛街道致力于打造“蓮塘·越色”鄉村振興品牌,按照蓮塘村保護規劃,逐步修繕古屋,提升道路交通和公共服務設施水平。因此,展現在記者眼前的蓮塘村,大部分原住居民已搬遷,古建筑及內部文物已經得到較好的修繕與保護。不僅如此,這個古村落還因鄉村振興的推進煥發了新的光彩。部分建筑正在裝修打造特色民宿,由古屋修繕打造的咖啡店已開業,完成了一場古樸與時尚的邂逅,迎來游客駐足合影留念。不遠處的餐廳、兒童樂園、觀景長廊、黃埔區圖書館蓮塘分館等已基本完善。“這幾年變化好大,村子美了、設施完善了,路也好走了許多。”正帶著兒子在兒童樂園玩耍的蔡女士不禁感慨近年蓮塘村的變化。
除打造“蓮塘·越色”鄉村品牌外,該街道還加快燕塘村整治改造項目,活化利用古村文化。
在古村落保護中,九佛街道專人負責保護每一處歷史文物、傳統建筑和每一棵古樹古木。有效平衡文化古村的“歷史傳承”和“現代發展”,解決文物保護與產業發展“兩張皮”的問題。
該街道還通過大力發展低碳環保的文旅產業,實現人民群眾綠色發展中增收致富。據悉,蓮塘村作為九佛街道做好“古”字文章的代表,預計春節前完成部分配套設施的建設,做好迎八方客的準備。(黃小賢對此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