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長明 胡金敬 馮凱
家校合作是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中的重要內容,也是推動學校高質量發展、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舉措。小學階段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為學生今后的學習打下基礎的重要階段,充分發揮家庭教育的作用,加強家校合作,能夠為農村小學低段班級管理以及教學工作帶來積極的影響。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討互聯網背景下農村小學低段班級家校合作的策略。
一、更新教師班級管理觀念
互聯網背景下,小學低段班級班主任、教師與學生家長溝通時,不應局限于家長會或上門家訪,應主動利用微信、釘釘、QQ等網絡平臺,積極與家長溝通。班主任、教師與家長溝通時,要放下身段,就學生在校學習及家庭生活、人際交往中的問題進行深入交談,學會換位思考,多聆聽家長的想法,同時也可以主動為學生家長提供相關的教育建議,創造更多交流合作的機會,讓家長感受到教師對學生的關愛,從而配合教師開展家校合作。
二、提高家長家庭教育水平
農村家長文化水平相對較低,尤其是留守兒童的監護人大多是隔代老人,對學生基本上是“放養式”的教育。部分家長雖然積極配合教師的工作,但因為自身文化程度不高而無法指導學生學習,在家校合作上心有余而力不足。針對農村小學低段班級學生家長的這一特點,學校及教師應該為家長提供交流與學習的資源及平臺,提高家長自身文化水平及對教育工作的認識,使家長能夠更有效地配合學校、班主任以及其他教師的工作。
一是學校、班主任要積極利用微信、釘釘、QQ等平臺為家長提供學習、交流的機會,不定期為學生家長推送低齡兒童教育理念與方法,推薦有關的教育書籍。同時,也可以讓學生家長分享自己的教育經驗,教師進行總結,切實提升家長的文化素養與教育水平。二是借助學校微信公眾號,定期向家長推送系列化的專題知識,提供理論支撐。三是通過上門家訪或家長進學校的方式加強與留守兒童監護人的溝通,借助互聯網,通過微課和慕課的形式,建立網上家校共育課堂,幫助留守兒童的監護人樹立正確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從而使農村小學低段班級家校合作走上健康、科學發展的道路。
三、發揮教育主體的優勢
教師應該發揮教育者的品德優勢與專業優勢,為低年級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榜樣。小學生喜歡模仿,教師是小學生校園生活重要的參與者,也是他們學習道路上的引路人,因此,教師在教學工作中要以高標準要求自己,用自己良好的德行教育學生,同時,這也會給低年級學生的家長帶來積極的影響,使教師與家長共同用良好的言行對學生施加正向的影響。另外,家長應該以身作則,調整與教師交流的態度,主動為學生樹立起良好的學習榜樣。
四、創新線上家訪形式
首先,在形式上除了傳統的上門家訪,還可以利用微信、釘釘、QQ等網絡平臺進行家訪。其次,在家訪內容上,不僅包括學生在學習或者校園生活中出現的問題,還應該包括學生的興趣愛好、低齡學生的教育方式、學生取得的榮譽等內容,減少低年級學生家長家訪時的心理負擔。
學??梢砸劳芯W絡的優勢,用媒體記錄學生成長的難忘時光。例如,一年級開學典禮、一年級第一次參加少先隊活動等,并發到相應的家長微信群、QQ群,讓家長感受到學生的成長,從而帶動家長愿意與教師進行交流,使家校合作工作更好地開展。
小學低段班級家校合作的成果需要家長和教師的共同努力,家校共育需要在一個良好的社會氛圍中開展,家校雙方需要相互扶持、相互理解、共同攜手。當前農村地區的教育環境更需要學校以及教師努力,充分發揮互聯網平臺及技術的優勢,加強與學生家長溝通,不斷探索更優質的家校合作內容與方法,提高育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