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快天津市高級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健全人才培養體系,根據天津市委、市政府《關于聚集人才、充分發揮專業技術人員作用的意見》(津黨發〔1999〕28號),在天津市實施“131人才工程”。
緊密圍繞天津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培養造就一批不同層次的青年學術、技術帶頭人。
第一層次,選拔100名40歲左右的尖子人才,經過重點培養成為在國際上具有一定知名度,能夠進入世界科技前沿領域或具有國內領先水平,保持學科優勢及相當水平的學術、技術權威。
第二層次,選拔300名35歲左右的青年專業技術骨干,經過培養成為在天津市各學科領域內具有較高水平、能起骨干作用,居天津市領先地位,以及具有相當水平的學術、技術帶頭人。
第三層次,選拔1000名35歲以下的青年專業技術人員,經過培養成為本單位專業技術骨干和學術、技術帶頭人的后備力量。
“131人才工程”在天津市企事業單位(含駐津單位)中開展,包括民營科技企業、鄉鎮企業、三資企業等非國有經濟單位。重點是高新技術領域、重點產業化工程項目、國家和市級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和企業技術中心。
入選的基本條件:熱愛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具有創新意識和開拓精神;有較強的協調、合作能力。
第一層次人選,年齡在45周歲以下,至少精通一門外語,具有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或具有副高級以上職稱,并應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一、獲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人選;已進入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人選;進入國家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計劃”人選或列入“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的特聘教授;獲中國青年科技獎人員等。
二、在自然科學研究方面,有深厚的研究基礎,取得有顯著創新性和較高學術價值的研究成果,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為同行專家公認。
三、在應用技術、工程技術研究和開發方面業績突出,取得重要發明創造和技術創新成果,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并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或社會效益。
四、在社會科學研究方面,其研究成果具有創建性、開拓性,對學科、專業發展有重要影響,為同行專家公認,取得顯著的社會效益。
五、在管理工作中,有廣泛扎實的理論研究基礎和實踐經驗,提出過科學的管理方法,做出正確決策,并應用于實踐,產生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其水平居國內先進。
六、在其他專業技術領域中,取得優異成績,對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建設做出突出貢獻,在國內同行中享有較高聲譽。第二層次人選,一般應具有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或副高級以上職稱;第三層次人選一般應具有本科以上學歷。第二、三層次人選的具體選拔條件由各區縣、委辦局結合本地區、本行業、本部門的實際情況自行制定。
各層次人選推薦對象主要在已列入各級培養計劃的人選中產生。
一、“131人才工程”人選的推薦可分別采取單位推薦、學術團體推薦或同行專家聯名推薦的方式。采取單位推薦方式的應由被推薦人所在單位按隸屬關系逐級推薦。駐津單位實行歸口推薦,非國有經濟單位向所在區縣人事部門推薦。采取學術團體推薦方式的應由市級以上學術團體推薦。采取專家聯名推薦的,舉薦人應具有國家或天津市授予的專家稱號,并且在兩人以上。推薦第一層次人選的材料報送天津市人事局;推薦第二、三層次人選的材料報所屬區縣、委辦局人事部門。推薦材料包括:《“131人才工程”人選登記表》、學歷證書、職稱證書、獲獎證書及代表本人學術水平的論文或論著1篇(部)。
二、推薦第一層次人選,由天津市人事局組織專家評議,會同有關部門進行綜合審核后,報天津市知識分子工作領導小組確定。推薦第二、三層次人選,由天津市人事局根據天津市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及產業、行業、學科分布情況,下達參考數,主管區縣、委辦局負責組織選拔,并報天津市人事局備案。備案材料包括:《“131人才工程”人選登記表》、《“131人才工程”人選名冊》和數據庫軟盤。
對于入選“131人才工程”的人選,各級人事部門要制訂切實可行的培養計劃,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培養力度,為人才的成長創造良好的條件。培養措施主要有:
一、注重在實踐中培養。積極推薦“131人才工程”人選參與國家、天津市有關部門的重大科研、生產項目。優先推薦他們參加重點科研課題和重大技術、建設項目,結合各項科技計劃、重大建設項目的實施,為其創造良好的發展機會和條件。支持他們參加各類學術委員會、學術團體、評審委員會的活動。對“131人才工程”人選委以重任,合理使用,給予他們充分的科研自主權,讓他們在實踐中經受鍛煉,增長才干。
二、有計劃地開展專項培訓。鼓勵、支持培養對象參加各種形式的業務培訓、進修和攻讀學位等活動,有條件的單位可建立學術假制度。對培養對象,在培養期間每年應保證不少于1個月的脫產學習時間。本著長短結合、合理使用的原則,學習時間既可以當年使用,也可以將培養期內的時間集中安排使用。積極支持培養對象參與國內外講學、出國研修、開展合作研究等學術交流活動。
三、發揮老專家的作用,做好對培養對象的傳、幫、帶工作。實行導師帶培制或助理制,聘請著名專家、學者做導師,有的學科可以面向全國聘請導師。有條件的單位應及早安排培養對象擔任著名專家、學者的助手,接受導師的指導,提高他們的研究開發、管理協調和決策能力。
四、多渠道籌集資金,加大對“131人才工程”人選經費支持的力度。根據“131人才工程”不同層次人選的培養計劃,采取定向投入,重點資助的辦法。對選拔確定的“131人才工程”第一層次人選,在培養期內,給予每人5萬~10萬元的資助經費。其中,天津市人才發展基金出資50%,剩余部分由獲資助人選所在單位予以匹配。資助經費主要用于資助“131人才工程”人選參加各種學術活動,出版學術著作,參加國內外研修、培訓等。第二、三層次人選由各行業主管部門及人選所在單位按培養目標給予必要的經費資助。
五、發揮專家選拔工作和職稱工作的導向作用,促進青年人才成長。對入選“131人才工程”的人選,在培養期內進步快、貢獻突出的,優先推薦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和獲得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在申報專業技術職稱時,可不受結構比例和崗位設置限制。
六、進一步改善培養對象的生活待遇。對入選“131人才工程”人選,應逐步解決他們的住房、夫妻兩地分居等方面的實際困難。對在關鍵崗位的應按照優酬的原則,實行特崗特薪或建立特別津貼。
“131人才工程”在天津市知識分子工作領導小組領導下,由天津市人事局會同市委組織部、市計委、市科委、市教委、市財政局、市科協等有關部門組織實施。聘請天津市社會知名度較高,學術造詣高深的專家學者組成專家指導小組,負責“131人才工程”的實施進行指導。各區縣、委辦局按照干部管理權限負責第二、三層次人選選拔、培養的具體組織實施工作。
“131人才工程”分三個環節進行:
一、選拔建庫。開展“131人才工程”各層次人選的選拔推薦工作,將入選“131人才工程”的人選信息輸入到高級人才庫。
二、重點培養。對列入培養計劃的人選,培養期一般為三至五年,具體時間可由各主管部門根據培養對象不同情況具體制定。根據人選的不同情況,分別制訂個人培養計劃,對“131人才工程”人選在培養期內參加科技實踐、學術組織進修、交流等活動做出安排,并組織實施。
三、考核管理。對“131人才工程”人選的管理實行分級分層管理。天津市里重點管理第一層次人選,各區縣、委辦局管理第二、三層次人選。引入競爭激勵機制,實行動態管理,對各層次培養對象定期考核,考核不合格的不再列為培養對象。新補充人選主要從下一層次中遞補。通過動態管理,滾動發展,建立起結構合理的人才梯隊,基本實現“131人才工程”的總體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