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新姣
(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三江縣牛浪坡林場,廣西 柳州 545500)
我國廣西地區由于氣候和地形原因,林木的種植非常廣泛,種植面積相比于其他地區就顯得非常廣闊,而林木種植帶來的經濟效益也是非常大的,速生樹在廣西的種植是比較普遍的,杉木作為一種經濟價值和實用價值都相對較高的速生樹,在廣西的林木種植行業中非常受歡迎,隨著現代化經濟的發展,對于杉木的需求也變得更高,所以,為了提高杉木的種植質量就需要提高杉木的種植技術并對杉木中容易出現的病蟲害問題進行防治,使杉木的種植質量得到有效的提高,從而獲得最大化的經濟效益。
杉木的種植培養需要從選種開始,杉木的種子在進行選擇時要保證其優良性,符合種植質量標準,這樣在成長為幼苗時才能進行繼續培養,種子的采集時間要在9月到11月份,這段時間內的種子質量相對較高,杉木的種子基因源于杉木自身發展情況,所以在采集種子時要注意觀察杉木的生長情況和樹齡,這對杉木種子質量的選擇提供了有效的參考,15年以上的杉木種子一般情況下質量會比較高,成活幾率也比較大。杉木種子相對來說不容易儲存,對于儲存環境有著極高的要求,需要開放儲存,而且要避免陽光直接照射在種子上,否則種子中的營養成分會隨著水分一同被蒸發掉,儲存種子的地方溫度和風度都要適宜,才會保證種子的質量。在對杉木的苗木進行選擇時要根據當地的氣候環境和地理環境進行選擇,只有選擇出適合的苗木品種,才能在當地的自然環境中更好的育苗培養種植。苗木品種需要具有一定的抵抗病蟲害的能力,能夠對于周邊環境快速適應,這樣在苗木移植時成活率才能提高,而成材率也會相應地提高,超過30cm的且根系發達,莖干筆直的苗木是首選,這樣的苗木通常情況下抗蟲害能力都比較高,而且成活和成材幾率都比較大,有比較好的發展前景。
選擇適宜苗木成長的種植地是保證杉木成活成長的重要生存環境基礎,杉木的整地工作也需要做到位,使得杉木的成長有著前提保障。肥沃的土地是樹木種植的首選,杉木的成長對于酸性土壤中的一些營養需求非常大,所以在選擇種植地時優先考慮土層深厚的酸性土壤,陽光與植物的光合作用會對杉木的高質量成長帶來積極的影響,溫暖潮濕的氣候條件是杉木優質生長的必要氣候條件, 所以在選擇杉木種植地時要選擇土壤肥沃,土層深厚且酸性極強的土壤環境,陽光充足,氣候適宜這些條件對于優質的杉木成長都帶有積極的促進作用,能夠滿足的條件越多,那么杉木的成長質量也就會越高,帶來的經濟效益也就越大。整地工作并不是按照杉木種植人員的喜好進行的,而是需要根據立地條件進行選擇整地方式,根據不同的條件使用不同整地方式,對于杉木苗木的移植生長都有著一定的影響。如果在整地時將土壤環境破壞了,那么杉木就可能在移植過程中就因為缺少充足的養分而降低成活率,所以為了保證土壤環境不被破壞,就要根據立地條件選擇適當的整地方式,保證良好的杉木土壤種植環境,促進杉木的健康成長。
苗木在種植和移植中都需要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管理,以保證苗木的健康優質生長。在苗木種植管理中需要加強幼林撫育管理、間伐管理以及施肥管理等管理工作,杉木幼苗的成長需要充足的養分,而幼苗周邊的雜草會將土壤中的養分吸收掉,所以在對幼苗進行管理時要將雜草除掉,并且對杉木幼苗進行追肥,以彌補土壤中缺少的營養成分,促使杉木幼苗在成長過程中養分充足。間伐管理工作就是為了提高杉木幼苗的環境適應能力,使得幼苗在合理的間隔空間內獲得充足的養分,使得杉木成長的養分更加充足,從而促進杉木的健康優質成長。施肥工作也就是補充杉木幼苗所需要的成長養分,提高杉木的成長質量。施肥工作包括基肥和追肥兩種施加方式,基肥主要有無機肥料混合有機肥料,是在杉木苗木定植時使用的,而碳酸氫銨肥料是用在除草后的追肥中施加的,所以管理人員一定要分清兩種施肥方式和注意施肥時間,保證杉木的營養充足。
杉木幼苗移植管理工作中,要根據幼苗成長情況提前選擇好移植期定值苗木,移植期要適宜,苗木還未萌芽階段是比較好的一個時期,1月或者2月是最佳移植時期,因為在這個時間段內,幼苗的根系發展比較旺盛,在移植時成活率能夠得到提高,陰雨天時土壤與氣候條件都非常有利于杉木幼苗的移植,因為土壤中的水分比較充足,而幼苗移植后水分的流失也就會被快速地補充,從而使得幼苗能夠快速適應新的生長環境,保證了幼苗的存活幾率。植物的根系是幼苗吸收營養存活的根基,所以在移植時幼苗及根系要保持直立,讓幼苗的根系能夠更好地吸收各種營養,從而使得幼苗能夠直立優質的生長。
杉木黃化病是杉木成長中最容易出現的一種植物疾病,影響著杉木健康的成長,對于杉木幼苗發展的危害極大。杉木幼苗中如果出現黃化病,就會使得幼苗的發芽速度變慢,而幼苗的生長周期變長,與正常的杉木幼苗發展周期形成嚴重的偏差,使得杉木幼苗的新梢也失去了生機,從而讓杉樹幼苗停止生長,而且這種疾病會反復出現,導致杉木的幼苗成活率大大地降低,也會帶來巨大的經濟財產損失。
所以要在杉樹幼苗管理工作中加強對杉木黃化病的預防。杉木種植管理人員首先要分析出黃化病出現的原因,從根本上采取預防措施杜絕這種病的發生,所以要對杉木的生長環境進行實地考察,并且在杉木林中種植其他的植物,保持杉木林中的生物能夠形成一個完整的生態平衡系統,然后對杉木林中的土壤進行測試,將杉木生長所需要的一些必備養分進行人工補足,使得杉木在吸收充足的養分后提高蟲害免疫力,從而更優質的生長。
杉木赤枯病的發病癥狀是讓杉木的樹梢快速的枯萎,然后順著樹梢逐步地向著杉樹的根莖部蔓延,如果不進行及時治療只會讓杉木完全隕落在發展過程中,杉木如果染上赤枯病整體就會逐漸變成褐色,褐色越濃,就代表著杉木的成活概率越來越低。為了有效地防止赤枯病,就需要加強對杉木生長環境的控制,使得杉木的生長中所需要的營養充足,保持陽光照射的充足,空氣新鮮,沒有受到污染,使得杉木的抗病蟲害的能力增強,促進杉木的健康成長。每年6月都需要加強對杉木林的監測,使得杉木林的生長情況能被及時記錄,然后對杉木林進行灌溉,保證杉木林的水分充足,杉木林不能在強烈照射的陽光中生長,為了避免強烈陽光對杉木林直射,需要采取遮陰措施。如果在對杉木林進行監測時發現了杉木林中出現赤枯病的癥狀,就要采取有效地防治措施,將赤枯病危害帶來的損失降到最低,在杉木林中噴灑防治藥物,定期施肥,補充杉木林生長所需要的各種營養,促進杉木林的健康成長。
如果杉木出現炭疽病,那么杉木幼苗的樹葉就會變黃,先是個別樹葉變黃,接著就會出現一條枝干樹葉變黃的現象,如果不能及時治療就會一直蔓延,從而導致整個杉木幼苗枯萎,失去生命力,杉木炭疽病經常出現在幼苗的發展階段,而且在春天是多發期,一旦染上這種疾病,杉木就會逐漸停止成長,從而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也會讓杉木種植人員的辛苦勞作白費,也會讓杉木種植地出現一定的問題,從而為種植人員帶來不可估量的經濟損失,所以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防治。在選擇杉木種植地時要保證土壤的肥沃性,而且種植地周邊的水資源要充足且沒有被污染過,使得杉木林的成長有足夠的營養資源;還要對杉木幼苗進行定期的消毒,使得潛在的病蟲害被扼殺在雛形中,從而保證杉木幼苗不會出現炭疽病這種病蟲害,使得杉木幼苗成活率提高。
綜上所述,要想保證杉木種植的質量就需要挑選出適宜的苗木,然后選擇種植地做好整地工作,并采用科學的種植技術進行種植,為苗木的正常生長提供基礎的環境保障,在進行幼苗移植時要做好準備工作,對移栽環境等各方面進行有效的管理,從而使杉木的成活率得到顯著的提高。杉木中容易出現各種病蟲害問題,所以在種植時要做好防治工作,使得杉木的成長質量得到有效的保障,提高杉木的產量為林木業的發展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