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芹
(山東省臨沂市蒙陰縣國有天麻林場,山東 臨沂 276200)
隨著我們經濟文化事業的不斷發展,園林技術也得了提升。人們對園林綠化工作的肯定進一步激活了園林綠化產業的發展動力,在科學技術的影響下,園林綠化產業得到了跨越式發展。為了有效規范園林綠化行業的工作原則,提高樹木種植技術的發展,我們需要在知識與技術兩方面,實現產業效能與社會價值的雙提升。
自然界中的植物存在著相生相克的關系,因此在進行園林苗木種植過程中,必須考慮到植物的生物特性,采用科學的方式進行合理搭配,如果將生長互斥的植物種植在一起,很容易造成兩類植物之間的斗爭、甚至死亡。由此可見,園林設計相關設計人員必須具備扎實的基礎知識功底,秉承客觀謹慎態度,在設計過程中充分考慮植物的生長特性,造成后期的運營成本增加,還有可能增大病蟲害風險。我國正處于計劃經濟向市場化經濟轉型的重要節點上,園林設計在我國起步較晚,設計人員對于美觀性的考慮偏多,而忽略了可持續性,園林建設項目的未來路徑包括生物多樣性,也是保證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而部分城市與園林設計過于單一,因此生態系統處于不穩定狀態,一旦遇到生態性的侵襲,其自身抵抗力較弱,直接影響了園林的整體質量,面對一些病蟲災害時往往出現大片死亡問題。地球雖然是循環體系,但是由于不同的大陸板塊之間有著大洋或者其他地理條件阻隔,因此不同區域內的生態系統有著差異性,近些年來隨著人類科技的快速發展,使得區域間的交流逐漸增大,外來物種則可能對原有的生態環境造成侵襲,導致的結果是后期的清除治理成本急劇增加。
苗木種植在園林綠化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有效提高苗木種植技術能夠有效解決園林綠化中的實際問題。這些問題體現在多個方面,比如技術不合格,設備不完善,效果不好等多個方面。要重點從技術水平和管理兩個方面予以說明。無論是哪個行業的發展,都需要過硬的業務理論知識。知識對行為起到了指導性作用,并能夠在實踐中總結經驗,為今后的實踐行為打下堅實的基礎。在園林苗木種植中,理論知識同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園林苗木種植工作之所以問題頻發,是因為從業人員業務能力不足。這些人員沒有經過專業的培訓,憑借淺薄的知識經驗開展工作,這為行業的發展買下了巨大的隱患。小則造成經濟損失,大則造成不可挽回的安全事故。由此可見,業務理論是實現工作開展的基礎性保障。在園林苗木種植中,制度是實現有效管理的手段。只有指定切實可行的制度才能有效規范從業者的行為,避免不良后果的產生。隨著園林事業的部分私有化,越來越多的不良行為出現在常規的工作中。苗木種植制度的不健全是導致不良行為的直接原因。為此,在常規工作中要重視制度管理的規范性和嚴肅性,堅決執行相關制度,避免錯誤行為的發生。
在進行園林苗木種植的之前,要對種植的環境和樹苗特點,進行細致的考察。對基本情況做好科學調研。調研是開展工作的基礎,這需要園林從業者具有良好的業務水平和能力,能夠從日常工作中總結出相應的經驗,并借助這樣的經驗在工作中制定合理的計劃,依據計劃開展具體的工作。在園林綠化中,調研能夠保障種植工作的順利進行,提高樹木種植的成活率。為了有效提高調研能力和水平,應該對從業人員進行專門的培訓。在調研中也要充分重視信息技術發展給園林綠化發展帶來的幫助。從業者可以從互聯網上獲取最新的信息,并將這些知識應用到日常的工作中,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確保樹木種植工作的順利開展。
苗木種植之間存在著競爭性關系,即便是相生關系也是如此,因此在進行苗木種植設計時要關注植物的種植密度,保證每一類植物都能夠得到成長所需要的陽光及養分,只有采用科學的密度種植才能改變原有的競爭局面、促進共生發展。值得注意的是,合理控制植物種植密度,并不是一味強調植物之間的距離拉大,而是要保證植物正常發育的情況下進行有效搭配,結合后期養護中的施肥、澆灌、修剪等成本進行綜合性分析,在美觀、成長、綠化等多個方面找到最佳經濟平衡點。
多樣性的生物系統能夠更好地提高自身的病蟲害抵御能力,作為人工干預和建設的生態系統,應充分注重多樣性的植物搭配,營造生物結構復雜的系統,更有利于園林生態環境的穩定、長期發展。首先,設計師要充分考慮當地的氣候條件以及地理性特征,盡量選擇本地植物,這樣不僅能夠快速適應當地環境,同時也能有效降低成本。其次,在引進外來物種時要充分考慮物種的適應性以及與本土化植物的競爭性,防止出現外來物種的侵襲問題,并對可能發生的病蟲害進行預估。最后,相關工作人員應利用自身的專業知識對當地的土壤結構、日照強度以及植物搭配等多樣化因素進行分析,選擇合理的植物種植方案,促進植物之間的共生積極性,并能夠有效降低病蟲害發病率。
園林苗木種植的最終目的是要改善城市內的環境,建設人與自然界和諧相處的社會形態,因此園林植物不能任其野蠻生長,要采用科學合理的修剪方式,盡量保證植物美觀,同時也能為植物生長創造良好的條件,提高植物透光率、降低病蟲害發病概率。首先,要對園林苗木種植做好相應的資金支持,每年制定相應的資金計劃,確保人工機械能夠及時進場進行修剪,為植物的正常生長發育創造良好環境。其次,要對各類植物的生長情況進行充分了解,選擇合理的修剪方式,才不會影響到植物的正常成長,同時也能兼顧城市園林的美觀性,例如灌木修剪要根據其自身的原始生長形態設計修建方案,保證灌木系統的穩定性,在合理高度內進行修剪既能發揮遮擋作用,同時也能提高灌木的觀賞性,而對于一些高大喬木,則應注重枯萎樹枝的剔除以及樹葉透光率的修剪,為下部的其他類植物提供合理的生長環境。
在園林苗木種植中,技術手段的利用可以有效提高工作的效率。技術上手段的發展與應用離不開技術理論知識的增長和實踐檢驗。為此,在技術研發的過程中要發揮科技發展的核心力量,對專業技術進行集中研究。林業部門應該投入財力、人力和物力到技術研發之中。縱觀國際林業發展,我們可以發現很多值得借鑒的成功案例,我們可以從這些案例中學習他們的技術和做法,并將這樣技術應用于實踐工作中。但是在使用的過程中要重視因地制宜,結合實踐情況,利用自身的優勢,對外來技術進行有機融合。
有效的管理是保障各項工作得以實現的基礎。在林業管理中,嚴格的管理制度和現代化的管理方式是促進行業發展的基礎。為了有效提高園林綠化行業的管理水平,對管理者和從業者都要制定相應的制度。從管理者的角度來看,對管理者職權的規范能有效避免行業違規行為的發生,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水平。為此,需要對管理者進行系統的培訓,在明確從業規范的基礎上,提高自己對行業發展的認識,提高管理水平的能力。對從業者,也要進行定期的培訓學習,采用階段性考察的方式,提高從業者的業務能力的水平,對不符合從業資格的人要及時予以清退。對于行業的管理不僅要從人員培養上入手,還要從制度本身進行考量。科學而合理的制度規范是保證制度得以執行的基礎,為此,我們要重視提高管理制度的制定水平和執行力度。只有嚴格遵從規章制度辦事,才能避免損失。園林綠化工作關系到人民的生活,樹木在種植中常會出現成活率的現象,這一問題不僅來自技術手段上的欠缺,還表現在管理不當上。為了盡可能避免樹木死亡給園林發展帶來的損失,我們要規范樹木種植的流程和方式,用嚴格的制度規范從業者的行為,以此來保障樹木種植過程的順利進行。
綜上所述,借助現代科學技術手段提高園林苗木種植的成活率不僅是實現園林業發展的有效方式,也是提高園林綠化水平的必然途徑。為此,我們要充分重視樹木種植技術的發展,在遵循生物生長規律的基礎上,提高人為因素的積極影響,實現人類社會與自然界的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