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麗先木·艾買提
(新疆輪臺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新疆 輪臺 841600)
棉花生產過程中應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始終堅持以“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指導方針,采取安全、有效的經濟措施進行科學合理的方式,有效控制各種病蟲害的發生,降低對棉花造成的危害。文章分析了棉花病蟲害的發生情況,分析在綜合防治技術方面應采取植保防治技術,如農業、物理、生物、化學等措施實現防控管理,并且取得理想效果,文章對關鍵技術進行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議。
新疆輪臺縣擁有非常廣闊的棉花種植面積。2005年輪臺縣開始的大面積種植棉花,2005年的種植面積為1.47萬hm2;據近年調查,輪臺縣植棉面積達到110萬畝左右,這幾年保持穩定增長速度。輪臺縣地處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西部、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緣,在古時候是西域都護府所在地,公路交通便捷,其中314國道、南疆鐵路等相連。2017年榮獲國家園林城市的稱號。近兩年內棉花種植面積并沒有增加,主要是為了與國家政府相符合,重視環保、退耕還林等。從地形地貌來看輪臺縣北部是霍拉山、中部為綠洲平原、南部是塔里木河平原,地勢逐漸向東南傾斜,縣域內可耕作良田多達541萬畝,為棉花種植做出了鋪墊。當地氣候條件良好,屬于暖溫帶大陸性氣候,年日照時數較多。整個地區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夏季炎熱,氣候與地理位置的優勢,讓新疆輪臺縣成為生產棉花的重要產地。棉花種植當中輪臺縣全面推廣一膜四行的高產密植栽培技術。
2.1 品種雜亂。在種植過程當中棉花品種越來越多,尤其是在棉花需求的刺激下,研究人員也隨之增加。在這種過程中人們購買種子種植棉花,很多人將不合格種子投放在市場當中,因此出現品種雜亂的情況。
2.2 重茬現象嚴重。因為棉花需求量越來越大,棉花的價格也在不斷增加,棉花種植效益和其他效益相比更高,刺激了當地農民種植棉花的積極性。但是耕地資源有限,于是農民便重茬種植。
2.3 病蟲害加重現象嚴重。棉田連種情況比較嚴重,而且種植面積逐年增加,導致病蟲害、細菌、病毒等大量累積,病蟲害的發生呈現出逐年增長的趨勢。在病蟲害的發生方面有棉苗蚜、棉葉螨、二代棉鈴蟲、棉花枯黃萎病等。
2.4 殘膜污染比重增加,地力下降。在當前農民使用地膜均為薄膜,經過日曬雨淋之后這一類材料很容易破損。加上種植戶忽視對殘膜的清理,在耕地的時候將地膜再次翻耕在土壤當中造成對地膜污染。殘膜污染堵塞土壤的毛細管,導致田間積水量增加,產生大量厭氧生物,破壞了土壤圖團粒結構,讓土壤板結對棉花的生長極為不利。根據調查,一塊棉花田連續三年覆蓋地膜,地表每平方米遺留下薄膜碎片有47.3塊,折合計算之后可以得到每平方米薄膜52.1kg;耕層內30cm內每平方米殘留的大小地膜碎片為56.6塊,折合計算后每公頃殘膜含量為57.9kg,合計每公頃的殘膜有110kg,這對農業發展極為不利。
3.1 充分利用棉花生長做好基礎植保
3.1.1 選擇良種。市場上種子種類多,選擇綜合品質好、形狀好、抗病蟲性好、抗病抗逆變性能強化、增產潛力大的棉花良種來進行種植。種子買回來之后要對種子進行處理,種子處理是出苗、壯苗的重要措施。這個環節的處理包括選種、曬種、種子消毒等工作。在播種之前挑選種子,剔除部分劣質種子、蟲子種子等,挑選出的種子質量要好,保證出苗率高,病蟲害少。在播種提前15天之內選種晴天,將棉種拿出來曬種,曬種時間為2至3天,要避免燙傷種子影響種子發芽。種子晾曬過程中攤鋪厚度為10cm左右,要翻動2至3次,每天翻動保證晾曬均勻。通過曬種之后的種子度過了休眠期,能夠殺死病菌,提高了棉種的發芽率、發芽長勢等。脫絨包衣棉種在加工的時候就已經處理完畢,因此曬種時間一天就可以。如果是毛子或者是半脫絨毛子,播種之前還應該進行浸泡,添加適當的藥劑來混合浸泡,可以預防苗期內發生病蟲害。抗蟲棉種的浸泡時間不能太長,時間控制在4至6h之內,否則容易造成爛根和爛芽的情況,從而影響棉花出苗。
3.1.2 整地。挑選種子完畢之后,檢查土地情況。土地要精細平整,在種植之前翻耕、灌水、造墑。翻耕深度根據當地人們的經驗和土壤類型來確定。一般深度均是25至30CM之間,不允許連年簡單旋耕。在耕地后再次平整土地,清理土地內存在的雜物垃圾,棉田灌水造墑應在15至20天之內結束,避免影響棉花的正常種植。適當播種,在多年實驗當中人們已經總結了播種的時間。播種之后要進行化學除草,如氟樂靈乳油配置溶液均勻噴灑在土壤上,在土壤處理完畢之后均勻混土,深度為2至3CM。播種后出苗前使用乙草胺配置成藥物均勻噴灑在土壤上,但是要注意用量,避免發生藥害。
3.2 棉花生長期間內綜合植保技術
3.2.1 苗期管理,做好成苗、保苗技術。及時放苗堵孔,能夠培育壯苗。5月份左右出苗的棉田,根據出苗的時間和出苗的天氣情況、技術要求來放苗,等待放出的棉苗葉片上水分、水珠蒸發之后,使用細干土密封放苗孔,避免跑墑跑熱,對棉苗的生長造成不利影響。及早間苗、定苗,在齊苗之后就可以進行間苗定苗工作。根據棉田種植情況來設置,預留株距,穴播棉田每一個穴可以預留兩株,一般都不會超過三株,間苗的過程中也要去掉雜苗。棉花種植一定要早定苗,一般棉田出現一片真葉之后定苗是最佳時間,如果棉田的鹽堿程度比較高,可以在出現2至3葉片的時候定苗,按照經驗來定苗。這個環節還應適當松土,在出苗期松土應做到中耕松土,做到早、勤、細、透,深淺一致、疏松均勻,不能傷害到幼苗,不能壓苗。一般松土的深度應逐漸從5cm加深到10cm左右。根據專家意見來進行松土,中耕次數與深度必須根據當地實際情況靈活掌握。
3.2.2 栽培管理。棉花高產必須采取綜合植保技術,植保技術必須環環相扣。苗期的栽培管理期間重視噴灑有機肥料,出苗之后中耕松土、適當定苗、確定密度。進入蕾期之后也應做好管理,比如及時修剪枝條,改善通風、透光條件,降低田間的濕度與密度,結合接膜時間適當追肥施肥,促進棉花生長,保證棉花生長穩定,提高抗病能力。
3.2.3 花鈴期間內的栽培管理,應適當早打頂,徹底打邊心。保持適當的水分避免棉花過度生長,也要防止蕾鈴掉落,也要防止棉花早衰。在早期應重施花鈴肥料,滿足棉花生長對養分的需求。
3.2.4 吐絮期間內管理,整理支植株,減少爛鈴情況;可以進行葉片施肥防止早衰,及時摘花保證品質。
3.3 肥水管理
3.3.1 在施肥方面嚴格按照施肥原則做到平衡施肥,測土配方合理施肥。首先應施足底肥,棉田一公頃對有機肥的需求范圍為37500至45000kg,過磷酸鈣375至750 kg,倘若土壤缺乏鉀元素,施硫酸鉀肥150至225kg。可以適當施加一部分氮素化肥作為底肥,盡量保證土壤當中的氮磷鉀元素配比合理,滿足棉花生長的需要。部分棉田可能缺乏硼、鋅等,因此可以施硼砂硫酸鋅作為基肥。這些肥料在耕地的時候深翻進入土壤內,保證在生育期間內增強棉花植株生長過程中各種元素的含量,為棉花的順利生長做累積。
3.3.2 在灌溉方面應按照抗旱排澇的要求,遇到干旱時節及時澆水灌溉,遇到澇汛及時排水。干旱時節澆水是促苗、壯苗的重要時期。一般隔行開溝澆水,澆水之后及時中耕松土,保墑的同時抑制返堿。針對棉花蕾期、花鈴期、吐絮期澆水有不同的方式,需要引起人們的重視。
3.4 病蟲害防治。生長期間出現各種病蟲害,比如苗蚜、苗病等管,這個時期內棉苗嫩小,坑病害能力低,很容易受到危害,應及時采取措施防治。在苗期內容易出現立枯病、炭疽病等。因此棉花出苗之后噴灑一定的藥物來防治,提高棉苗的抗低溫、抗性害能力。在生氣期間還應防治棉枯病、黃萎病。其次要預防病蟲害的出現,如防治地下害蟲、苗蚜等。人們需要做好棉花生氣期間內不同病蟲害的出現,做好綜合植保技術的運用,保證棉花生長可以順利進行。
綜上所述,棉花綜合植保技術的運用是保證棉花生產順利進行,實現高產的重要技術。在綜合植保技術運用的過程中需要重視對病蟲害防治管理,應結合棉花生長的實際情況,順應生長具體情況認識到棉花生氣期間內存在問題,采取積極合理措施解決,從而保證棉花生產順利實現,達到預期生產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