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式群
(廣西南寧市武鳴區城廂鎮農業和農機化技術推廣站,廣西 南寧 530199)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水平,保障生產和消費的安全,不僅有利于提高我國農產品的國內、國際競爭力,保障國內外居民的身體健康,同時還能促進我國農業的發展,保障國家的長治久安。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是發展現代農業,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維護優勢農業產業持續發展,實現農民增收的重要保障。
1.1.1 農戶安全生產意識得到很大提高,農產品安全得到很大改善
武鳴區城廂鎮在南寧市是最早進行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的鄉鎮,早在2000年就被列入南寧市重點鄉鎮,開展農產品農藥殘留檢測。通過持續20年的監測工作,累計檢測樣品18800個,平均每年檢測樣品940個,完成任務的130.56%,其中田間地頭速測卡檢測占82%,室內通道檢測占18%,起到宣傳、教育、警示的作用,農民的素質不斷提高。2000年剛開始進行農產品農藥殘留檢測時,合格率只有68%左右,2003年檢測合格率88%,2005年檢則合率95%,2010年檢測合格率97%,2013年以來檢測合格率都達99%以上。檢測農作物種類,2016年以前以蔬菜占大比例,由于產業結構不斷調整,變成目前以沃柑為主的柑橘類占大比例。
1.1.2 監管體系不斷完善,區、鎮、村三級監測體系基本形成
2013年以前,鎮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由鎮農業技術推廣站(農業服務中心)指定兩名農業技術員兼職完成工作。2013開始掛牌成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服務站,配套有8通道電腦檢測設備,同時成立了由村支書或村主任兼職的村級協管員。2019年完成自治區第一批創建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鄉鎮,配備了25平方米的專用檢測室,增加了24通道電腦檢測設備。
1.1.3 “三品一標”認證工作穩步推進,優質農產品開發格局逐步形成
截至目前, 武鳴區城廂鎮獲得綠色食品認證的農業企業1個,獲得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的農業企業5個。全鎮農產品生產在注重產量、規?;耐瑫r更加注重優質、安全,優質農產品開發正逐步健康發展。
1.2.1 生產環節,主要以散戶為生產經營主體,管理難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由于在我國農村農業生產仍實行家庭承包生產責任制,目前還以散戶生產經營為主體,水利多年失修,基礎性生產條件差,生產經營戶受教育程度又各不相同,生產技術落后。近年政府財政投入主要是扶持有一定生產規模的農業生產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而實際上大部分農民專業合作社也是散戶經營,基登記注冊的目的是為了爭取項目資金,而不是為了規?;a需要,根本起不了統一規劃,統一管理,統一經營的作用?!掇r產品質量安全法》對農產品生產企業和專業合作組織的違法行為有具體的規定,而對家庭散戶生產中的違法行為缺乏約束機制。對于農產品生產散戶,其數量眾多且相對弱勢,在依法監管上存在監管難、處罰難、執行難的問題,需要在法律法規方面制定相應管理細則。有的農戶為了片面追求短期經濟利益,濫用農業投入品,甚至人為的摻雜使假,如農戶在種植過程中大量使用化肥農藥,再加上有的農業投入品生產企業在其產品中添加有隱性成分(2016、2017年我鎮取柑橘樣品送上級檢測部門定量檢測,反饋信息中的農藥殘留超標品名,取樣時農藥使用情況調查,農戶并沒有使用該農藥),使得很多農產品中的農藥殘留量過高,對消費者的健康構成潛在威脅。
1.2.2 流通銷售環節,沒有嚴格的市場準入制度
農產品的市場準入是指經過對進入市場的農產品進行質量安全檢測,只有達到了市場規定的準入標準,才能進入市場進行銷售,這是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基礎性手段。本地目前并沒有嚴格的市場準入制度,沒有全面實施農產品市場準入,對農產品的市場入口把關不嚴。
1.2.3 農產品的安全監督環節
(1)制度落實困難
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中,存在“雷聲大雨點小”的問題。上級農業部門非常重視,制定了一系列有關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制度、文件,但是在鄉鎮及生產基地(企業)落實困難,基層領導不夠重視,思想上存在僥幸、工作上存在表面化等現象。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中,大部分都是停留在抽樣,檢測等工作中,還沒有真正起到監管的作用。
(2)農產品質量監管力量薄弱
目前,只有自治區和南寧市投入有限的農藥殘留檢測經費,維持鎮監管服務站日常檢測工作。城區和鎮級財政沒有配套經費。鎮農產品安全監管服務站只是在鎮農業和農機化技術推廣站基礎上增掛牌子、明確職能,沒有編制人員增加,很多監管職責沒有落實到位。檢測員為兩名農技人員兼職,既是檢測員又是監管員,鎮農業和農機化技術推廣站工作繁雜,不能專職從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目前,鎮檢測站只配備農藥殘留速測儀和農藥殘留速測卡等低端的儀器設備,檢測場地、設備、儀器等硬件簡陋,為檢測工作更好地開展帶來了難度。村級的協管員由村支書或村主任兼職,由于忙于村里的事務,責任心不強,很難充分發揮監管的作用。
針對現狀之中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的實施應對措施。
一是推進農產品規?;藴驶洜I,加大培育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的農產品生產主體。二是加強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法律法規宣傳,強化農產品安全意識。充分利用廣播宣傳車下村巡行宣傳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律法規,增強分散經營的農戶者安全生產意識,同時加強在田間地頭進行農產品農藥殘留檢測,達到教育效果。讓他們懂法、知法、守法并依照法律規范生產。三是加強對生產農業投入品企業的監管,重罰違法生產、銷售添加隱性成分的企業。嚴厲打擊農產品生產者違禁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等違法行為。
農產品市場準入制度的缺乏從源頭上導致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監管不力,因此有必要建立完善的市場準入制度以保障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如在大型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大型商場、超市、連鎖店等實行準入制度,農產品檢測合格才可進入市場;實行質量安全結果公示制度,接受公眾監督;實行不合格農產品銷毀、處罰制度及質量安全責任追溯制度,農業部門要加強和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溝通與協作,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聯動機制,實現產地準出與市場準入有效銜接,確保農產品質量源頭可查、過程可控,提高監管整體效果。
2.3.1 提高制度文件在基層執行力,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有效開展
缺乏監督,制度文件就沒有執行力。因此,要建立健全制度文件執行的責任、考評、問責等機制,完善保障制度文件執行的程序性規定和不執行的懲戒性規定,對不執行或執行不力等行為,堅決追究直接責任人和有關領導的責任。消除個別領導思想上對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的淡漠意識。
2.3.2 加強基層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力量
各級政府都應高度重視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安排專項經費,加大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投入。鎮農產品安全監管服務站,應做到單位獨立,人員獨立,監管員、檢測員人員分工、協作明確,使其能夠專職從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工作。提高鎮監管服務站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檢測技術和能力,提升檢測人員素質和業務水平。村級協管員應安排專職人員,統一給各村和規模農產品生產基地配備速測儀、電腦等檢測追溯設備。加強對生產源頭的日常巡查,充分發揮村級協管員的作用,實現從區到鎮到村的監管體系全覆蓋。
總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要嚴格落實屬地管理責任,各級領導高度重視,加強基層監管隊伍建設,充分調動基層監管隊伍的積極性,發揮他們應有的效能,才能切實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整體水平,為本鎮的農業產業持續發展保駕護航,真正確保老百姓“吃得安心,吃得放心”,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