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偉
實驗操作對小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培養和提升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和價值,小學數學教師需要基于實際教學情況深入分析,明確當前實驗操作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時存在的問題,并有針對性地提出整改策略。
一、實驗操作的運用現狀
實驗操作可以幫助小學生實現數學知識的實踐和鞏固,深層次地理解課程內容,促進數學學習能力的提升。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受部分因素的影響,實驗操作并未完全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和價值。
1.教師認識不足
要想實驗操作發揮出較大的作用,教師不僅要明確將實驗操作引入小學數學教學的價值和意義,更要明確實驗操作運用的內涵,讓實驗操作可以有效融入教學,幫助實現對學生的有效引導。但當前部分教師并未對實驗操作形成正確的認知,不僅不能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重視實驗操作,而且也不能科學規范地應用實驗操作教學,無法有效地發揮出實驗操作的作用和價值。
2.學生興趣不足
只有對課程具備較高的學習興趣,學生才能在教師的引導下,真正參與到實驗操作過程中,完成對數學學習能力的培養。小學階段的學生本身思維水平較低,而小學數學課程存在一定的學習難度,這就導致學生缺乏學習興趣,無法令實驗操作發揮出較好的作用。
3.教育理論與技術融入不足
小學數學教師應當靈活地將各種教育理論與技術融入教學,實現小學數學實驗操作的豐富化和多樣化,滿足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需求。但就現狀而言,部分教師仍未能充分重視教育理論、技術與實驗操作的融合,導致小學數學課堂實驗操作表現出創新不足的缺點。
二、實驗操作的運用要點
1.重視學生興趣的激發
要想讓實驗操作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發揮出較高的應用價值,教師首先應當將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起來,讓學生積極、主動、有效地參與實驗操作,在實驗操作中對小學數學知識進行運用和實踐,從而實現課程教學效果的提升。
以蘇教版數學“有趣的七巧板”為例,教學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通過應用七巧板,掌握其妙處,激發學習興趣,培養發散思維。為了讓學生有效地參與到實驗操作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引入不同的教學資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自主運用和創造,逐漸提升實驗操作在小學數學課程教學中的運用價值。
2.重視學生主體的突出
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教師在課程教學中應當基于此進行深入的思考,讓小學數學課程能夠以對學生的引導和培養為主,幫助學生實現知識與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同步發展。
以蘇教版數學“10以內的加法與減法”為例,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教學需求為學生創造實驗操作“分糖果”,將學生帶入具體的情境中,讓學生主動進行思考。先讓學生提出分配的策略,再帶學生進行實踐驗證,這樣不僅可以實現課堂教學氛圍的優化,而且可以更好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幫助學生實現全面發展。
3.重視教學目標的明確
為實現課堂教學的改革與優化,小學數學教師要不斷提升對各種教育理論、思想、技術以及方法等的重視度,期待全面提升小學數學課程的教學質量。但部分教師缺乏對改革的把握,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改革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以實驗操作為例,部分教師在進行實驗操作引入時,忽略了實際教學的需求,未能考慮到實驗操作與課程內容的融合,在教學中呈現出實驗操作內容大于課程教學內容的情況。這使得教學目標發生轉移,學生無法在教師的引導下準確把握學習內容。
4.重視實驗操作的創新
在課程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實現教學內容的調整、教學資源的創新以及教學方法的革新,更要從豐富性的角度進行深入思考。尤其是引入實驗操作的內容之后,教師更應當重視實驗操作的豐富性和創新性。但當前部分教師對實驗操作缺乏充足的創新動力。比如部分教師籠統地將情境教學與實驗操作進行融合,認為只要學生在實際情境中對數學知識進行運用,就算是達成了實驗操作教學的目標。這不僅影響了實驗操作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的科學性、合理性和規范性,更對小學數學的改革和創新造成了負面影響。
三、實驗操作的運用策略
1.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從課堂教學的角度分析,實驗操作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價值,相當于一件數學教學工具,而情境教學相當于小學數學課程的教學載體。教師可以利用情境教學創設問題情境,將課程教學內容融入實驗操作中,引導學生自主探究,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
以蘇教版數學“厘米與米”為例,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皮尺,提出部分具體的問題,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自主探究。教師只需要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發揮出自身的監督和引導作用即可。學生在問題情境中自主地進行實驗和探究,在實踐的過程中真正地理解厘米與米之間的長度關系,為數學學習能力的提升打下了基礎。
2.延伸課堂知識,豐富學生實驗內容
實驗操作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運用價值,不僅體現在學生對課堂知識的理解和運用上,更在于教師可以借助實驗操作啟發學生的學習思維,培養學生的聯想能力和創新意識。因此教師引入實驗操作時,應當重視對課堂知識的延伸,豐富學生實驗的內容,完成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
以蘇教版數學“角的初步認識”為例,對角的類型與角的大小是由什么因素影響的,學生總是無法有效掌握。為此,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掌握放大食物的方法,再引導學生深入思考這些方法是否能夠改變角的大小,之后將學生帶入到具體的實驗操作中進行驗證。
3.鼓勵實驗創新,引導學生思維發展
教師運用實驗操作時,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實驗操作中。這種參與不僅是要讓學生能夠積極配合教學活動,更是要讓學生在課程教學中主動地對實驗操作內容進行創新,這樣才能實現對學生思維發展的引導。
以蘇教版數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為例,學生對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求解,存在一定的學習困難。為此,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設計操作實驗內容,實現學生思維的發展和教學實效的提升。如教師可以只為學生提供數學問題“以下長方體和正方體面積的求解探究”,之后再借助多媒體技術引入不同的長方體和正方體模型,讓學生自主思考長方體和正方體面積的求解方式,逐漸完成教學效果的提升。
總而言之,實驗操作對小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培養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教師應當加強對實驗操作的研究,明確其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運用要點,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提升實驗操作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的科學性和合理性,滿足學生實際學習和發展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