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芬 王家存 韓 旭
(云南省曲靖市馬龍區林業和草原局,云南 曲靖 655100)
馬龍地處云南省東部,曲靖市西部,位于貴昆經濟走廊和渝昆綜合經濟走廊,是云南與貴州、重慶互聯互通重要節點,也是滇中產業新區“兩片兩軸八組團”總體空間布局的重要組團?!笆濉币詠恚貏e是創建云南省森林城市以來,馬龍區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落實“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繁榮生態文明和建設美麗中國與省委、省政府關于爭當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及建設中國最美省份決策部署,堅持“讓森林走進城市,讓城市擁抱森林”的宗旨,樹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努力建設生態宜居森林城市。2019年10月,被正式命名為“國家森林城市”。
馬龍自創建森林城市以來,在馬龍中心城區(通泉街道)及下轄鄉鎮(街道)廣泛開展綠地建設,中心城區完成新建和完善提升綠地面積24.43公頃,新建慢行道13.3公里,新增面山景觀綠化建設175公頃,新增村莊綠化815.62公頃,新增交通綠廊263.71公里、濱河綠廊234.85公里、水庫湖泊綠廊269.02公里。 全區新增造林綠化面積3387公頃,完成近期建設規劃目標值1600公頃的兩倍以上,年均新增造林面積占國土面積的1.05%,中心城區新增綠地面積24.43公頃。至2018年,縣域森林覆蓋率達45.10%,超過省級森林城市指標42%的要求;森林自然度達 0.58;創建市級 “森林小鎮”2 個,“森林村莊”5個,“森林莊園”3個,“森林人家”4個,“森林學?!?個,“森林單位”3個,“森林小區”2個。
圍繞“村在林中、房在樹中”的目標,積極引導和鼓勵群眾充分利用樓間院落、圍墻等空間,重點實施四旁植樹、庭院綠化和村莊公共綠地建設,加強古樹名木的保護,運用鄉土樹種和生態方法營造鄉村景觀,著力打造秀美村莊,逐步實現農戶房前屋后和庭院基本綠化、村鎮周邊普遍有綠化林帶、綠色通道,持續改善鄉村生態環境。新建3個國家級森林鄉村,新建14個省級森林鄉村,精品村莊綠化143個,綠化村莊空地1052.5畝,種植林木花卉37.299萬株,發展以蘋果、藍莓、核桃為主的特色經濟林建設8591畝。
對轄區10個鎮(街道)主要干道、中心廣場、城市公園等重要節點地段,安置國家森林城市知識宣傳展板及墻體噴繪20塊,在昆曲高速公路路口處安置大型固定宣傳牌6塊,逐步實現公共場所廣覆蓋;充分利用電子顯示屏、車體廣告等形式,在主城區大型LED電子顯示屏及80余輛出租車電子牌全天候滾動播放宣傳內容,不斷提升公眾知曉率和滿意度,營造“全民了解創森、支持創森、參與創森”的良好氛圍。
持續保持高壓態勢打擊涉林違法犯罪行為,查處各類涉林案件112件,其中:刑事案件 6 件、治安案件 2 件、林政案件104件。收繳行政罰沒款143萬元(區林草局126萬元、鄉鎮17萬元)。
在馬龍主城區分別建投資2771.71萬元建設了四個小游園(分別是:在濱河南路小游園,沈家山小游園,龍翔西路小游園,云龍路小游園),四個小游園合計綠化面積13072.33m2,投資1347萬元建設金瀾花海項目,項目總面積76827.37m2,其中綠化面積59609.42m2。2020年5月投資1980萬元進行龍翔西路改擴建工程,道路長度603.844米,新增綠化面積5833m2。共完成中央財政補貼造林2000畝,征占用林地異地造林4153畝;持續推進“森林馬龍”建設“我為子孫留點綠”行動建成植樹造林樣板11塊800畝,完成河道、水庫、壩塘等水系綠化289畝;深入貫徹落實《關于開展全民義務植樹活動的實施辦法》,以行業、部門為單位每年開展一次全民義務植樹活動,建立義務植樹基地22個,共植樹120余萬株,義務植樹盡責率95%以上;城市面山綠化750畝12.5萬株,面山改造提升524畝8.7萬余株;美麗公路建設679.6公里,補植喬木、灌木、花卉12.26萬株,播撒花籽130公斤,打造景觀節點45處。
通過城區綠地建設、水系防護林、通道防護林、村鎮綠地建設、農地喬木經濟林和城鎮面山植被恢復、石漠化治理、退耕還林、困難立地造林等林業工程項目,完成新造林面積3387.16公頃,年均新造林面積占馬龍區國土面積的1.05%,全區森林覆蓋率達到52.02%,實現了森林面積、森林蓄積、森林質量“兩增長一提升”。
截至目前,全區林業總產值47580萬元,林下經濟產值7500萬元,農民年人均涉林收入2277元,通過國家森林城市建設和鞏固提升,林業產業鏈初步形成,以蘋果、藍莓、核桃為主的林業產業基地建設初具規模,以沈家山櫻花谷、紅石莊園、馬過河森林康養基地等一大批森林莊園、森林人家依托森林資源文旅項目的蓬勃發展,國家森林城市建設和鞏固提升正在從顯著的生態效益轉變為經濟效益。
通過“國家衛生縣城”“國家園林縣城”“中國綠色名縣”“國家森林成市”“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成功,市民素質進一步得到提高,居住環境進一步得到改善,市域社會治理水平現代化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人民的幸福感進一步得到增強,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進一步得到貫徹落實。
國家森林城市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由于區級財力緊張,加之鄉鎮(街道)和村(社區)集體經濟收入普遍較低,資金缺口較大,制約了創森工作的推進。
尤其城東面山,造林難度大,成本倍增;營造林質量不高;在造林綠化投資中,只有前期造林補助費,缺乏后期的養護管理等費用。
在一些困難立地造林,管護設施等仍然滯后,“ 重造林輕管護”的現象依然存在。
國家森林城市建設工作涉及點多、面廣,部分區域條件差、難度大,城市面山特別是翠屏山土壤板結、土層薄、沙化嚴重,造林難度大,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低,短期很難見效。
圍繞創建國家森林城市5大體系和40項指標,始終把九大特色工程作為馬龍區創森工作的重要載體,完善細化九大特色工程推進實施方案,增強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按照專業化、規?;?、集約化經營管理森林資源的理念,加大城市面山綠化工作,積極爭取項目支持,開展更大規模國土綠化和插綠補綠行動,建設以喬木造林為主的城市周邊森林生態體系。
抓住國家加大對生態、水利、扶貧開發、農業綜合開發等方面支持力度的機遇,積極爭取重大項目。同時構建市、區兩級財政共同投入國土綠化的機制,建立和完善以重點工程投資為抓手、地方投資為主導、引導和吸納社會資本參與的國土綠化投融資體制,整合涉林資金,加快國土綠化進程。
嘗試推行“先建后補”的造林補助政策,充分利用農民、育苗專業戶的苗木,鼓勵企業、合作社和個人等社會主體,承包荒山先行投資造林,經林業部門驗收后達到合理造林密度和保存率的,按照工程造林給予相應的造林補助。推行政府引導、企業帶動、專業合作社聯動、農戶參與的建設模式,推進國土綠化工作。
充分發揮林業、住建、水利、交通等部門的職能作用,形成合力,全力推進城市綠地系統和森林生態體系建設。在今后的工作中,馬龍區將繼續鞏固提升“國家森林城市”成果,立足實際,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更加高昂的斗志,更加務實的作風,扎實鞏固國家森林城市,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全面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