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華珍,張 慧,羅淑貞,茍禎研,陳久華
(1.廣州市花都區人民醫院病案管理統計科,廣東 廣州 510800;2.廣州市花都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預防控制部,廣東 廣州 510800;3.廣州市花都區人民醫院超聲醫學科,廣東 廣州 510800)
意外傷害與感染性母嬰疾病、慢性肺傳染性疾病并列成為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三大疾病[1]。意外傷害是我國居民第五大死亡原因[2]。≥65歲年齡組居民與其他年齡組相比,意外傷害死亡高發,并在85~89歲年齡組達到峰值[3]。2021年公布的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65歲人口占比為13.50%,人口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4]。為了解廣州市花都區老年人意外傷害死亡流行趨勢及原因,本研究對2014—2020年廣州市花都區≥65歲居民的意外傷害死亡資料進行分析,為制定老年人意外傷害防治措施提供依據。
本研究從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信息系統和廣東省死亡醫學證明管理信息系統收集2014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死亡年齡≥65歲的廣州市花都區戶籍人群死亡資料。人口學資料來源于廣州市花都區公安局。
廣州市對各區填報機構上報的死亡病例信息,建立了三級質量審核機制,即分別由填報機構、各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對填報數據進行審核。此外,各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定期對轄區內填報機構上報的死亡病例信息,進行抽樣復查。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定期抽樣復查各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上報死亡病例信息。
從死亡病例的《居民醫學死亡證明(推斷)書》上收集死者基本信息、致死診斷疾病及編碼、死亡調查記錄等信息。死因分類采用《國際疾病分類》第10版進行編碼,其中,意外傷害的編碼范圍為V01-X59、Y40-Y86、Y88-Y89,以根本死因診斷編碼統計。死亡率的計算以廣州市花都區戶籍人口為基礎,人口數為相鄰2年人口數的平均值,采用2010年全國普查人口年齡構成對死亡率進行標化。
采用Excel 2013整理數據,計算粗死亡率和標化死亡率。應用SPSS 21.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不同年齡組間死亡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采用Joinpoint 4.9.0.0軟件判斷死亡率的總體變化趨勢及是否存在轉折點,并計算年度變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APC)和平均年度變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 change,AAPC)。檢驗水準α=0.05。
2014—2020 年廣州市花都區≥65歲老年人因意外傷害死亡1 510人,占同期全人群意外傷害死亡人數的69.11%。粗死亡率為278.39/10萬(APC=-2.25%,P=0.36),標化死亡率為202.94/10萬(APC=-0.88%,P=0.72),均呈穩定狀態。其中男性592人,女性918人,男女比例為1∶1.55。男性意外傷害粗死亡率為239.95/10萬,標化死亡率為192.68/10萬;女性意外傷害粗死亡率為310.46/10萬,標化死亡率為212.36/10萬,男、女意外傷害死亡率變化趨勢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女性意外傷害粗死亡率高于男性(χ2=24.08,P<0.05),其中,2016、2017、2019年男、女意外傷害死亡率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圖1和表1。

圖1 2014—2020年廣州市花都區≥65歲老年人不同性別意外傷害死亡標化率變化趨勢

表1 2014—2020年廣州市花都區≥65歲老年人不同性別意外傷害死亡率
2014—2020 年,65~74歲組老年人意外傷害粗死亡率為76.64/10萬,整體呈穩定狀態(P>0.05),其中,2014—2016年呈上升趨勢(APC=41.24%,P=0.05),2016—2020年呈下降趨勢(APC=-13.20%,P=0.03);標化死亡率為79.06/10萬,整體呈穩定狀態(P>0.05),其中,2014—2016年呈上升趨勢(APC=42.56%,P=0.04),2016—2020年呈下降趨勢(APC=-13.57%,P=0.03)。2014—2020年,75~84歲組意外傷害粗死亡率為328.84/10萬,標化死亡率為307.93/10萬,呈穩定狀態(P>0.05)。≥85歲組老年人意外傷害粗死亡率為1 508.87/10萬,標化死亡率為1 443.83/10萬,呈穩定狀態(P>0.05)。≥65歲老年人意外傷害死亡率均隨著年齡增長而上升,且≥85歲組的意外傷害死亡率高于其他年齡組(P<0.05)。見表2和表3。

表2 2014—2020年廣州市花都區≥65歲老年人不同年齡段意外傷害死亡率

表3 2014—2020年廣州市花都區≥65老年人意外傷害死亡率趨勢
2014—2020 年,廣州市花都區≥65歲老年人意外傷害死亡的前3位原因依次是意外跌倒、意外傷害后遺癥和交通事故。這3種意外傷害死亡人數為1 370人,占該人群意外傷害死亡人數的90.73%。其中,意外跌倒是≥65歲老年人意外傷害死亡的首位原因,死亡769人(男女比例為1∶1.89),占意外傷害人數的50.93%,其粗死亡率為141.78/10萬,標化死亡率為95.96/10萬。男性意外傷害死亡前3位原因依次是意外跌倒、交通事故、意外傷害后遺癥,死亡517人,占男性意外傷害死亡人數的87.33%。女性前3位意外傷害死亡原因依次是意外跌倒、意外傷害后遺癥、交通事故,死亡853人,占女性意外傷害死亡人數的92.92%。女性意外跌倒、意外傷害后遺癥的死亡率均高于男性,男性交通事故死亡率高于女性(均P<0.05),見表4。廣州市花都區≥65歲老年人意外傷害死亡的前3位原因中,意外跌倒(APC粗率=-3.43%,P=0.37;APC標化率=-1.27%,P=0.78)、交通事故(APC粗率=-6.06%,P=0.25;APC標化率=-7.62%,P=0.22)、意外傷害后遺癥(APC粗率=1.44%,P=0.68;APC標化率=3.17%,P=0.46),變化趨勢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4 2014—2020年廣州市花都區≥65歲老年人意外傷害死亡原因

表5 2014—2020年廣州市花都區≥65歲老年人意外傷害死亡前3位原因變化趨勢
本研究顯示2014—2020年廣州市花都區≥65歲老年人意外傷害粗死亡率和標化死亡率分別為278.39/10萬和202.94/10萬,低于金華市[5]的水平,高于重慶市[6]的水平。2014—2020年≥65歲老年人意外傷害粗死亡率和標化死亡率仍處于較高水平,且呈穩定狀態,說明廣州市花都區老年人意外傷害死亡的狀況有待進一步改善。
性別分布顯示,廣州市花都區≥65歲老年人意外傷害死亡率女性高于男性,與武漢市[7]的研究結果一致。這與女性生理特征有關,與男性相比,女性有肌力差、反應遲鈍等生理特征。在面對意外傷害時,女性老年人的自我保護能力較弱,更容易發生意外傷害死亡[7-9]。而泰州市[10]和高唐縣[11]的研究結果顯示,老年人傷害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這可能是因為,在一些非意外傷害中,例如暴力行為,以男性更為常見。年齡分布顯示,廣州市花都區65~74歲組老年人意外傷害死亡率呈先上升后下降趨勢。與75~84歲組和≥85歲組老年人相比,65~74歲組老年人,身體和精神條件更好,老年癡呆患病率更低,對意外傷害預防措施的接受度和執行度更高。近年來,社會對老年人的生存質量日益關注,更多的意外傷害預防措施和宣教走進社區,深入基層,使得更多老年人掌握意外傷害的預防措施,這可能是65~74歲組老年人意外傷害死亡率下降的原因之一。
總的來說,廣州市花都區≥65歲老年人意外傷害死亡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上升,這與以往研究結果一致[5,10]。高齡是意外傷害的危險因素,隨著年齡的增長,意外傷害預后痊愈比例會逐漸下降[7,12]。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視覺和聽覺功能逐漸退化,使其不能及時覺察到危險;肌力下降和關節退變等,增加發生意外傷害的風險。本研究發現,≥85歲高齡老人的意外傷害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趨勢。人口老齡化日益加深,空巢老人越來越多,特別在農村地區的高齡老人,自理能力弱,居住環境差,增加了意外傷害死亡風險。應加強對高齡老人意外傷害的安全教育,改善其居住環境等,對于生活自理困難的老人,應定期上門訪視,提供必要的生活照料和安全監護。
跌倒是廣州市花都區≥65老年人意外傷害死亡的首位原因,這與武漢市[7]、上海市[9]、泰州市[10]的研究結果一致。女性意外跌倒發生率高于男性。女性絕經后骨量流失,更容易發生跌倒,且跌倒后,容易發生骨折等更為嚴重的后果。國內外研究表明,通過環境改變、健康教育、運動指導等綜合措施,可以降低老年人意外跌倒的發生率[13-14]。男性的交通事故死亡率高于女性,男性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更多使用機動車或者非機動車,且更容易出現酒后駕車等不良行為。應加強對老年人的交通安全教育和管理,不斷改善交通環境,降低交通事故死亡率。根據廣東省《居民死亡醫學證明(推斷)書》填報要求,居民在受到意外傷害1年后,因為該意外傷害死亡的,根本死因填寫為意外傷害后遺癥。意外傷害后遺癥死亡率較高與醫療技術水平的提高有關,發生嚴重意外傷害后,患者可以借助現代醫學技術和設備維持生命。
綜上所述,廣州市花都區≥65老年人意外傷害死亡率仍處于較高水平。意外傷害既是公共衛生問題,也是社會經濟問題,應針對老年人意外傷害的多種危險因素,采取多層次的干預措施,預防和減少意外傷害的發生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